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莫言

《我眼中的莫言》

原創作者: 安麗芳(本文經作者授權發表。)

安麗芳,女,湖北恩施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見於《十月》、《散文》、《長江文藝》、《芳草》等。散文《姐姐》獲全國青年散文大賽銀獎。有原創文學微信公號:施南往事。

我眼中的莫言我和莫言老師合影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我們基本估計到的,早聽日本獲諾獎的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及國內作家都預言過。2012年10月11日這天晚上的七點前,我們全家早已心情緊張地等候在電視機前,終於等到激動人心的那一刻,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中國的莫言!當時,全家的激動喜悅的心情無法言表!通宵無眠。

我是莫言老師的粉絲,也是他的學生。我家珍藏的莫言老師多部大作皆有莫言老師的親筆簽名。莫言老師一旦新作出爐,總會通知我,我即刻到書店買了請莫言老師簽名。

我眼中的莫言​莫言的親筆簽名

生活中的莫言謙虛平和低調,甚至超過一般人,他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除了文學圈子裡的少數人,即使他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中也少有人認識他。我曾兩次在人群中見到過生活中的莫言,一次是在銀行:一次在人藝劇場看到他。那天北京人藝正上演由莫言編劇《我們的荊軻》,莫言就在現場,劇場的觀眾並不認識莫言。有一天在銀行,我偶然發現了莫言,他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方角落,大約拿了序號在等待。他是那麼普通,看不出有什麼特殊之處。我激動地輕輕喊了聲“莫言老師!”莫老師平易、親切的低聲和我們打招呼。我掃視了周圍的人,沒有一個人驚奇回頭張望,更沒有人圍觀請他簽字。莫言老師要是一個歌星或影星那還了得!不把銀行門擠破才怪?我在心裡說,“你們知道近在你們身旁的這個人是誰嗎?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莫言!”

我眼中的莫言


我對人說起莫言,許多人都搖頭說不認識,提到電影《紅高粱》大家都說知道。由此看來,作家的名氣來之於作品,不在於作家本人,作家的生活鮮為人知:孤獨、辛勞、清平,隱居式生活。作家在別人看來單調寂寞,但作家的內心是極其豐富活躍,像潛伏在地下的暗流,“暗流”一旦爆發出來,必有一部好作品問世。雖然莫言老師的作品、電影,早已轟動全國,但莫言本人仍沒有多少人認識。

我讀莫言的作品,是從他早期的紀實散文《從照相說起》 ,印象最深刻的是:

“照相的來了。都想照,看樣子也是怕花錢。教算術的杜老師把教語文的周老師推到機器前,對照相師傅說:給我們這個老師照一張,他是我們學校的第一美男子!周老師捂著臉逃到一邊,罵道:杜平你個雜種,你不是上廟,你是來糟蹋神仙!周老師臉上有一塊巴掌大的黑痣,奇醜。杜平老師說:不要緊,照不上你的痣,不信你問問師傅。師傅笑笑,說:麻子照不上,但這痣……也許照不上,要不試一試?”

第一次照相的怕醜心理誰都有過,莫言描寫得如此生動有趣,幾句話,把每個人的心理、神態、動作,展現得淋漓盡致。至此後,我喜歡上了莫言的作品,凡莫言的作品都買來閱讀。

我眼中的莫言​安麗芳在舊金山桑坦納圖書館

我在美國舊金山桑坦納的圖書館裡,偶然發現中國中文書籍專櫃赫然擺放著莫言的幾本大作,當時沒有帶相機,等我再去拍照,卻被人借光了。

我很榮幸!我的拙作曾獲得莫言老師親自指導,《胚胚兒》一文,莫言老師看後說:“可以,就這樣寫。”後來《胚胚兒》發表在《羊城晚報》上。我的長篇小說《踩蹺子》,發表前,曾經過莫言老師親自看過,看後他發短信說:“基礎不錯,稍平了點。修改後可投稿到《十月》或《人民文學》雜誌,但願能通過!”2012年5月我的長篇小說《踩蹺子》發表在《十月》雜誌第五期。我驚喜地發短信告訴莫言老師,他居然在百忙中發短信祝賀。可見莫言老師對於扶持培養文學新人及其重視。

莫言老師問及我們家是哪裡人,當知道我們是湖北恩施人,便向我們瞭解湖北恩施在什麼地方,以及當地風土人情。我們給他介紹恩施是個自然風景區,並邀請他到恩施看看。

2008年的金秋十月,莫言老師百忙中果然就來了恩施。這樣一個大作家,到恩施這樣的小地方,既沒有驚動當地領導,也沒有隆重接待的儀式,恩施之行他以普通北京客人身份,沒有驚動任何人,即使當地文學界也沒有引起反響。


我眼中的莫言​ 莫言為恩施石林題字

他參觀恩施景區梭布埡石林,併為層層疊疊的石林題字“石書萬卷”,既形象又寓意深長。莫言老師的恩施行,悄悄地來,又悄悄地離去,不驚動清江一朵漣漪,不帶走恩施一片白雲。

他對恩施的印象,從贈予的一幅親筆書法便可以看出:“恩施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是中國最美的小城之一。”

莫言老師為人師表,樸實、低調、平易近人。他常說:“作家要背對文壇,面對讀者。”莫言老師是我心中最崇敬的作家之一。

剛迎來新的2016年,元月8日這天,又有幸見到了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莫言。他問我的第一句話“還在寫作沒有?”我說,自己最喜歡的事怎麼也丟不下。我們一邊吃著素餃子一邊閒聊,莫言老師說話隨和,讓我們沒有一絲拘謹感。趁機,我問莫言老師許多好奇的問題,比如微信中轉發的注有莫言名字的心靈雞湯,是否出自莫言老師之手?小城市有用莫言形象做商品廣告的,莫言老師是否知道,等等。莫言老師輕鬆地笑著說:“管不了那麼多,隨他們去吧!”我又問莫言老師除了忙於寫作,怎樣鍛鍊身體?莫言老師一本正經地說:“在書房上前三步,再退後三步。”莫言老師的幽默讓我們吃著餃子笑噴。

我眼中的莫言

莫言老師平時穿著樸素,除在國際上領諾獎穿過西裝,平時看見他總是身穿一件手工縫製的大襟褂子,一身鄉土味兒。他的衣服基本屬妻子手工縫製的,吃妻子做的飯,穿妻子做的衣。可見獲諾獎的成功男士背後的這個女人。莫言老師背後的女人是一個高密東北鄉農村婦女,樸實、善良、勤勞,沒有任何物慾,和虛榮要求,從不在人前露面。是莫言老師的糟糠之妻。作為著名作家莫言的妻子,她守得孤獨、耐得寂寞、淡泊名譽、無私地成就丈夫。這些品質,都表現出對丈夫至深的愛。正因為莫言老師擁有了這樣一個賢惠的妻子,他才得以在文學上獲得頂級大獎。莫言老師也始終鍾愛著他的妻子和女兒。

我眼中的莫言

吃完餃子後,我拿出最近購買的幾本莫言的新書,請他給籤個名。莫言老師提起筆,猶豫了一下,抬頭笑著說:“你老不老,少不少,我該怎麼稱呼呢?”我也笑著說:“就稱呼我老文學青年吧。”我們都大笑起來。

我眼中的莫言​莫言為安麗芳的公號“施南往事”題名

慧老師讀書:關注教育,熱愛讀書,傳承文化。邀你一起遇見文化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