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愛發脾氣?優雅面對terrible 2的方法是……

這兩天忙著弄現貨團的事情,有點忽視了後臺留言,昨天我看到一條關於寶寶發脾氣的留言,原本寫了一堆,後來點發送的時候被通知48小時內沒有跟用戶互動,所以無法再回復了。原本也覺得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索性寫篇文章,跟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的問題。

再乖巧的孩子到了terrible 2的階段,也會分分鐘讓媽媽抓狂,可怕的兩歲向來不是浪得虛名,只要提到這個詞就足以讓大多數媽媽們聞風喪膽。你會發現,即便是最天使的寶寶到了兩歲也會時不時地逼瘋你,更別提從小就淘氣的孩子,到了T2階段,那簡直就是喪心病狂,無所不用其極地拱你的火,榮媽近兩年沒少崩潰,好不容易送走了李大榮的terrible 2,又迎來了李依依的terrible 2,兄妹倆真的是一口氣兒都沒讓我喘過。

孩子叛逆期愛發脾氣?優雅面對terrible 2的方法是……

上兩張依姐的暴走照,要知道我這個閨女乖巧的時候是真乖巧,鬧氣脾氣來的時候,是比大榮小時候厲害十倍的程度,就連榮爸都不敢輕易靠近他閨女。

在我們探討如何應對孩子亂髮脾氣之前,我覺得我們得首先了解一下為什麼孩子會在2歲左右的時候,出現第一個叛逆期。方法論都要建立在世界觀的前提下,瞭解孩子的內心,然後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它。

為什麼是兩歲?

肯定很多人都會納悶兒,為什麼孩子到了兩歲就會變“壞”?因為2歲是孩子“自我建立”的重要階段。嬰兒出生後,其實是沒有“自我”的,直至寶寶一歲多甚至兩歲,他們都會以為自己跟整個世界是一體的,直到某天,孩子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自己與花啊草啊小鳥啊是區別開來的,這個時候他才會逐漸開始將自己與世界割裂,形成“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到了2歲以後,開始不願意分享,保護自己的玩具甚至是爸爸媽媽,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動了他的東西或者對媽媽表現出格外親暱,他立刻就會暴力相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物權意識。強調自己的利益恰恰說明了孩子開始把自己跟他人區分開。所以我從來不主張強迫孩子分享,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才是正常的生長軌跡,反而是那些隨意侵犯他的權益但卻表現出無感的孩子,才需要注意,孩子的自我意識建立有可能是滯後的。

除去不願意分享,動不動就說“不”,也是自我建立的表徵。起初,孩子是要通過“否定”來證明“我”的存在的,這種傾向在孩子的很多叛逆期中都十分常見,比如青春期時,很多人為了標榜自己故意做一些出格的事兒,這其實就是在刷存在感,強調自我。很多媽媽都會很頭疼,孩子突然就開始特別具有攻擊性,愛打人,怎麼回事兒啊?打人的行為這其實也是一種否定。所以terrible 2就是一個孩子會做出很多“壞”事兒的階段,因為他們用來建立“自我”的手段就是“否定”。

我之前有寫過一篇《兒子竟敢打老子?太認真你就輸了!自我的建立就是從打開始的!》,裡面對於自我建立與T2三宗罪打人、說不、不分享之間的關係寫得很詳細,詳細的可以戳原文了解。此外,還有一本書,是孫瑞雪教授寫的《愛和自由》,我是在大榮1歲多的時候看了這本書,讓我對小破孩兒的世界有了新的認識。

terrible2 階段的孩子雖然很“壞”,但媽媽們也不用過於擔心,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其實都只是階段性的表現,使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長,並不代表品質或是性格上的缺陷,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只是嚴重和輕微、順利與不順利的差別,只要正確引導和處理,“壞”的這個階段都將是暫時的,過了這個時期,自然就會好轉。

當然,平穩過渡也是需要技巧的,下面我們就可以說說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引導。

1、尊重孩子的各種敏感期

瞭解了terrible 2的內在根源其實是孩子在跟整個世界剝離的過程,我們就不難理解熊孩子脾氣差、怪癖多了。很多時候,他們的不可理喻、歇斯底里,都有可能是因為敏感期引起的。孩子在1歲半到3歲乃至更大,是一個各種敏感期雜糅在一起相互作用最密集的時期。在應對孩子的壞脾氣的時候,第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對症,搞清楚他是因為什麼發脾氣。

【讀書筆記】熊孩子費解行為top10!榮媽帶你揭秘空間敏感期

【讀書筆記】口腔敏感期!放縱孩子的口欲,才是愛他的方式!

【讀書筆記】小蟲蟲對孩子真的很有吸引力!揭秘細小事物的敏感期

【讀書筆記】把握住模仿敏感期,讓孩子從無聲走向話嘮的奧秘!

肉夾饃被咬了一口腫麼就暴走啦?審美敏感期到底是個神馬勞什子!

他爹,放開我那不肖子!執拗敏感期,我兒那些無理取鬧的罪行終於有了合理出處!

當我三歲半的兒子大聲說“我要跟JJ結婚!”時,我想他的婚姻敏感期提前到來了

媽媽你是個臭雞蛋!念在你詛咒敏感期,母后我就,就忍了吧~

以上這些是榮媽有現身說法的關於孩子敏感期的問題,很多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寫出來分享給大家。terrible2的孩子表現出的龜毛、執拗、怪異、暴力大多都是有心理上的原因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理解了孩子是怎麼想的,我們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愛發脾氣,很可能是執拗敏感期在作祟;孩子注重細節,步驟不對或是少了一塊的東西就會大發雷霆,很可能是完美敏感期在作祟;喜歡說髒話、重話很可能是詛咒敏感期到來;愛啃亂七八糟東西可能是口腔敏感期滯後了等等……

《捕捉孩子敏感期》這本書我是跟上面的《愛和自由》一起買的,如果你讀過上面這本書就能知道,孩子的敏感期真的太多了,很多費解的行為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理論出處,孫瑞雪的這本關於敏感期的書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在李大榮成長過程中的諸多焦慮,知道了孩子的很多行為是有心理上的訴求的時候,我反而就不那麼在意了。

對於孩子很多無關痛癢的問題,媽媽們完全可以選擇適當地不干預,畢竟這個階段過了,很多壞毛病就自愈了。比如孩子對與秩序近乎處女座的執著,先關燈後喝奶,否則就不睡覺,而且還必須自己關,錯了哪一步都會發脾氣;再比如動不動就“臭媽媽”、“狗屎”之類的掛嘴邊,這可能是詛咒敏感期,這個時候忽略、不作為很可能比鄭重其事地告誡孩子不要說要更有用,強調很很容易會激發孩子說髒話的熱情,不如假裝什麼都沒聽到,冷卻孩子想要譁眾取寵的信心;再比如很多孩子喜歡把一些有的沒的放到嘴裡,媽媽們會擔心他是不是缺鋅之類的,但事實往往是孩子小時候口腔敏感期的時候干預太多,致使孩子大了以後這個敏感期都沒有平穩過渡等等。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我們能做的就是了解他們,然後尊重他們。

2、抱一抱、共情。表示理解,但該不行就是不行

有句話叫做“理都懂、然並卵”。即便是榮媽,對於孩子的很多行為都能表示理解,但大多數時候不贊同他們的做法的時候,也不會一味地去遷就。理解並不代表放縱,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但我們可以在話術上進行改變。

“我想要幹什麼什麼,你不讓,我就哭!”這是我們最常會遇到的問題,當孩子的要求真的是很不合理的時候,我也不會縱容地去滿足他。在應對鬧脾氣的時候,我最常使用的就是“共情”。

告訴孩子,媽媽特別能理解你現在的感受,沒有得到想要的,一定很沮喪對不對?當你說出孩子內心的感受的時候,會讓孩子覺得你跟他是一頭的,而不是在對立面,孩子就會更容易從不可理喻的情緒中走出來,他願意聽你說,這就給平心靜氣地談話創造了前提條件。

孩子叛逆期愛發脾氣?優雅面對terrible 2的方法是……

通常我都會抱著孩子坐在我的腿上,一邊安撫他們的情緒,等孩子逐漸消退哭聲、平復心緒之後,再說為什麼我不同意你做這些事,哭鬧過後的孩子發現媽媽的意志很堅定,他們其實是會偃旗息鼓的。最終的結果是,我說不行,就不行,但我們可以想想有什麼其他想做的事,媽媽能夠滿足你的,比如講本書?搭個城堡?之類的。

3、交換思考。“泛靈魂”這招很好用。

我覺得“己所勿欲勿施於人“這個道理,對於整治terrible2來說也很好用。兩歲的孩子會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有靈魂的,哪怕是水杯、食物、汽車這種根本沒有生命的東西,在他們眼裡也是擬人化的,有喜怒哀樂的,這對於媽媽來說,是再好不過可利用的事了 。

當你說的某些話,孩子聽不進去的時候,不如換個角度,讓他們為別的事物考慮一下。比如,當大榮怎麼都叫不回家的時候,我可以說:“阿不在家裡等你等的都著急了,你在樓底下玩了那麼就,它在樓上一定很想你,就像你上學的時候也很想念阿不是一樣的。”,然後他想了想,也對,於是就順從地跟我回家了。再比如,李依依總喜歡喝奶喝一半,然後死活不喝了,我就會跟她說:“你如果不喝完,小奶牛辛辛苦苦擠出來的奶就都被你浪費了,它會很傷心的。你想想看,你給媽媽的好吃的,媽媽死活不吃,你傷不傷心?”然後依姐就會很順從地把剩下的奶喝掉,現在每天喝奶她都會自言自語說:“妹妹不喝完,小奶牛會傷心的。”

如果有些話大人說並不好使,不如化成熊孩子的“好朋友”的分身來說,他們反而更容易聽進去。媽媽說,是頤指氣使,而好朋友說,就是觸動心絃。

4、硬碰硬是下下策,先讓孩子哭一會兒。

很多人都知道,哭是孩子要挾大人最好使的利器,有些家長最見不得孩子哭,一哭就心軟,沒有原則地滿足,久而久之只會加劇孩子無理取鬧。

孩子叛逆期愛發脾氣?優雅面對terrible 2的方法是……

比如榮姥姥,就是非常典型的這種人,每次她一來,李大榮跟李依依就會狗仗人勢地變得特別不講理,榮姥姥一走,通常我都得整改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平時的樣子。孩子是譁眾取寵、得寸進尺的大師,你妥協,他就會上臉。

而榮媽覺得,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比如每天放學,大榮都要去超市買好吃的,這在我看來就不對。放學就應該回家,不存在我老老實實回家你就該獎勵我吃零食這種講條件,自己走路回家是他理應做到的事,沒什麼好獎勵的。所以他就是坐在地上撒潑打滾,拖著我的大腿不讓我走,我也不會妥協。同理,在李依依鬧著要做搖搖的問題上,也是一樣。

但這個時候大發雷霆的硬碰硬也是下下策,因為孩子在鬧脾氣的時候很難聽進去你說的話,即便是你再有道理,也講不出去。最終結果,要麼是孩子被家長暴怒的氣焰嚇的偃旗息鼓,要麼就是遭受孩子更激烈地叛逆反撲,無論是哪一種,對於處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家長來說,都是極為棘手且尷尬的事。

這個時候,無論是人多還是家裡,我都會選擇先讓他們哭一會兒,並且我會明確地告訴孩子,你可以哭,我會等哭夠我們再說。當下,孩子對於心願不能得償的那種失望我是很能理解的,所以沮喪的情緒總得有個發洩口,哭很顯然是最好的發洩方式。讓孩子哭一會兒,不僅僅是為了告訴孩子哭對我是沒用的,同時也是讓他們迴歸理性的一個過程。

通常哭一會兒,孩子們發現沒什麼卵用之後,就會聲音小很多,這個時候我們再見機行事,要麼共情講道理,要麼換位思考,讓孩子自己想明白哪裡做的不對。

這裡我一定要說,冷處理,冷的是孩子的情緒,並不是心。所以讓孩子哭一會兒過後,我們還需要有一個柔軟處理的步驟。抱一抱、哄一鬨是很有必要的,孩子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給他們一個臺階,你會發現他們也不是那麼不通情達理。切忌不能不管不問,只是放任孩子在一邊哭,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媽媽不關心自己,雖然他們會認識到哭是沒有用的,但也很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錯在哪了,下一次,再有問題他們可能不會哭了,但也同樣可能不再依賴你了。

總之,在面對孩子鬧脾氣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並不是也用很負面的情緒去對抗它,而是應該積極地去理解他們,站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上,去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無關痛癢的事情就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鼓勵他們自己做決定,併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對於一些原則性不可退讓的部分,那就用溫柔而堅定的迂迴之術來解決問題,你認為的無理取鬧很可能是孩子的情感需求。

最後一點就是,作為媽媽,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但不要被什麼“好媽媽的正確做法”道德綁架。在實際的處理問題過程中,你就會發現,熊孩子想要拱你火的時候,有千千萬萬的方式讓你火冒三丈,即便是我自認為已經很能理解孩子了,也經常被孩子們氣昏頭,毫無方法論可言地說狂暴就狂暴。媽媽們不是神,也會犯錯,也會鬧脾氣,別太在意某一次的情緒失控,孩子不會因為你的某一次兇他就不愛你了,他們不愛你,只會是因為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所以,比起暴怒,冷漠對於孩子的殺傷力更大,這一點一定要切忌。

下面要說的就是雞湯了,大家準備好端碗喝哈~

在榮媽看來,面對熊孩子的各種鬧脾氣,儘量用上面的方法保持優雅,保護孩子的玻璃心,但如果恰巧碰傷你當時的心情也不怎麼好,那麼偶爾激烈的硬碰硬也無妨,畢竟,生活總得有點火藥味才跌宕。只要記得事後抱抱孩子、好好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捋一捋,我錯的我道歉,他錯的他道歉就好了,最後我們還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