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谋发展 啃下硬骨头——记安顺市委常委、西秀区委书记郭伟谊

“菜单式”扶贫、“产业村长”、就业扶贫“三个我和你”、园区改革发展“三.三服务”……在美丽的西秀区大地上,一个个改革创新好做法、好经验正在不断涌现,推动着该区经济社会跨越前行,西秀区在安顺市委常委、西秀区委书记郭伟谊的带领下,正向着决胜同步小康的目标坚定前行。

2015年5月,郭伟谊担任中共西秀区委书记,上任伊始,他就脚踏实地去调研,走进农村、社区、工厂,与农民、工人、企业家深入交流,发现短板、制定策略,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胆气,面对矛盾不回避,较真碰硬,坚持改革创新,以新颖的理念、思路和工作方法,“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17年,他创新提出“菜单式”产业扶贫,成立政府平台公司——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嫁接起市场需求和贫困户供给的桥梁,以销定产,破解农业产业供销矛盾,打通销售渠道,现在,该公司与辖区160家生产企业(合作社)和600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供销关系,实现产销精准对接,惠及7400多贫困人口。

创新谋发展 啃下硬骨头——记安顺市委常委、西秀区委书记郭伟谊

郭伟谊(中)在轿子山镇龙兴村调研村级发展情况。

贫困村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为此,郭伟谊亲自制定了“产业村长”这一西秀版的企业帮扶计划,推动区内116家优良企业通过做产业、拓市场、找就业、送温暖等方式到131个贫困村开展定向帮扶,助推产业结构精准调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实现脱贫致富。面对全区39672名残疾人(其中387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现状,他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在轿子山镇建成集托养、就业为一体的残疾人托养中心,整合乡镇敬老院资源,在蔡官、黄腊、双堡等乡镇试点建成残疾人“托联体”,并逐步向其他乡镇延伸全覆盖。

为打造千亿级省级产业园区,郭伟谊在辖区产业园区内探索推行“三个三”服务模式改革,仅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园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得到激发,园区经济总量在西秀区占比提升至62.79%;进出口总额实现从无到有,达到8.5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5.75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部署,我们是‘施工队’。”郭伟谊不仅这样说,还亲自担当“施工队长”。今年初,郭伟谊带头跑市场,带领该区四大班子领导先后前往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开展市场接洽100多次、对接企业800多家,让西秀区农产品卖向全国,为产业结构调整找准了方向。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他提出“打造一流精品工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目标,全面落实“五个三”经验,统筹配套安置点社区服务、超市、文体卫教等公共服务建设,打造了示范性标杆性安置点“彩虹社区”,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三年来,他经常蹲点调研,为精准扶贫提出了符合西秀区实际的方法和路径,带领该区在脱贫攻坚中不断前行。目前,该区建成“组组通”公路236公里,实施道路硬化935公里,解决43042户贫困户及困难户住房安全问题,推行的“四重医疗保障”机制救助贫困群众16145人次,贫困人口从16396户60608人减少到3430户9598人,贫困发生率从9.12%下降至1.45%。

锐意进取、雷厉风行,埋头苦干、善作善成。郭伟谊以优良的作风,与班子成员精诚团结,集众人之智谋发展,在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引领下,西秀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居第9位,2017年,西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8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6.2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935元和10956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