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童年》:中產階層之下的焦慮

《美麗童年》:中產階層之下的焦慮

販賣焦慮是現在一門很流行的生意,多為傳銷、公號、推廣等從業人員所善用。焦慮往往引發普通人(很多時候特指中產階層)的安全感,往往上下相望而茫然,尤其是中年人,四面八方都收到壓迫,家庭、工作、健康、教育等所有事,都聚焦到中產階層的身上。《美麗童年》故事的背景更為窘迫,是中產階層之下的外來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上學所引發的一系列有關“尊嚴”的社會性後果。

《美麗童年》:中產階層之下的焦慮

九歲的小女孩覃月,已經能夠明確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也許是冰雪聰明的內心更為敏感,她不可能直接、坦白而道出自己的家境,於是乎順嘴就虛構出媽媽的身份是空嫂,而不敢將市政清潔工的真實工作說明。這個謊言,有多惡意呢?

《美麗童年》:中產階層之下的焦慮

覃月不是情感枯竭的中年人,而是有著小小夢想、自由自在、追求多多的小女孩,她還在課外時間去陪護鄰居老奶奶。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並非就是朵朵紅花向太陽那麼純。純,有時候是蠢,有時候是“壞”。人作為高級動物,彼此之間的情感很是複雜。也許家境優渥的孩子,也會對覃月產生微量的“羨慕嫉妒恨”,因為她也很受同學的歡迎,在同學們不知道她真實家境的前提下,當然也許從一開始她就直說也未必同學們就不和她玩在一起。

《美麗童年》:中產階層之下的焦慮

與覃月處於班級中另外一個極端的就是班長劉雯雯,她是個“小大人”,從小就很精通房地產,從拆遷到補償再到新房上市定價,她並不會設身處地的體會棚戶區居民的感受。覃月和劉雯雯主動被動之間爭奪的,說到底是小集體內部的焦點,這是一個核心問題,是小朋友社會化開始的基礎實踐。

《美麗童年》:中產階層之下的焦慮

覃月的家庭,整體上是達然的,她的爸爸無能為力改變家庭,遠航的水手不過是漂泊的螞蟻,而堅強的媽媽並不覺得自己的職業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孩子的觀察力更為敏銳,同時感受更為犀利,還沒有學會接受現實的打擊。人性當然有善良的因素,也絕對有崇高強者的集體意識。在和平年代,強者往往是富人和官員、明星。

《美麗童年》:中產階層之下的焦慮

具體到覃月的班級裡,父母是“空嫂”、建築商、城市規劃師等的孩子,顯然是有著光環加持的,覃月與從北京轉學而來的規劃師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友誼,就被劉雯雯和其他同學所排斥/羨慕,我們不能因為他們都是孩子就說歧視鏈不存在。黑格爾說“凡是存在的,就是可以解釋的。”社會的虛偽,往往從小學(甚至以前)就開始了。社會情感具有多元性、多面性,劉雯雯和覃月絕對有共同的道德情感認知(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及更多的自古至今的同情心),然而一旦具體到眼前的瑣碎,很可能就走向了公開宣講的反面,立場往往取決於階層,成年人如此,未成年也如此,或許未成年人更為簡單、直接,因為他們往往還沒有學會更好地偽裝自己的真實情感。難能可貴的是,在班級裡,任何一個孩子,只要稍稍努力,都可能獲得話語權,而在成年人社會里,難度驟增,每年能夠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也不過一百來個罷了。

《美麗童年》:中產階層之下的焦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無數的小朋友正在度過自己的童年,還是希望他們能夠從小就有情感驅動力,尤其是能夠把情感的能力變成把控自我和幸福的能力,覃月不是壞孩子,希望現實中的“覃月”生活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