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心靈的拷問!你會讓自家孩子報物聯網專業嗎?

來自心靈的拷問!你會讓自家孩子報物聯網專業嗎?

一年一度高考日,光看到孩子們在考場裡奮筆疾書,其實,場外的家長們也沒閒著。雖不知自家小主戰績如何,但老臣們已開始謀劃“報考專業”。

不得不說,物聯網這個滾燙的熱門專業頗為讓人糾結。一方面,2017年物聯網設備數首超全球人口規模,萬億物聯網市場彷彿正在招手;另一方面,近半數物聯網項目連接數目僅有數百,說明整個市場消費力仍未啟動。

怎麼辦?如果真做這一行,自家孩子是熬死在黎明前,還是踏準在風口上,誰也說不準。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別隻盯著應用端!物聯網的發展從根本上取決於互聯網、雲計算與精準定位服務三種基礎能力的融合、成長。如果真想讓孩子吃“物聯網”產業的大蛋糕,不如讓他們先從“基礎”學起,不管應用端是否爆發,肯定都會有口飽飯吃。

物聯網終端超全球人口 新物種需複合能力駕馭

“三年大學生活,我就像個串門的。跟軟件專業同學在一起學C++;向通信專業同學要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課程重點;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單片機原理、ARM嵌入式系統課;憋在物理實驗裡焊電路板,接電線.......”

看完一位“入坑”題主在知乎上的“神回覆”,不少人哭笑不得,物聯網專業知識的博雜遠超你想象。

另一位題主,索性粗暴地拋出個公式“物聯網專業=軟件專業+通信專業+電子計算機專業+網絡專業。”以此諷刺物聯網專業課程雜亂不精。

然而,不少專業人士認為,恰是這種全面結合各類學科知識,集成利用軟硬件各種資源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帶來革命性變革。

“物聯網指的不是某個專門技術,而是各類社會終端的信息交互和協作方式。”一位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增逾30%,超過80億,首次超過全球人口,“我們都能把物聯網終端看成個新物種了,它的軟硬件、交互、控制系統,已無法用以往人類劃分知識的維度來理解。”

“萬物互聯”意味著物聯網對各行業的顛覆,大到汽車、小到手錶,各類終端都在融入物聯網,這能不需要從業者具備多元知識儲備嗎?

“一個創業企業做個智能機器小狗,得有個產品經理吧。這個人,無線通訊要懂,傳感器要懂,各種語言溝通背後的邏輯分析、代碼編程要懂,攝像頭及軟件應用要懂。”另一名知乎答主表示,物聯網專業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才是未來,更恰好趕上這波科技創業浪潮。

殺手應用沒來 搞物聯網基礎設施照有飯吃

聽完正方“獨秀”,反方當然也不閒著,別看物聯網技術發展得歡,你看過哪個公司靠這賺大錢?

OVUM一份樣本涵蓋14國1,343家企業的報告顯示,全球企業物聯網項目有一半連接數不足500個。

“多數企業物聯網部署仍處初期階段,市場碎片化和不成熟的基本特徵沒有根本變化。”分析師表示,物聯網覆蓋量是上來了,但經濟效益還是看不到!

市場需求已足夠強烈,卻無法培養出殺手級應用,為啥?還不是受網絡帶寬、計算能力及時空感知三大基礎能力限制。

可正所謂“缺啥補啥”,如果不想把寶押在尚不可見的物聯網殺手應用上,為啥不做個研究提升這三大礎能力的專業人員?

如今火熱的AI、雲計算、大數據等概念不都是這些專業人士造的?除此之外,高冷的“時空感知能力”建設也是個大金礦。

“在移動物聯網時代,移動終端要根據系統中的現實世界映射做自主決策,所以必須為它們提供高精準定位信息,精準定位在未來一定會成為公共服務。”復旦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劉明宇指出,在移動物聯網時代,任何沒有精準定位信息的大數據都不完整。

對此,全球領先的精準位置服務公司千尋位置還表示,真正的時空感知能力可不止精準定位服務!該公司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合作,建設了遠程時間溯源系統,致力於提供精準授時服務,可在未來讓使用千尋位置服務的產品能與國家標準時間同步,真正讓接入服務的終端實現精準的“時空感知”。

如果你投入到這樣一個既有情懷,又有前瞻性的黑科技研究中,還怕沒飯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