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豆腐串,舌尖上的校门口,一毛一串,喂饱了童年的馋虫


鸡西孩子的小学校门口总有一两家豆腐串店,这也是学生们挥霍零花钱的地方,人生头一次自主“下馆子”就是去鸡汤豆腐串店,跟两三要好的同学,怀揣几毛钱,昂首阔步吃串儿喝汤去。

豆腐串便宜又好吃,优质东北大豆做成厚薄适中的干豆腐,穿在精巧的竹签上,整整齐齐码在大铝锅里,小火一直咕嘟着,这一咕嘟不要紧,进了店门,豆香和鸡汤的交响便腾空鸣奏,鼻子率先被缭绕的气味儿挑逗起来,贪婪地深呼吸。

小店基本谈不上装修,都是小本经营,一口大铝锅,几个小板凳,两张矮桌子,桌上两个罐头瓶子,一个放香菜,一个放辣椒酱,这就齐活了,一个退役饮料瓶,内装米醋。

那时候豆腐串一毛一串,豆腐泡是五分钱一个,碎乎的一毛钱仨,都在鸡汤里浸着,浸久了有些干豆腐皮都从竹签上脱落下去,豆腐泡呢,已经咧开嘴看见芯儿了,这说明煮到时候了,我喜欢这种火候的,格外入味儿。

说是鸡汤,其实是鸡派出了身体中的骨架部分前来调鲜,肉,不出意外是万万见不到地,偶尔小伙伴在碗里发现了一块鸡肉都难免有惊愕的表情爬上脸:“这,这太不科学了,不应该啊。” 用小刷子刷上辣椒酱,撒一把香菜,加点儿醋,啊,“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我听见远方下课钟声响起……”


别看一次消费几毛钱,常去下馆子,也有vip待遇,跟老板熟了,她总会给盛很多汤,嗯,钱有限,串有限,但汤不要钱,可以喝个痛快。五毛钱的消费,挺着两块钱的肚子出来。

有的豆腐串是直接煮的,有的豆腐皮还熏过,味儿更像熟食的鸡汤豆腐,有点儿抢镜豆腐原香。离开家乡后,很怀念校门口的豆腐串,后来在某地曾经吃过类似的一道菜,神似但味儿不像,也许,他们用了“带肉的鸡汤”吧。

爱上你的时候还不懂感情,离别了才觉得刻骨铭心--每次回家,都要找老店回味下当年的味道,几经搬迁,这样的店已所剩无几,新生代的小孩儿被花式零食包围,对豆腐串的热情大减,也无须去体验下馆子的乐趣,因为他们随时可以央家长去下大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