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坡頭民間流傳的俗語故事

(莫華才 關鍵 報道)湛江市坡頭區民間流傳著不少俗語故事,筆者整理了幾個故事與大家分享。

“你冇講我偷花桃,我冇講你二十七”

那“偷花桃”(本地石榴)與“二十七”又有什麼關係呢?據說,過去有一戶人家住著母女二人,家裡有一個花桃園。女兒正值芳齡,與一位異姓鄰居的兒子相好,常在園裡談情說愛,吃花桃。一次,一個小孩入園偷花桃,碰到這姑娘正與相好在園裡幽會。姑娘說本月二十七日母親要回孃家,叫男的那天晚上到自己房中來。這小孩聽到這裡忍不住笑出聲來,被他們發現了。姑娘見這孩子來偷花桃就要打他,這小孩不但不怕,反而說:“你敢打我?快拿幾個大的花桃來孝敬我是真,難道你不怕我把這‘二十七’告訴你娘?”這時姑娘軟下來了,哀求說:“這樣吧,我冇講你偷花桃,你冇講我二十七。”後來“你冇講我偷花桃,我冇講你二十七”就傳開了,成了相互掩飾的代用語。

兩個人爭吵,三個人有理

這句話如果不知來歷也難理解。相傳清朝時候,水埠村有一對夫婦因一些小事爭吵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便請村中的舉人招仙甫來評理。招舉人聽了丈夫的訴說,說:“你有理。”聽了他妻子訴說,招舉人也說:“你有理。”他夫婦呆在那裡,似乎不太滿意這個結果。招舉人的妻子見丈夫這樣處事,便說:“究竟誰對誰錯,你應該說清楚,好讓人家回家。”招舉人竟說:“你也有理。”這就是“兩個人爭吵,三個人有理”的來源。是招舉人不懂得判斷嗎?不是,因為他知道家庭的矛盾是複雜的,往往“公有公道理,婆有婆文章”,清官難審家下事,有些雞毛蒜皮的問題不能也不必要簡單地判哪一方錯。因為“兩公婆,兩面鑼;床頭打,床尾和”,讓他們靜下心來想想,問題就解決了。

有日輪到你舂灰

這一句更充滿哲理。相傳本地過去有一個叫李德的人,經常從赤坎販布匹到海南去賣。在海口,他認識了一個叫春嬌的青樓女子。春嬌年青貌美,才藝雙全,很得李德歡心。李德在與春嬌恩愛纏綿幾個月下來,金錢耗盡,無路費歸家,被龜婆(老鴇)黃媽趕出館門。後來,春嬌又迎來一個叫姚仲的新客,是個建築老闆,兩人很親密。春嬌看到李德的處境,感到有點對不起他,便叫姚仲給他安排一份工作,姚仲安排他當了舂灰工。姚仲回家過年時,叫李德留下守工棚。春節期間,又有一個本地藥材客商張貴成了春嬌的新客。元宵佳節,張貴在妓館擺上一桌酒席,叫春嬌請好朋友來飲酒。春嬌請來了黃媽、李德。席中,張貴提出行酒令,每人吟詩一句,大家都贊成。黃媽先吟:“春宵美酒多飲杯,”春嬌接著說:“二八佳人是乜誰?”張貴乘著酒興,得意地說:“花界風流還是我,”李德深有感觸地說:“有日輪到你舂灰。”是啊,張貴只知道享受今天的風流快樂,可他哪裡知道他的今天就是李德的昨天呢!他的明天會怎樣,會不會是李德的今天呢?是值得考慮的。

除籃冇蟮

現在買賣多用磅了,但賣魚攤販一般還用秤,還常常可以聽到買者對賣主說:“你要知你的秤使,不要搞到除籃冇蟮啊!”對於“除籃冇蟮”的傳說,可以回溯到石門做商埠的當日。那時的石門海鮮特別多。有一次,街邊村的一個老人腰痛,聽說蟮煲駁骨消吃可治療,便到圩上來買蟮。擺蟮的是個叫“骨蟮三”的蟮販子,他認為做生意不騙秤就會雷打,連老竇(父親)都應該騙。過去用的是十六兩秤,他一斤只給人家十四兩,說是給十四兩已經是俾(給)足面子了;他籃子十兩重,稱魚時只作八兩計算。這時骨蟮三問老人買多少,老人說買二兩。他習慣拈了一抓蟮放進籃裡。蟮很活很滑,要蓋上蓋才能稱。骨蟮三一邊與旁邊的人傾談,一邊從籃裡拿出蟮來,秤尾竟還是翹的,蟮也不斷爬上籃蓋來。當骨蟮三最後拉出三條爬出籃蓋的蟮來,秤才到了平衡狀態。老人給了魚錢,骨蟮三給老人倒蟮,這時骨蟮三傻了眼,籃裡一條蟮也沒有。原來老人買二兩蟮,骨蟮三騙的也是二兩,除了籃後就沒有蟮了。這故事,除了引人一笑,還告誡人們買東西時要多長一個心眼,要警惕不法商家的卑劣伎倆,不至於“除籃冇蟮”,這樣的話語不少,它讓大家樂一樂,也給人一些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