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比亞迪財報,你需要正確的姿勢

看比亞迪財報,你需要正確的姿勢

上週,比亞迪的年度財報出爐,2017年,比亞迪實現營收105,915百萬元,同比增長2.36%。但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066百萬元,同比下降19.51%。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財報中,比亞迪去年營收同比增長,並沒有多少人關注,恰恰是其淨利潤同比下降的消息,被市場“敏銳地捕捉到”。

於是,坊間各種分析質疑之聲不絕於耳,彷彿一夜間比亞迪就淪落到風雨飄搖的地步。而受這些分析聲音的影響,比亞迪在A股和H股的股價,也一度承壓。

作為國內市場上,新能源方面最為突出的車企,比亞迪的前景真是如此不容樂觀嗎?

看比亞迪財報,你需要正確的姿勢

看來,有必要向大家普及一下看比亞迪財報的正確姿勢。

首先,淨利潤。眾所周知,淨利潤應該是營業收入減去成本。所以,淨利潤的下降,會有兩種情況:一是營業收入的降低,二是成本的升高。

很明顯,比亞迪在財報中稱,其營業收入呈上升趨勢——營收105,915百萬元,同比增長2.36%。這就意味著,其成本上揚導致利潤減少。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成本上揚,往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硬成本,即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升,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研發費用的投入。

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比亞迪的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在去年期出現大的波動,所以研發費用的投入開支增大,是其成本上升的主因。

而研發投入的增大,對於企業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利好的信號:這意味著,該企業正在向其未來投資。

事實上,比亞迪的做法,也正是如此。

新能源汽車,無疑是人們印象中比亞迪最重要的業務組成。數據顯示,2017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5%至超過11萬輛,並連續三年蟬聯全球銷量第一。

看比亞迪財報,你需要正確的姿勢

2017年,儘管受新能源補貼政策變化及市場競爭影響,令公司整體汽車業務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響,然而比亞迪仍連續三年保持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地位。

車型方面,比亞迪在2017年推出多款性能優越的新能源乘用車車型,其中2017年上半年推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宋DM,備受市場歡迎,後來他們推出純電動版本宋E V300,在售車型秦、唐、e5等車型也進行了改款升級。

而在去年9月推出的宋MAX,以出色的性價比,獲得市場熱烈追捧,月銷量快速過萬並持續攀升,迅速成長為其傳統燃油汽車業務增長的新引擎。

看比亞迪財報,你需要正確的姿勢

今年以來,比亞迪的車型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競爭力。數據顯示,今年1月,比亞迪新能源車同比增長超10倍。 2月,比亞迪新能源車一共銷售8236輛同比大幅增長超300%,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更是同比猛增539% ,拉動數據的主力軍就是比亞迪秦、比亞迪宋DM等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熱銷。

很明顯,在面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比亞迪對新能源產品加大了研發投入,而在今年,這個成果將逐漸顯現:比亞迪將迎來產品的大年。

今年,比亞迪將在新能源乘用車方面推出一系列重量級車型,包括全新一代唐、秦車型,以及緊湊型純電動SUV車型和宋MAX的新能源版,這將直接拉動他們的汽車業務將迎來新一輪成長週期。

看比亞迪財報,你需要正確的姿勢

事實上,除了新能源車之外,比亞迪的主要業務還有兩個方面:一是雲軌業務板塊;二是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

雲軌業務板塊,這是比亞迪旗下1000多人團隊,歷時5年,耗資超過50億元研發而成的雲軌,又稱雲中軌道。2017年比亞迪雲軌業務取得突破,陸續接獲國內外多個城市訂單,首條商業運營線路已於2017年9月建成交付。

而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更是比亞迪的優勢領域。近年來,比亞迪持續接獲智能手機領導品牌廠商的高端旗艦機型訂單,由此帶動金屬部件業務收入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在比亞迪2017年的營收中,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56,624百萬元,同比下降0.68%;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40,473百萬元,同比上升3.53%;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8,767百萬元,同比上升19.37%。三個業務佔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46%、38.21%和8.28%。

看比亞迪財報,你需要正確的姿勢

從新能源汽車,到雲軌,再到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這三個主打業務讓比亞迪“多條腿”走路,不至於讓某個領域的階段性調整而打亂整個企業的部署。

據悉,面對市場各方面的競爭壓力,比亞迪的選擇相當務實——不斷對各優勢領域的研發加大投入,以期通過領先市場的技術和產品優勢,獲得市場的主動權。

前期的投入,必然帶來成本的上揚,淨利潤的下降,也只是陣痛。對於比亞迪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產品的投放,今年或將迎來收穫期。而傳統動力車型的回暖和動力電池領域的成熟,或將成為比亞迪的下一份年報的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