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成为情绪垃圾桶,这4点要做到

不想成为情绪垃圾桶,这4点要做到

不想成为情绪垃圾桶,这4点要做到

全文共2977字,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

这几天我在参加一个歌唱疗愈工作坊,开课地点离家很远,幸运的是每天课程结束后有一位善良的同学主动提出载我回家,这让我非常感恩。

每次的路程大约40分钟,我们聊东聊西,虽然我们并不熟悉,她却非常信任的向我倒起“苦水”来,有时她会说说家里的大孩子青春期多么不容易教育,沟通起来多么困难;有时也会说起公司面临的那些棘手又挑战的境地……我认真的聆听,很少讲话,她就这么一直不停地说着。

我一边听,一边觉察,其实这是多么常见的情况啊!我们和朋友同事在一起聊天,似乎真的很少会说那些让我们高兴的事,好像总是要从那些让我们感到不满、不如意的负面过去说起。

然后你会发现,这些负面的过去是说不完的,一个接着一个,越说越多,倾诉的人一边不停诉说,一边也在无意识地表达着自己的无奈与艰难,尴尬与悲哀,希望得到理解,得到同情,有很多时候也期待有人能帮助他们找到解决之道。

于是,你可能会问,当人们陷于负面情境中不停倾诉时,要如何将他们带出其中呢?

不想成为情绪垃圾桶,这4点要做到

沟通中,如何通过提问将人们带出负面情境?

将关注点放在负面情境,是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情况,你可以留意到无论你的同事、朋友、家人,甚至自己都常常如此。假如只是为了倾诉,说出来舒服舒服,并不期待有什么结果或能找到方法改善情况,遇到了这样的人,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

专注倾听

专注的倾听非常有力量,它代表着:我们会非常仔细地听到对方说了什么?具体说了哪些内容?更进一步,还会听到他背后的情绪,是委屈、伤心,还是失望、沮丧?

假如再深一层,还能听出对方的深层需求和渴望,听出他想要的最佳结果,听到他希望自己在未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虽然他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深层聆听的过程,会给予对方支持和信任,这份支持和信任本身就有一定力量疗愈对方。

然而,对于学习过教练,或者非常乐于助人的人而言,这可能并不足够,我们不只是想听听就作罢,而是真心希望在人们面临困难或挑战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支持他们改变困境,获得突破,拿到结果!那么具体要如何做呢?

想要创造这样的转变,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让人们把关注点从“负面的过去”转向“积极正向的未来”。如果用一个强有力的问题来做到,那就是问对方:

你想要的是什么?

“你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只有7个字,但是却非常有威力。当我们问出去,对方就开始停下来过去的那些不如意,而转向去思考到底自己期待的理想结果是什么,一旦这个思考启动,改变就已经开始启动了。

“你想要的是什么?”是一个例句,根据具体的情境,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改造,但是一定要把握住核心——无论过去多么困难、多么苦涩,我们需要让对方看未来,看那个他想要的结果,从“糟糕的过去——问题”转向“积极的未来——成果”。

同时,大多时候人们遇到的困难在他们看来都非常大,在提问前,我们还需要先让对方感受到对他的支持和关心,所以在问出这句“你想要的是什么?”前可以增加一些小小的短语,这样就可以在对方描述的负面过去与想要去的未来之间架起了一座小小的桥梁,也让对话开展地更加温和自然。

这里举几个具体的句式:

  • 你刚才说了很多情况我了解了,那你到底想要什么结果呢?
  • 你今天告诉我这些,是为什么呢?/你的目的是什么呢?
  • 如果这件事能有所改变,你希望是什么?
  • 这些都是你不想要的,那么在你内心深处,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 你说的这个情况听起来真的不容易,那如果能有一点点希望去改变的话,你希望那一点改变是什么?

当我们问出这样的问题,就实现了一个翻转,由负转正。因为,只有当人们开始看自己想要的正面结果时,改变、方法、机会才有可能出现。

不过并不是每一次问这个问题都会奏效。

比如说:当你问“今年就要过完了,小王你希望自己的新年是什么样的?”小王可能会这样回答“今年太忙了,我明年不要这么忙。”是不是很尴尬?小王说的还是他不想要的东西啊。

所以,对于“你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其他变形的问句,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4点:

不想成为情绪垃圾桶,这4点要做到

1

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尝试问3次以上

比如上面的情况,你就可以继续问“哦,不要这么忙,那你到底想要新年什么样呢?”当你去重复、强调,对方就开始一点点改变自己的思维惯性。

重复3次以上,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过去的旧有思维习惯已形成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改变起来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强度的叠加。

2

通过SMART原则进行深入的提问

有时你问对方“你想要的是什么?”对方会给出一个正面的答案,但是并不是非常的清晰、非常的模糊。

比如:对方可能说“我想瘦一些。”请留意,“瘦一些”很模糊,并不是非常的清晰,所以你可以通过SMART原则逐个维度发问,帮助对方去澄清并更加聚焦正面结果,继续沿着这个例子来示范:

Specific具体的:你想瘦,具体是想瘦哪里?/通过瘦,你更想要的是什么呢?

Measurable可衡量的:怎么知道你瘦了呢?/你想具体瘦多少斤?/你现在多少斤?想瘦到多少斤?

Achievable可达成的:瘦20斤,你觉得是你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吗?

Relevant相关的:为什么你想要瘦呢?瘦身对你有什么影响呢?

Time bound有时限的:瘦20斤,你想在什么时候实现?

当我们从以上5个维度继续提问时,对方就可以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晰,这份清晰就增加了目标达成的概率。

3

有时人们的挑战并不只和自己相关,要有所改变就会涉及到很多的相关人,假如人们的焦点一直盯着其他人需要做什么,觉得自己什么都对,就是别人需要改变,那么改变是很难发生的。

比如:在培训中,我经常遇到学员提到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请大家留意,“孩子养成好习惯”这件事其实是孩子的事,并不是爸爸或妈妈的事,但是却是爸爸妈妈希望的结果。

于是,我们需要让这些爸爸妈妈去看,在“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这件事上,他们自己能够掌控的是什么?他们自己能够发挥的影响有哪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我们无法改变和操控任何人,这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所以,通过提问支持人们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去做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人们才不会失望、不会焦躁,才能真正拿回自己的力量!

不想成为情绪垃圾桶,这4点要做到

4

也有很多时候,人们会面临非常难兼顾的情形,这让他们左右为难。

比如:一个朋友一方面想要创业顺利,一方面又想要陪伴孩子,她发现如果要创业顺利,就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投入工作,这样就一定会影响对孩子的陪伴和照顾。这对她来说就是生命不同维度的不平衡或失衡,因为在她此时的思维中这两件事是彼此冲突的。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提问将对方带出两难境地,支持对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被对方左右两难的境地吓到,你可以这样提问:

“我了解你的情况了,那么如果有一个能让你比较满意的结果,那会是什么呢?”或“如果完全兼顾是10分,你觉得今年你想要先做到几分?”对方开始思考,然后回答“我可能现阶段先不要求自己完全做到,需要一个过程。

我需要先盘点下手头的工作和时间规划,看看哪些事情是可以交付给其他人做的,我需要花时间培养团队……”所以你看,对方就找到更多的机会去突破,同时也平衡了自己的系统。

“你想要的是什么?”是一个有效将人们带出负面情境的有力问题。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衍生出更多深层的发问,通过帮助人们不断聚焦正面、澄清结果、关注可控和系统平衡,真正让转变有机会发生。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