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比亚迪财报,你需要正确的姿势

看比亚迪财报,你需要正确的姿势

上周,比亚迪的年度财报出炉,2017年,比亚迪实现营收105,915百万元,同比增长2.36%。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66百万元,同比下降19.51%。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财报中,比亚迪去年营收同比增长,并没有多少人关注,恰恰是其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消息,被市场“敏锐地捕捉到”。

于是,坊间各种分析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仿佛一夜间比亚迪就沦落到风雨飘摇的地步。而受这些分析声音的影响,比亚迪在A股和H股的股价,也一度承压。

作为国内市场上,新能源方面最为突出的车企,比亚迪的前景真是如此不容乐观吗?

看比亚迪财报,你需要正确的姿势

看来,有必要向大家普及一下看比亚迪财报的正确姿势。

首先,净利润。众所周知,净利润应该是营业收入减去成本。所以,净利润的下降,会有两种情况:一是营业收入的降低,二是成本的升高。

很明显,比亚迪在财报中称,其营业收入呈上升趋势——营收105,915百万元,同比增长2.36%。这就意味着,其成本上扬导致利润减少。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本上扬,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硬成本,即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升,而另一种情况,则是研发费用的投入。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比亚迪的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在去年期出现大的波动,所以研发费用的投入开支增大,是其成本上升的主因。

而研发投入的增大,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利好的信号:这意味着,该企业正在向其未来投资。

事实上,比亚迪的做法,也正是如此。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人们印象中比亚迪最重要的业务组成。数据显示,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5%至超过11万辆,并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销量第一。

看比亚迪财报,你需要正确的姿势

2017年,尽管受新能源补贴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影响,令公司整体汽车业务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然而比亚迪仍连续三年保持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地位。

车型方面,比亚迪在2017年推出多款性能优越的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其中2017年上半年推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宋DM,备受市场欢迎,后来他们推出纯电动版本宋E V300,在售车型秦、唐、e5等车型也进行了改款升级。

而在去年9月推出的宋MAX,以出色的性价比,获得市场热烈追捧,月销量快速过万并持续攀升,迅速成长为其传统燃油汽车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看比亚迪财报,你需要正确的姿势

今年以来,比亚迪的车型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竞争力。数据显示,今年1月,比亚迪新能源车同比增长超10倍。 2月,比亚迪新能源车一共销售8236辆同比大幅增长超300%,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更是同比猛增539% ,拉动数据的主力军就是比亚迪秦、比亚迪宋DM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热销。

很明显,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比亚迪对新能源产品加大了研发投入,而在今年,这个成果将逐渐显现:比亚迪将迎来产品的大年。

今年,比亚迪将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推出一系列重量级车型,包括全新一代唐、秦车型,以及紧凑型纯电动SUV车型和宋MAX的新能源版,这将直接拉动他们的汽车业务将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看比亚迪财报,你需要正确的姿势

事实上,除了新能源车之外,比亚迪的主要业务还有两个方面:一是云轨业务板块;二是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

云轨业务板块,这是比亚迪旗下1000多人团队,历时5年,耗资超过50亿元研发而成的云轨,又称云中轨道。2017年比亚迪云轨业务取得突破,陆续接获国内外多个城市订单,首条商业运营线路已于2017年9月建成交付。

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更是比亚迪的优势领域。近年来,比亚迪持续接获智能手机领导品牌厂商的高端旗舰机型订单,由此带动金属部件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在比亚迪2017年的营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56,624百万元,同比下降0.68%;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40,473百万元,同比上升3.53%;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8,767百万元,同比上升19.37%。三个业务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46%、38.21%和8.28%。

看比亚迪财报,你需要正确的姿势

从新能源汽车,到云轨,再到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这三个主打业务让比亚迪“多条腿”走路,不至于让某个领域的阶段性调整而打乱整个企业的部署。

据悉,面对市场各方面的竞争压力,比亚迪的选择相当务实——不断对各优势领域的研发加大投入,以期通过领先市场的技术和产品优势,获得市场的主动权。

前期的投入,必然带来成本的上扬,净利润的下降,也只是阵痛。对于比亚迪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产品的投放,今年或将迎来收获期。而传统动力车型的回暖和动力电池领域的成熟,或将成为比亚迪的下一份年报的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