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朱棣都妒忌的人,只因这些人连死都不害怕,一心只想履行诺言

故事要从朱棣以清君侧诛小人为名,对明南军发起的“靖难之役”后一路直逼南京开始说起。

此时朱棣的北军已经占领了杨州,离首府南京只有一步之遥。而朱允炆的南京府,也已经再无战将可抵抗了。

(本文属于泗水淘古今原创,未经允许禁止抄袭,洗搞和抓取)

连朱棣都妒忌的人,只因这些人连死都不害怕,一心只想履行诺言

朱允炆呆呆坐在他的龙椅上。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曾经无数次的想过的场景还是变成了现实。皇帝是做不成了,想做老百姓也不可能了。已经走上的这条路,是无法回头了。而此刻,他只能一个人呆呆的坐在冰冷的龙椅上。偌大的宫殿,却只有他一个人。身边的谋臣早已不见踪影,就连平时对他最忠心的齐泰,黄子澄,黄观等人也不见了。此刻,他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众叛亲离。他对着大殿怒吼,可回应他的,只有他自己的回声。

连朱棣都妒忌的人,只因这些人连死都不害怕,一心只想履行诺言

曾今他是那么的至高无上,从小到大,生在帝王之家的他是何等的显耀。登上皇位后,他可以呼风唤雨。可是现在,那些曾发誓要誓死效忠的人去了哪里?那些每天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人去了哪里?难道这些人不应该是跟自己共存亡吗?烧掉这座宫殿吧,把它彻底毁掉!

朱允炆的抱怨和愤怒是有道理的,但他唯一低估的。是他那些谋臣的气节,其实他们并没有抛弃朱允炆,更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而是在用一己之力试图挽救即将倾覆的朝廷!!!

连朱棣都妒忌的人,只因这些人连死都不害怕,一心只想履行诺言

其实齐泰此时正在广德募兵,黄子澄在苏州募兵,练子宁和黄观在杭州募兵。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过家。虽然他们这样做并不能真正的解救国家。但他们并没有想过放弃,没有想过逃跑。也没有违背当时的诺言!他们其实是一群勇敢,有气节的人。

齐泰和黄子澄先后被抓,他们宁死不屈,最后被处死。

黄观,是明朝两个连中“三元”者其中一个。他在杭州的募兵并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在听到南京即将不保的消息后。他仍然坚持要去南京,他也知道这一去。就是永远。但在他心中,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履行诺言,尽到职责。当他走到安庆时,得知南京已沦陷,而朱棣也已经登基。黄观明白大势已去,但他并没有任何慌张,而是想到了南京城里的妻儿。悲痛的说到:“我的妻子是有气节的人,她一定已经死了。”

之后他为妻子招魂,然后穿戴整齐。在文源桥,向东而拜,投江自尽。

黄观说的没有错,他妻子已经带着他两个女儿和亲属在淮清桥上投江自尽了。无论如何,他们最终还是团圆了。

(此处还要为黄观正名,黄观确实在洪武年间连中三元。只是后来朱棣因妒恨,把他的名字从登科榜上划去了。)

连朱棣都妒忌的人,只因这些人连死都不害怕,一心只想履行诺言

除了以上三人外,与齐泰一起在广德募兵的黄岩,王叔英听到齐秦被抓。知道大势已去,便沐浴更衣。写下遗书,双双自尽而死。除了这几位文人。一位武将也表现出了他的忠诚,此人就是多次抵抗朱棣进攻的盛庸的手下大将张伦。盛庸兵败投降后,他却拒绝招降。说到:你们觉得我是一个会出卖自己的人吗? 说完毅然赴死!!

生既已矣,未有补于当时:

死亦突然,庶无惭于后世!

真正的气节,应该是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一种正义感,一种信念和勇气。然而在这种时候坚持气节的人下场往往都不是鲜花和掌声。然而在面对屠刀时,这些为了气节,而牺牲自己的人。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他们用生命教会了我们“气节”的含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所有内容。欢迎喜欢的朋友,点赞,转发。评论。留下你对对本文的看法或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