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母亲节,想念……)

温暖(母亲节,想念……)

我曾长时间泡在网上,只为寻着一张图片,符合我心底深处的一个场景。然而无论如何努力,都未能找到一张最满意的。

那是我小时候,大概六七岁的年纪。冬天的夜,寒冷而漫长。里屋,煤油灯下,床边一张高方桌,我坐在床头,伏案写作业。母亲也坐在床上,就在我身边,披着棉衣,腿上盖着被子,被子上放着针线筐。碎布、针线、剪刀、顶针、手钳等工具都有。

母亲看着我写作业,同时缝衣服,或纳鞋底。

我做完作业,顺势往下一缩,就滑进了温暖的被窝。我喜欢转过身来抱着母亲,并透过她披着的衣服的缝隙看她。灯光下母亲那样慈祥,专注于她的针线。她回过身给我掖紧被角,看到我正在看着她。我微笑,母亲也微笑。“睡吧!”她说。

每一个冬夜,我都是这样温暖地满足地睡去。

有时候场景有所变化,母亲在里屋房间空地上支起一张简易的纺车,吱呀吱呀地纺线。还有时在另一个房间里哐当哐当地织布。

童年的岁月,就这样慢悠悠地流淌。

母亲总是不停地忙着她的事。下大雪的时候,她会在房间里摆开桌子,在桌子上纳锅拍(手工锅盖)。高粱梃子一根根排上去,用针线固定、压实。梃子要交叉着纳两层,相互支撑起一个坚固的平面。然后用针在最中央固定一根梃子,梃子转一圈,用快刀环切一周,锅拍就被切成一个正圆。小时候家里烧木柴的地锅,用的都是这种锅盖。蒸出来的馒头,总有高粱杆的清香。平时包好的饺子,切好的面条,也会放在这种锅盖上晾着。

梃子切下来的下脚料,母亲会用针线穿起来。长长的一串,犹如黄色的鞭炮,这是我童年时代孩子们的一种玩具。那时候我就时常提着它,在厚厚的雪地里奔跑、欢跳……

记忆中的场景大约发生在30年前。如此算来,母亲当时30多岁,也就是我现在的年龄。如今自己的孩子也已长到五六岁。我不知道,在孩子心中,是否也能留下类似温暖的记忆?

我希望他会有。这种人生最初的温暖,会永存在心底深处。它如一盏温暖的灯,光线虽微弱,却可以驱走生命中的黑暗和寒冷。(文/夏杨)

温暖(母亲节,想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