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55岁,除了抱孙子还能干点什么?黄宏生让年轻人不得不服!

当你55岁,除了抱孙子还能干点什么?黄宏生让年轻人不得不服!

黄宏生

序言:还不到55岁,习惯了平庸的你,就此认命吗?还能找回野心与梦想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这首浩气长存的大作《龟虽寿》,用来年过花甲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宏生再贴切不过!

不过,黄宏生还有一个更响亮的身份——全球家电排名第四的创维的创始人、原创维集团兼创维控股董事局主席,大名鼎鼎的家电佬!只是,他更愿意别人称呼他南京金龙董事长。

这是因为,南京金龙是他的第二个“亲儿子”——以55岁的高龄,他从深圳东上南京,跨界到完全陌生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激情澎湃地二次创业,用他的话说,这是他下半辈子的赌注。

幸运的是,老骥伏枥的黄宏生在新“战场”历经四年的困苦与亏损后异军突起,一举夺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二哥”的宝座,令中国家电、汽车业的诸多大佬刮目相看!

当你55岁,除了抱孙子还能干点什么?黄宏生让年轻人不得不服!

上篇:跨界新能源汽车,豪赌千亿梦想

暮年壮心的黄宏生是个“野心勃勃”的老家伙,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在2017年喊出了“要实现1000亿元产值”的宏伟梦想,并付诸行动。

这是一个以梦想为主旋律的时代,黄宏生能美梦成真吗?

从手机电池找到商机,跨界新能源汽车

2011年1月,黄宏生通过旗下的南京创源天地汽车有限公司重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二次创业,这一年,黄宏生正好55岁。

黄宏生竟然跨界到新能源汽车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由于跨界幅度太大,外界一片愕然。

2009年7月4日,创维创始人、原创维集团兼创维控股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被保释出狱,没有回归创维,而是呆在家里,十分低调,就像一艘潜水艇,外界都不知道他在干些什么。

2004年11月,在香港廉署“虎山行”行动中,黄宏生被拘捕;2006年7月,被裁定串谋盗窃及诈骗上市公司资产等4项罪名成立,被判6年监禁。

也许,因为这个缘故,保释出狱后的黄宏生可以保持低调,给人在家静养的印象。实际上,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由于在保释期间法院不允许他回归创维,他并萌生了干点别的想法。

黄宏生在不经意间发现,手机电池从镍铬电池发展到锂电池,电池质量快速提升的同时,成本下降得特别快,从之前的一两百元降到当时的二三十元。由此,他判断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问题肯定可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

另外,黄宏生认为,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早已破产,中国早已经成为外国汽车的天下,这个行业成了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反观彩电行业,经过二十多年,中国彩电成为了世界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国家,将外国品牌打得服服帖帖的,国内汽车业也应该模仿家电的发展模式,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只有这样,国产汽车品牌才有机会复制中国彩电通过自主创新的国产化道路走向国际。但他明白,传统汽车中国已经丧失了追赶外国车的机会,只有新能源汽车,中国与外国站在同一条跑道,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是拔得头筹,实现民族产业崛起的宏愿。

基于这两点考量,早已过了知命之年的黄宏生决定“赌一把”,以毅然决然的姿态,杀入完全陌生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于是,濒临倒闭的南京金龙通过重组成了他的“大杀器”,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的不归路——

那个时候,新能源汽车还处在萌芽状态,整个行业看不到盈利模式,风险超级大,但黄宏生却从中嗅到了不可估量的未来机遇。

四板斧令南京金龙浴火重生

在中国客车行业第一梯队中,“三龙”舞动——厦门金龙、厦门金旅和苏州金龙,它们同属一个大股东,“三龙”竞合的大戏从未停息过。

一直觊觎行业老大位置的厦门金龙,为了壮大实力,于2005年与南京东宇集团共同组建了一家专业客车厂——南京金龙,厦门金龙和东宇分别持股60%和40%。南京金龙着重开发生产6到8米的“金龙”牌新型天然气中型客车。

然而,南京金龙的底子太薄,产品的品质与金龙的高档形象有比较大的差距,规模也很有限,连年亏损,没过几年,就被厦门金龙嫌弃,成了没有爹妈疼爱的“孤儿”,但正是如此,才给了黄宏生切入汽车行业的良机——通过入主南京金龙,获得了生产汽车的牌照。

黄宏生成为南京金龙新主人后,大刀阔斧地改造,狠狠地劈下了四板斧,根治了这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小个子”身上的顽疾,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一板斧:四处延揽人才

从2010年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起,黄宏生多数时间都是用在寻找、挖掘和培养人才上,首先用高新在行业内招兵买马;其次是从高校里面自主培养人才,每年招聘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由他亲自授课;定期跟公司高管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进行个人职业设计。

2011年,黄宏生刚入主时,南京金龙只是一个仅有200人的小团队,五年后,已发展壮大为一支3000人的超级团队,其中,研发队伍由2010年的不到10个人,发展到现在拥有600多人,这也是南京金龙能够厚积薄发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足够的高素质的人才,黄宏生即使有再多的人民币,再高的热情,也无济于事。他这个老江湖深谙人才是企业第一要素的简单道理,确保了他二次创业的成功。

第二板斧:打造过硬的技术

汽车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门槛很高,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仅跻身于行业第一阵营是一种奢望,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也是一个难题。

对此,黄宏生有着清醒的认识。成为南京金龙后,他对技术与研发极为重视,并舍得“大出血”投资。据了解,他这几年花了超过5个亿投资建立了大客车技术中心、轻客车技术中心、公共技术平台——中央研究院,以及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涵盖整车控制器的仿真测试系统、电机、动力电池整车测试系统,以及各种环境实验、振动实验、动力电池充放电实验室,持续改善质量的CAE分析和轻量化实验室……

同时,南京金龙与清华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新能源实验室等国内外顶级研发机构合作,共同攻克各种技术难关,取得了许多新技术。

据黄宏生介绍,南京金龙所有的整车控制器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的,包括电池管理系统DMS以及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南京金龙客车的百公里耗电大概在0.7度电左右,在行业内排名靠前;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已经成功地在江苏进行了小批量的运用和应用,技术领先于同行……

正是有过硬的技术做支撑,行业毫不起眼的“小不点”南京金龙向行业大佬发起了挑战,并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跻身于行业第一阵营。

第三板斧:亲临一线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创维已是相当成熟的大型企业,黄宏生根本不需要经常下基层,只需要在董事长办公室运筹帷幄即可。

但南京金龙完全不同,它就像一个小孩子,需要黄宏生这个“爸爸”时时刻刻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有可能长大成人。为此,他完全改变了多年养成的习惯,亲临一线,向一个小学生似的,虚心向一线员工学习专业知识,亲自聆听客户的反馈。

为此,黄宏生告别位于深圳的自家豪华别墅,南京金龙的工厂“安家落户”,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他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去车间巡视,现场解决问题;随后,又去研发中心向工程师请教专业问题;下午,深入市场,亲耳聆听客户的投诉和批评……这样艰苦奋斗的日子,黄宏生从2011年一直持续到2015年,个中的辛苦,只有他本人才能体会。

但他的这种做法,不仅让他深入学习、积累了专业知识,还对企业的状况、客户的需求了如指掌,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一点对创业型企业至关重要。同时,他天天“混”在一线,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南京金龙始终张扬着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气神,这成了他们创造奇迹的底气。

第四板斧:专注做新能源汽车

在黄宏生入主之前,南京金龙有一块比较赚钱的业务——燃油车加工,新能源汽车严重亏损,公司基本上靠这个业务赚点钱硬撑着,但是,黄宏生投资这家企业的目的是做新能源汽车,为了聚焦业务,专注于主业,增强实力,果断把传统燃油车业务砍掉,导致2012年公司销售暴跌一倍。

据媒体报道,2011-2014年,南京金龙每年的亏损额度达到4000万元以上,黄宏生咬牙硬挺着。为此,外界出现了质疑黄宏生二次创业能否成功的声音。

见过大风大浪的黄宏生对外界的质疑置之不理,一心一意地捣腾他的新能源汽车,在坚持了四年后,2015年,他打赢了翻身仗,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的产量高达8796台,仅次于宇通客车,位居行业亚军!并且纯利润超过5亿元。

从商用车切到乘用车, 编织千亿梦想

通过五年的艰苦奋斗,黄宏生掌控的南京金龙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稳居行业亚军,曾经对他质疑的人不得不改变态度,转而给他鼓掌。

但是,黄宏生天生就是雄心勃勃的人,绝对不会躺在现有的成绩睡大觉,他的目光盯上了市场更为广阔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他要干的大事就是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两条腿走路!

黄宏生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追加投资,在南京市溧水开发区建设南京金龙乘用车生产基地,2017年下半年即将投产7座SUV及MPV新能源车型。

黄宏生介绍,南京金龙乘用车生产基地总投资为50亿元,未来实现年产量100万台,年产值1000亿元。

许多看客被黄宏生的千亿梦想惊呆了,有的人笑话他是个老小孩,不知天高地厚,痴人说梦;有的人讥讽他,说老家伙病得不轻,忘了吃药了;更有人热情地吹捧他,预言南京金龙是中国未来的丰田。

黄宏生对于外界或褒或贬的各种说辞无动于衷,憋着一股干劲,狠狠地干着。梦想在他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上。

对于壮心不已,敢想敢干,善打硬仗的黄宏生,年龄不是问题,一切皆有可能!

当你55岁,除了抱孙子还能干点什么?黄宏生让年轻人不得不服!

下篇:用热情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早已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家电大鳄、创维创始人、大股东黄宏生,不满足于既有的成功,以55岁的高龄,东上南京,跨界到完全陌生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二次创业,用他的话说就是从零开始。

他以笃定的信念,超强的意志力,挺过了连续四年的严重亏损,不仅把行业毫不起眼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迎来了勃勃生机,还在第五个年头打赢了翻身仗,跻身于行业第一阵营,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玩家,并于2017年从新能源客车切入到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两条腿走路,以开创新纪元的姿态,昂首阔步迈向千亿元产销的宏伟梦想。

年过花甲的黄宏生,在创业的光明大道,不仅没有一点点的老态龙钟,甚至比多数的年轻人更加朝气蓬勃,雄心壮志,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矢志将两个“亲儿子”:创维——全球家电老四、南京金龙——中国新能源汽车老二,都发展为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大型企业。

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为人生格言的黄宏生,不仅二次创业大获成功,更誓言将旗下的二大品牌创维与南京金龙都打造为超千亿元产销的大型企业,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被誉为创业大帝的黄宏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满足于既有的成功

1988年,黄宏生在香港创办了创维,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以生产销售电视机为主的大型家电集团,跻身于国内彩电三甲,而他本人与TCL李东生、康佳陈伟荣并称为“华工三剑客”。

2010财年,创维总营收243.39亿港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12.81亿港元,为国内彩电业交出的最佳业绩单。同时,创维全面杀入白电,目标直指千亿产值。

当时,创维有张学斌掌舵,欣欣向荣,黄宏生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像王石那样去游山玩水,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前路艰辛的跨界,去二次创业,用他的话说,就是依然折腾不息,把下半辈子的赌注押在新能源汽车上。

他为何要像一个赌徒似的,把下半辈子都注押在他完全陌生的新能源汽车上面?黄宏生微笑着表示,在别人眼里,我算是个成功的家电佬,但在我看来,创业永远没有止境,人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成功。

在他眼里,企业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心赚钱,并为子女的教育而移民国外,从此过着好山好水的生活;第二类是功成名就后把赚钱任务交给富二代,自己过着以享受为主的生活;第三类是一辈子都闲不住,以工作为乐趣,追求事业的成就,追逐伟大的梦想。他就是第三类人。

因此,黄宏生放下享受,毅然决然地杀入新能源汽车,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去撬动另一个千亿元的梦想,“有了这样的梦想追求,二次创业我依然热血澎湃,冲劲满满。”

热情比天赋重要

新能源的时代已经到来,黄宏生庆幸自己在已过知命之年赶上了这个潮流,开创人生的第二春,使人生更有意义。

创业是一种让人脱几层皮的拼搏,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在不断的走弯路、试错的旅程中,保持高昂的战斗姿态,一次次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聚焦优势,达成目标。

在这样的征程中,失败如影随形,亏损就像一个无底洞,很容易把人击垮、吞噬,令人痛不欲生,使人功败垂成,这样的案例多如牛毛,成了后来者的反面教材。

黄宏生不想成为别人的反面教材,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面带笑容,以排山倒海似的热情,直面困难,直到把困难击倒,消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

回顾六年的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的创业历程,黄宏生感慨地表示,热情比天赋更重要。没有一如既往的热情,就不可能会有坚如磐石的信念,就不可能战胜任何困难,半途而废就成为无处逃脱的宿命。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黄宏生与生俱来就具备一种不服输的牛脾气,他经常说,无论都什么,都要让同行刮目相看!

创业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大概是黄宏生一生最传神的写照,这也是他壮年、暮年激情创业都大获成功的秘诀。

黄宏生对此深表认同,他说,我在1988年创业时,人们购买的电视机都是东芝、索尼等进口货,国产电视竞争力很差,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创维能打败国际大品牌东芝、索尼。历经二十多年的奋斗,创维彩电最终超越了索尼,稳居全球第四名,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做企业的人,一定要有敢于天公试比高,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豪气,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任何困难,不断地突破自我,造福社会,造福人类。黄宏生如是说。

创维成功在前,黄宏生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连续亏损四年,一直被外界唱衰,但黄宏生一直憋着一口气,誓言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终于在第五个年头强势崛起,将南京金龙打造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二哥”,稳居第一阵营,并向千亿元产销的宏伟梦想迈进,让同行刮目相看!

当你55岁,除了抱孙子还能干点什么?黄宏生让年轻人不得不服!

黄宏生的创业七味真火

已过花甲之年的黄宏生,回首漫漫创业路,既感慨万分,又十分自豪。他32岁,创立了创维,二十多年间,将它打造成全球的家电名企,如今,在彩电领域,超越了索尼,位居全球第四;他55岁跨界到两眼一抹黑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熬过了连续四年巨亏的黑洞期,南京金龙强势崛起,跻身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并昂首阔步迈向千亿元产销的宏伟梦想。

黄宏生在近三十年的创业历程中,将两个“亲儿子”创维与南京金龙养得白白胖胖的,都是行业的骄子,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为此,黄宏生总结了他的创业七味真火,向后辈分享:

第一,信仰坚定,信念强大。

他说,每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强大的,只是在造福消费者的信仰的支撑下,才能在奋斗中不断强大自身。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强大的信念,创业遭遇困难时容易迷失方向,半途而废,甚至一蹶不振。

第二,直面危机,永不言弃。

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各行各业竞争的都非常激烈、残酷,任何胜利都是“上甘岭式的胜利”,因此,创业面临生存危机是常态,必须有撑下去的勇气,坚持到底。

第三,平和自信,快乐工作。

黄宏生表示,当初在深圳华强北创业时,他每天早上快乐地小跑上班,到了晚上十点还不肯走,挑灯夜战,充满激情。“我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因而觉得创业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

第四,居安思危,乐观向前。

黄宏生认为,创业路上如果没有危机感,人容易盲目乐观,对市场趋势判断失算,有了危机感,才能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提前做好预警,做好最坏的打算,追求最好的结果。

第五,爱人如己,团队致胜。

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如果单靠个人,根本无法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就算是拥有七十二变、武功高强的孙悟空,也做不到。只有四个人抱成团,才能做得到。

创业也是这样,一个人不管你能力多大,也干不了多少事情,只有打造一个卓越的团队,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所向披靡,开疆拓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第六,逆风而上,勇往直前。

黄宏生高声表示,不要在乎别人的误解和世俗的偏见,创业意味着孤独和忍耐,没人铺红地毯更没人送鲜花,要坚持内心的声音,敢于站在“真理往往在少部分人手里”的逆风口上,勇敢走下去,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

第七,坚守底线,灵活应变。

对此,黄宏生深有感触地表示,2011年,我勇敢地收购了南京金龙公司,投入十几个亿,搞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心无旁骛,不为连续巨亏四年所动,在第五个年头,终于迎来了大爆发,一举夺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亚军的宝座,发展了一个超千亿元的版块。如果我当初没有坚守底线,灵活应变,我的二次创业可能早就胎死腹中了。

★★ 商界枭雄系列002·黄宏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