高溫溼熱天,這6種病最愛找茬!不想中招趕緊看過來

有約君說

七月流火,已進入盛夏時節的高溫酷暑模式。高溫天氣下,像中暑、胃腸炎和病毒性肝炎、心腦血管疾病、頸椎病、“空調病”、曬傷等疾病高發,你做好心理準備和防範措施沒?

防心腦血管病

避免忽冷忽熱,注意補水

很多人以為嚴寒天氣才是腦中風的高發期,事實並非如此,夏天同樣也是腦中風的高發期。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聰教授介紹,研究表明,當氣溫超過32℃時,腦中風的發生率較平時高出66%,隨著氣溫的升高,危險性還會增大。

為什麼呢?首先是高溫天氣人體出汗多,體內容易缺水,血液的黏稠度也會因此而增加,對於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這無疑容易成為血栓形成甚至是中風的導火索;其次,高溫天氣都會使用空調降溫,當室內外溫差過大,頻繁出入容易使得腦血管反覆收縮、舒張。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容易造成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嚴重時導致腦梗死。

高温湿热天,这6种病最爱找茬!不想中招赶紧看过来

因此,高聰特別提醒,高溫季節一定要注意補水,尤其是腦部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應每天至少飲用1500毫升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大量灌水,要注意“小口飲水、多次少量”。

另外還要特別注意的是,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避免因溫差過大而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推薦兩款高血壓患者食方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博士劉佳特意推薦兩款適合高血壓患者的食方。

1.冬瓜鯇魚湯

功效:平肝,祛風,除熱。民間常用以治療肝陽上亢之頭痛眼花、高血壓等疾患。

做法:每次可用冬瓜250~500克,鯇魚200~250克(魚尾較好)。先用油煎魚尾至金黃色,與冬瓜一起,加入清水適量,煲3~4小時,加食鹽少許,調味服食。

2.脆爆海帶

功效:海帶氨酸具有降壓作用,澱粉硫酸脂具有降血脂作用。但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做法:水發海帶90克,麵粉15克,香油3克,植物油300克,醬油,鹽各適量,糖、醋、黃酒、蒜泥、水澱粉各少許。

(1)將水發海帶切成斜角塊,用麵粉掛糊,之後放入油鍋中炸一炸,待麵糊略炸幹,即撈出,待油再熱時,復放入炸至金黃後撈出。

(2)鍋中留油9克,把鍋再燒熱,倒入由醬油、蒜泥、鹽,糖、醋、黃酒等兌好的汁,燒開後淋上水澱粉,勾成芡,將海帶倒入鍋內芡汁中,出鍋時淋上香油即成。

防中暑

糖友尤其要注意

中暑是指人體在長時間的高溫、高溼度和熱輻射的作用下,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散熱機能障礙,導致水、電解質代謝紊亂以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綜合症。

一般情況下,在室溫超過35℃的天氣裡,如果人在高溼度、通風不良的環境中或者在熱源強輻射下,長時間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過分暴露在烈日下而又缺少必要的防暑降溫措施,均可發生中暑。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德雄介紹,中暑的症狀可分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一般有輕微的頭暈、頭痛、耳鳴、眼花、口渴、渾身無力及行走不穩,體溫一般不超過37.5℃;

輕症中暑,除了有以上症狀外,還會體溫升高、面色潮紅、胸悶、皮膚乾熱,或有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大汗、血壓下降等早期症狀;

重症中暑,則除了以上症狀外,還可能會突然昏倒或大汗後抽風、煩躁不安、口渴、尿少、肌肉疼痛及四肢無力。

陳德雄介紹,中暑的救護原則是迅速降溫,迅速將中暑的人脫離高熱環境,轉移到通風好的陰涼地方,解開衣釦,讓病人平臥,用冷水毛巾敷其頭部,扇扇,並給清涼飲料,輕症中暑必要時需要輸液治療。

高溫天氣要預防中暑,主要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及時補充水分,高溫天氣下不宜大量飲用酒精性飲料和高糖分飲料以免脫水;保證充足的睡眠,少吃高油高脂食物,減少熱量攝入;平時可多吃番茄湯、綠豆湯、豆漿、酸梅湯等。

據瞭解,老年人、嬰幼兒、兒童、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容易中暑的人群。

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陳紅梅特別提醒,糖友比普通人群更容易發生中暑。正常人在高溫環境下會很敏感,能及時補水,對於老糖友而言,由於本身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在高溫下不能很好地自身調節,等體內嚴重缺水或熱量在體內積蓄較多時才發現,因此更易中暑。糖友防中暑,及時補充水分是關鍵,外出時可備些含電解質的水。

防頸椎病

別讓頸椎受涼最重要

“夏天是頸椎病的高發季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胥海斌分析,人在高溫天氣睡眠通常不好,容易落枕;同時,空調溫度過低或者猛吹風扇,容易使頸部受涼,特別是辦公室白領,頸椎病最易復發。

天氣炎熱,人們戶外活動少、心情煩躁等因素也會誘發頸椎病。典型症狀就是頭暈、頭痛、手麻、僵硬等。

胥海斌也指出,夏天也是治療頸椎病的好時機。因為夏天溫度高,頸部血液循環加快、頸椎關節韌帶肌肉變舒展、神經復甦變活躍,有利於帶走頸部“垃圾”,消除骨刺、水腫等。治療方法通常是先根據頸椎X光檢查,確定頸椎病患者椎骨的移位,然後採用定點復位法,把移位的椎骨恢復到正確位置。

預防頸椎病,胥海斌建議,首先要保護頸椎不要受涼,尤其是不要對著頸椎部位猛吹空調或風扇;其次要適當運動,如散步、遠眺、運動頸背部肌肉等;第三,適當補充含鈣和蛋白質

防曬傷

曬傷後切忌立即冰敷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翁智勝介紹,日曬對皮膚的傷害較大,長時間日曬容易導致皮膚脫水、乾燥,皮膚在這種狀態下對紫外線的抵禦能力下降,容易出現曬傷,最常見的如發紅、脫皮、腫脹等,有些還會感到局部皮膚燒灼感,甚至有些觸碰衣物會感到疼痛。

高温湿热天,这6种病最爱找茬!不想中招赶紧看过来

“如果皮膚已經曬傷,應立即進行舒緩處理,可先到陰涼地方,用乾淨的水或礦泉水清洗不適的部位。”翁智勝提醒,這時,水溫可稍低,但是,不要立即冰敷。否則,一熱一冷對皮膚的刺激過大。

皮膚冷卻後,可以塗抹蘆薈膠等安全成分簡單的產品進行補水,不建議做去角質的護理,一些深度潔面乳也暫停使用,不然皮膚會變薄,脫皮。曬後護膚用較溫和的清潔產品,不要急著使用質地太過黏稠的保養品。

此外,曬後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穀物雜糧及優質蛋白,忌飲酒和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選擇純棉、絲質等柔軟透氣的面料的衣物。一般而言,曬傷的症狀一週左右可恢復。

不過,翁智勝提醒,夏日防曬非常重要,打傘、戴帽子、塗抹防曬霜都能起到防曬的作用。在戶外每活動15分鐘左右,就應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也可將乾淨的礦泉水拍打在皮膚上補水,以防曬傷。

防胃腸道疾病

輕症腹瀉可自服黃連素

“夏季是胃腸疾病的高發季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黃越前介紹,夏季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包括胃腸炎和甲肝、戊肝等病毒性肝炎。

“夏季胃腸炎高發是因為高溫天氣,食物容易變質,細菌較容易滋生,而夏天大量飲水又容易稀釋胃酸。”黃越前介紹,胃酸是人體的一道保護屏障,胃酸能夠殺菌,大量地飲水會沖淡胃酸,在這種情況下假設吃了不乾淨變質的東西,就容易引起胃腸炎。此外還有一種急性胃腸炎的情況,比如喝太多冷飲導致胃腸道紊亂引起腹瀉腹痛等。

黃越前說,胃腸炎的主要症狀是腹瀉、腹痛、嘔吐,嚴重者還有發燒。

“甲肝、戊肝等病毒性肝炎之所以在夏季高發,主要是通過食物傳播了肝炎病毒,例如沒有熟的水產品、海產品,例如生蠔、貝殼等。”黃越前解釋,甲肝、戊肝病毒潛伏在這些水產品中,經口進入體內容易引起病毒性肝炎。主要症狀有食慾不振、厭油、乏力,嚴重者還會發燒、黃疸。

黃越前提醒,還有一種胃腸疾病並不常見,但也可能在夏天發作,那就是霍亂,通常是因為吃生的水產品或者生熟食共用砧板、細菌感染所致。主要症狀有拉洗米水一樣的大便,劇烈嘔吐。

夏日要預防胃腸疾病,黃越前建議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飲食注意衛生,不吃久放的食物,吃海鮮水產品等一定煮熟才吃,同時,生熟食用不同的砧板分開處理;二是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三是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黃越前認為,出現腹瀉症狀時,如果情況不嚴重,可在家口服黃連素調節症狀,適當喝些淡鹽水,補充電解質以防腹瀉引起脫水。但如果出現一天腹瀉四五次以上,且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燒、乏力等,就應當馬上到醫院治療。在腹瀉期間,飲食上最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油膩的食物。“最重要是乾淨衛生。”

防空調病

定期清洗空調過濾網

所謂空調病,其實是因為長期處在空調環境中,身體脫水引起的不適,或者是受冷空氣刺激的反映。“空調病”最常見的症狀可能有鼻塞、頭暈、打噴嚏等。

高温湿热天,这6种病最爱找茬!不想中招赶紧看过来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德雄介紹,“空調病”主要可分為三類:

一是在高溫天氣,室內室外冷熱交替的溫差引起神經紊亂,從而出現煩躁等情緒問題。

二是人的皮膚因為長期處在空調房間,乾燥、脫水,導致乏力、關節疼痛等。

三是微生物感染。因為空調製冷裝置中隱藏了一種名為“軍團菌”的致病菌,隨冷風吹出,飄浮在空氣中,人體吸入後就容易呼吸道感染,出現發熱等症狀。“大多數人把軍團菌感染與感冒混淆,”陳德雄說,因為細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與感冒相似。他建議,如果夏日出現發燒、咳嗽、胸痛等,應留意是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空調病”。

如何預防空調病?

陳德雄建議,一要保持室內溼度,以防皮膚脫水;二要定期清洗空調過濾網,預防細菌感染;三是每天超過5個小時在空調房間內辦公的,要多注意補水,也可適當選擇一些含有電解質的功能性飲料;四是可在傍晚進行身體鍛鍊。

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鍾世傑副主任醫師提醒,老年人要特別注意出入空調房間時的自我調節。建議從空調房出去前,應喝杯溫熱開水“暖身”,進門前也應喝點水,避免驟熱驟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