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受伤的幼小心灵,从11岁的孩子变成了鸦片战争的发起者

在18世纪中叶,英国发动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上升阶段,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他们打开当时拥有广袤的疆域和庞大的人口数量的东方大国中国的市场向往已久。因此,英国派遣了一个使节团到中国访问,已期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这个使团就是马戛尔尼使团。

不要低估受伤的幼小心灵,从11岁的孩子变成了鸦片战争的发起者

乾隆皇帝接见马格尔尼使团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经过9个多月的航行,马戛尔尼使团带着一大批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工业机器、军事装备等,还有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一封给乾隆皇帝的国书终于达到中国。当时,马戛尔尼使团中有一名年仅11的孩子,名叫托马斯•斯当东,他是跟随作为马戛尔尼副手的父亲乔治•斯当东而来的。

不要低估受伤的幼小心灵,从11岁的孩子变成了鸦片战争的发起者

小斯当东

尽管只有11岁,但是小斯当东对遥远的而又古老的中国早已充满了向往。来中国前,小斯当东就阅读了大量来华欧洲传教士、商人有关对中国描述的书籍,而这些书籍对中国的描写都是充满玄幻的,在他幼小的头脑里烙下了对中国美丽而又神秘的印象。因此,他极力要求父亲一起带上他出使中国。来华途中小斯当东就跟随使团雇佣的华人翻译学习中文,而且进步很快,到达中国时就能与人从容对答。

信心满满的英国使团却遭遇了冷遇。整个清廷和乾隆皇帝甚至从未听闻有英吉利。乾隆皇帝对英国使团不屑一顾,来华出使被当成了普通朝见,把礼物也当成了贡物。最激烈的冲突时清朝政府要求英国使臣按照各国贡使觐见皇帝的一贯礼仪,行三跪九叩之礼。英使认为这是一种屈辱而坚决拒绝。乾隆帝闻讯,勃然动怒,下令降低对这些蛮夷的接待规格。由于双方的意愿差距巨大,最后会面几近破裂,但最后还是见到了乾隆皇帝,但结果是很令英国人失望的。傲慢的乾隆皇帝对此不屑一顾,并下了逐客令。

马戛尔尼使团会见乾隆皇帝的唯一亮点应该就是小斯当东了。他用中文与乾隆皇帝进行了简短的对话,乾隆出于对他的好奇,亲自解下自己身上的一只黄色荷包,送给了小斯当东。但是这个小插曲改不不了最后的结局。英国人只能带着屈辱失望而归,而首次与中国的不愉快的接触,也改变了小斯当东对中国的好感。

不要低估受伤的幼小心灵,从11岁的孩子变成了鸦片战争的发起者

乾隆皇帝接见小斯当东

但小斯当东并未心死,1800年,18岁的他第二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当时,他是受聘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聘的书记员而来的。经过几年的历练,他全面负责起了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事宜。在中国的几年,小斯当东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了解,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和情报。通过调查了解,他已认识到康乾盛世下的中国社会其实已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而他对愚昧、封闭的古老中国的好感则几乎丧失殆尽。

1816年,英国再次派出使团出使中国,出于对中国的了解,小斯当东成为使团一员第三次来到中国。但是,这是一次英国使团的遭遇更加糟糕。在拒绝行叩头礼后,嘉庆皇帝直接把他们驱逐了。陪同官员更是充满敌意地将他们“礼送出境”。而这一次,小斯当东因嘉庆皇帝和中国官员的粗暴和积极不友好的态度而对中国的好感彻底消失了。在他心中更是埋下了抚平屈辱的种子。

不要低估受伤的幼小心灵,从11岁的孩子变成了鸦片战争的发起者

鸦片战争图

几年后,英国人开始贩卖鸦片给中国,从而打破了畸形的中英贸易,大量白银流入英国。意识到危机后,道光皇帝下令禁烟。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立即引起了英国议院的激烈讨论。而此时的小斯当东就是一名下议院议员。他在下议院发表演说,以他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力主向腐朽落寞的清王朝开战。三天后下议院投票,结果是:主战派271票,反战派262票,9票之差。托马斯•斯当东最终促成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