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一夜回到爱迪生之前

《生存家族》:一夜回到爱迪生之前

1831年,英格兰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1873年,苏格兰学者麦克斯韦发表《论电与磁》。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类进入现代化的电气时代,电与磁以现代神话的模式开拓了人类的生存与探索的边界。当人类一旦适应了电与磁的存在,就再也难以回到传统时代的农林牧渔的过去式生活方式。那么,假如某一夜,地球上彻底失去了现代工业的电与磁,人类就如何直面这个难题?

《生存家族》:一夜回到爱迪生之前

好莱坞如果要拍末日多是废土题材,宝莱坞大概是开开心心的歌舞片,韩国人则是冰雪列车或僵尸追杀,华语片估计会以集体主义来面对挑战。而日本导演矢口史靖则交出了让观众意外的答卷,灾难背景下,他选择了一个普通的家庭慢慢地寻找故乡,从固守大城市到准备逃离,最终路在脚下,踩着脚踏车来到了乡下的老家。矢口史靖向来善于脑洞大开的,此前的《哪啊哪啊神去村》《五个扑水的少年》《摇摆少女》分别讲述城市落榜生到山村做伐木工、中学男生被迫学习花样游泳、赶鸭子上架的补习班女生从头学乐器组乐队,很明显都是差距满满的反差,意外的生活事件导致主人公们必须换一种活法,从而将励志主旨通过非常喜剧的故事阐述出来。而《生存家族》则更是给出了后现代人几乎无从想象的生存现状:竟然没有电,也没有手机信号、网络和电视节目,一夜回到爱迪生年代之前。

《生存家族》:一夜回到爱迪生之前

《生存家族》不是灾难片,也难说是科幻题材,电影自始至终没有告诉观众为什么地球上的电与磁都失去了魔力。不过,这确是一个极好的具有实践性的思想实验。小清新喜欢玩的孤岛话题,经常会被问道会带什么书来看、和什么人一起去,而地球严格来说也是宇宙中的孤岛。 在电与磁搞笑运转的日常状态中,人类已然成为都市机器的螺丝钉,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蝇营狗苟、亦步亦趋的起床、吃饭、工作、学习、交际、休息。

《生存家族》:一夜回到爱迪生之前

大停电意味着一切的束缚全部崩开,人们不由自由的从原来的惯性生活中跑出,剩下的生活的第一目标就是活着,水和粮食、自行车、蜡烛等成为最主要的生存资料,每个人都必须更加慎重的检视自我和周边,“自己”就能够更加醒目的显现出来,狂风、暴雨、长河、落叶,家庭成员从抱怨吐槽、忍耐坚持到等待守望,就好像《西游记》和《奥德修斯》一般,前行在陆上,无论是西天还是故乡,都是在过程中找到自己。地球人因为某种外部性影响而失去了日常的自我,反而在一团糟糕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多的发现。本来子女并不想去了解父母的往事,而父母也不会主动说的爱情故事,在死里逃生的路上,则有了笑说当年的浪漫,每一个貌似无聊的中年人在青年时也是奋不顾身的爱人。在末日到来之后,如此的治愈也是一种可能性。大停电的神话,最终这家人通过了测试(不知道有没有观察者),个人和家庭都获得了新生,脱胎换骨后的蜕变,则意味着人类可以面对不可思议的意外。电与磁既然已经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极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请大家与其亲近,也能够有所疏离,人类从根本上讲并不是电与磁的奴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