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妻子写给丈夫的情书,惊艳了无数文人

点击上方红字关注我哦~

这封妻子写给丈夫的情书,惊艳了无数文人

沉木织机上铺展开来,是一幅莹心耀目的五彩锦缎,只见那织锦纵横八寸,五彩相宣,煞是好看。绝妙之处,是织锦之上绣着的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反复,皆为文章,题诗二百余首,凡八百余言,时人谓之《璇玑图》。

那在锦缎上绣满了簪花小字的人,名蕙字若兰,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

彼时年轻温婉的少妇,借着昏暗的烛火,一针一线,指尖翻飞,面前的素锦上,便着满无尽的相思,他的家书和月传来时,只听得心里一根弦轻颤,银针便刺破了指尖。

“啪嗒——”殷红的血落上素锦,灼灼如染血的桃花。

她怔怔看着织锦,这多情的桃花,和他们初见那日一样的桃花,看着看着,便恍觉眼眶湿润,无数个孤枕难眠的夜里,无数次入梦过的相遇,又重上心头。

咸阳的苏坊镇里,无人不晓得一位苏姑娘,她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便可织出精美的锦缎,是个心灵手巧的书香闺秀。及笄之后,苏蕙出落得越发可人,上门提亲的人便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都被她婉言回绝。

直到十六岁那一年,苏蕙拂去古刹那一树桃花,花枝交映的疏影里,窥到那人掌心的弓弦,桃花是她红尘里的劫,窦涛也是。那一日她本是随父亲游览周原名刹阿育王寺,古寺西池畔,却邂逅了仰身搭弓射箭的英俊少年,弦响箭出,飞鸟应声落地;俯身射水,水面飘出带矢游鱼,真是箭不虚发。再看池岸,有一出鞘宝剑,寒光闪亮,正压着几卷经书。允文允武的少年,便这样轻而易举地扰乱了她的心绪。

两情相悦是世间最为难得、也最为圆满的情事,她如愿嫁给了那名唤窦滔的少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她笃信他们的将来,应是美好而顺遂。

西晋末年,朝廷昏庸,天下大乱,叛军迭起,乱世里的将来,从来都是天违人愿。前秦建都长安,苻坚称帝。窦滔文韬武略入仕前秦,虽是政绩显著,加之屡建战功,却遭了小人的谗言离间,被判罪徙放流沙。

那一日,他们在阿育王寺挥泪告别,他们初见的古刹,又一次见证了他们的海誓山盟。苏蕙在佛前立誓,此心皈依一人,此生待君归来。从此,花前月下,椒房灯前,只剩下了那个寂寞的身影,可她的心里还是满怀期盼,青灯一盏,她画着他的模样,写着对他的思念,偶尔飞鸿传来家书,看着熟悉的字迹,她甚至会欣喜地落下泪来,这样的日子总是有盼头的。

直到那一日,她又一次听到他的音信,却是说他在流沙结识了歌姬赵阳台,甚至已纳她为妾。手中的绣花针不慎戳破了指尖,仿佛冰锥刺入心扉,幻灭了她这些年的守望,一下子击垮了她。她是书香闺秀,她有咏絮之才,烟霞之笔,此刻,这些曾引以为傲的才情却不堪一击,她输给了他疲累时那一支曼妙的舞,输给了他倦怠时那一曲靡靡的歌。这时的苏若兰,才体会到了真正的孤独,才终是明白,那古刹下的誓言都不再了,桃花树下只余她孑然一人苦守着归来的诺言。

她又对着曾经的沉木织机,缓缓展开那八寸见方的锦缎,灵巧的手指穿针引线,那五彩丝线便上下翻飞,煞是好看。他一去七八年不归,这些年漫长的守望和思念,得知故人变心后的委屈和苦涩,绝望之后的痛苦和哀伤……全书成了簪花小字,被她一针一线绣满了锦缎,随着银针最后一个圆满的回勾,一滴泪悄然落下。

“所离至为荣、谁为至离经、感思至叹嗟。”

回文锦已成,故人胡不归。

书尽了相思的几百篇诗章,被绝妙地编排,句句回文,纵横反复,皆为文章。纵横各二十九字,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甚是绝妙。

锦缎方绣成,便在街巷里广为流传,世人惊艳于苏蕙玲珑的心思和绝妙的才情,称之《璇玑图》,却没有人看得懂那锦绣中的思念和哀伤。

图中玄机实在太过巧妙,一时竟无人能够读通全篇诗章,苏蕙闻言笑曰:

“诗句章节徘徊宛转,也依旧是一首诗赋。除了我的家人,谁也不会明白个中三味。”

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家人,莫之能解。

笑语之后,是不着痕迹的一声轻叹。

那时她并没有想到,《璇玑图》竟被星夜送至千里之外的窦滔手中。手握妻子的诗文,熟悉的簪花小字让他不禁心上酸楚,回想起初见之时的美好,回想起辞别前他们许下的诺言,还有这些年来无数个日夜,孤身一人的她,是如何爱着又是如何思念着自己。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

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反复读罢,一时百感交集。

那之后,窦滔将赵阳台送回关中,派出精心修饰的礼车将苏氏接到身边,从此两人恩爱如初。

可《璇玑图》的传奇并没有就这样结局。诗谜解开后,人人称奇,争相购买。而窦滔被解职后,秦州政务混乱,百姓纷纷为窦滔叫屈,怀疑所谓谋反乃子虚乌有,后来锦帕竟传至长安,苻坚派人调查,真相大白,即刻赦免了窦滔,并官复原职。

一幅《璇玑图》挽回了她的爱情,也让才女苏蕙名声大噪,千古称奇。甚至连后世的女帝武则天,也赞她才情之妙,超古迈今。所谓才女,便不过如此了吧。

世事变迁,王朝更迭,苏蕙心血织就的《璇玑图》在尘世里辗转,又是不知过了几度春秋。直到金亡了北宋,宋室南徙时流落到了江南,那织锦便惊艳了又一位才女的眼。

彼时,朱淑真的父亲宦游浙西,好拾清玩,不惜重金收购了许多古董名物,一日筵席之上,偶于壁间见到了这《璇玑图》,立刻将其买了下来,带回去送给了爱好诗词的女儿。

那之后,朱淑真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坐卧观究。她们的心意仿佛是相通了,境遇相差却着实不平。

想如此才女,日后嫁给那不通文墨的小吏,终是抑郁而亡,她的心里,应是有几分羡慕苏蕙的吧。任她相思苦久,璇玑心思绣成此图,终有良人来解,终有故人懂得。

往昔如风中流沙,散在了尘埃里。又是经年,《璇玑图》早已失散人间,后世对这段传奇的感慨还在续写。

有黄庭坚诗曰:“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只有英灵苏蕙子,更无悔过窦连波”;

又有清人为苏蕙鸣不平《织锦巷》;

《璇玑辞》中甚至说:南方因天时地利,才知才女多如过江之鲫,然而北国仅以一个才貌俱佳的苏蕙,就足以使他们黯然失色,真可谓是月明中天,群星失灿。

世人或不平于窦滔的变心,或感叹他们的恩爱,更多的,是艳羡她的才情。

可他们都忘却了,这千古绝妙的《璇玑图》,初心不过是苏蕙写给丈夫的家书,字里行间,都只是一个女子,难以泯灭的痴情和相思。

慕兮,95后作者,大学在读。一枚往来于徐州和南京的汉服同袍,愿执笔写情怀,愿每个故事都被喜欢。微博@慕兮啊慕兮

这封妻子写给丈夫的情书,惊艳了无数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