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性格比较好?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这个问题要拆分成几个部分来回答——首先,性格是什么?其次,性格可以培养吗?最后,如果性格可以培养,家长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以及怎么培养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什么?

在心理学上,性格一般指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它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方面的总称。这意味着,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品格,因此具有可塑性,可以被培养。但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同时也意味着,孩子很小的时候的经历就会对其性格养成造成影响,因此家长如果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开始的时间应该是越早越好。

性格与气质的差别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在于后天形成的性格上,还在于先天的气质倾向上。气质的概念与性格不同,它指的是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学认为气质是由神经结构和机能决定的——也就是说,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先天性,比如有些人生来内向,另一些人生来情绪稳定性更高等等。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性格时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这种培养最好顺应孩子的气质倾向,以此帮助孩子培养出健康的性格。

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

那么,具体来说,家长可以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呢?下面我想为家长们建议三个可以具体着手的方向:

• 行动上,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心理学上,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水平和应对问题的行为风格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也就是说,孩子自制力的强弱、面对问题时是勇敢还是怯懦、是沉着还是慌张等都是家长可以改变的方面。你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今日事今日毕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持续强化这些习惯,直到孩子性格成型。

• 情绪上,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由于人的先天气质差别,比如,有人生来情绪稳定性更低——这种差别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就可以通过后天的性格培养来改变。比如说,有些孩子天生情绪稳定性比较低,家长从发现这一点时起就应该早早培养孩子掌握更多识别、表达与管理情绪的方法,以降低孩子被自己的情绪波动所困扰的程度。

• 认知上,培养孩子开放的思维模式

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质,又称为性格的认知特征。比如,在思维模式方面,就存在有创新型和保守型、灵活型和固定型等区别。家长应该从孩子小时就注意培养孩子形成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这对孩子未来的语言学习、决策能力等都有好处。

以上。

欢迎关注头条号"家有宝宝学心理”——全网超过400万用户信赖,专业的亲子育儿心理社区,陪伴你和宝宝幸福成长。


家有宝宝学心理


李玫瑾教授就说过,孩子性格的培养要在12岁之前,过了12岁,性格基本上就不会改变,能改变的只是人的认识。人的认识,一生中都可以改变,但性格不是,12岁之前就定型了。


而12岁之前,又基本划分0~3岁,3~6岁,6~12岁三个阶段,实际上尤以前两个阶段最为重要。

3岁之前,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到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最好是父母能够亲自带孩子,至少在一岁半之前这样,否则你会发现,小时候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的疏离感,如果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大的孩子,他们说的话很听,你说的话很难听进去。


3到6岁,这个阶段不能让孩子约束太多,也不能让孩子无法无天,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个阶段的孩子,孩子通常会有一些奇特的想法和一些古怪的问题,父母应该耐心对待,不应扼杀。

6到12岁,是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弥补期,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还经常爱发脾气,性格暴躁,通过教育引导,还是可以改变孩子,但是到了12岁之后,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真想改变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所以,父母还是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名师育儿


作为一名二十多年国际非著名心理治疗研究者,我想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性格,然后要问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性格?

网上随便一搜,性格的分类太多了,都是各有道理。我想,我们大家应该都愿意孩子以后成为浑身都具有各种正向能量优势的人吧。

借用中国古人所言: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解释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个性,个性形成命运。那么就能很好进行这个问题的解答了。

首先,我赞同科学胎教,假如父母亲都身体健康,无遗传不好因素。处于母体的胚胎发育期的孩子,如果营养健全,母体外自然环境安宁祥和,有合适音乐围绕,母体科学作息,运动,正向爱好,家庭关系和睦以及周围人际交流轻松等等,以后出生的孩子就会拥有和谐的人生开端。

出生后各年龄段所需要认知学习的内容网络上也有,我就不说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脱离母体后和母亲以及之后和父亲的连接,必须亲密无间,这就是为未来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身教就是从孩子一出身就开始了的,你教了他爱是怎么表达怎么存在和维系的。

然后,伴随孩子成长,在不和孩子较长时间分离的情况下,父母的基因优势和后天综合长处基本能被孩子完全习得。当然,父母的性格缺点也可能被照单全收。一直到这个孩子因为这些缺点受到打击才会知晓应该和父母有所不同。所以,最好在十二岁之前,在孩子恐惧时应教他勇敢,在他遇到失败情绪低落时给予鼓励安抚帮助寻找方法,在他如野马奔腾时适当收缰绳,在他独占欲开始强烈时教其分享(分享是从妈妈和孩子共同喝一杯水或者是共吃一个水果开始的,之后向外人扩散)

总之,当所有的负面出现之前就应有所准备,进行自然正面正能量身教。那么,当孩子十八岁后,除了告诉其美好爱情是什么样的,就只需要二十几岁再告诉幸福婚姻的真谛。之后是育儿宝典传授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婆婆或是好岳母了。

恭喜恭喜!



心理研究员万勇


首先培养性格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心理学里通常讲人格,人格又包括了气质与性格,其中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影响我们出生起的生理、心理、情绪以及行为表现,人的内外向就是指气质,气质本身是不分好坏的,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性格则是环境和社会文化决定的,比如说同一地域文化下的人性格就会有一些共性。

对于个体来说,我认为我们常说的性格是气质与环境交互产生的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很复杂,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就像我们再用心种花,也很难保证会结出怎样的果,养孩子也一样,不管父母怎样努力,孩子最终很可能都会和我们期望的不一样。

举个简单栗子,朋友孩子幼儿园有一条很长的楼梯,很多孩子不愿意自己走,有家长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不论孩子哭得多惨,都坚持让孩子自己走,我朋友呢认为应该尽量满足孩子,就陪孩子一起上去了,结果被很多家长批评。那么哪种做法会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呢,其实谁也说不准。如果是本身外向的、多血质的孩子,第一种做法可能确实对培养孩子意志力有注益。但如果是内向的,粘液质的孩子,可能多来这么几次就有阴影了。

不同气质的孩子,在相同的家庭环境下可能会发展出不同的性格,反之亦然。所以我们会看到同样面对非常强势的妈妈,会有两个极端,有的孩子变得跟妈妈一样强势,有的则变得非常懦弱。

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作为父母的我们和孩子无时不刻不在互相影响着,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如果我们期望培养出丰硕的果实,不要急于去修剪枝丫,而是先准备好的环境,这事关我们自己一生的修为,还有就是要接纳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的性格。

似乎有点跑题,如果要回到题主关于时间问题,那应该是什么时候都不嫌早,什么时候都不嫌晚吧。


妈妈心理学


中国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对应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也是如此的,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性格基础在六七岁以内就已经奠定了。不过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日后接触的人和环境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但那多是比较表浅的影响,真正的核心是在生命的早期就已经确定了。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结合研究已经发现在婴儿时期母婴关系的质量会直接对婴儿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期是没有被很好的照顾(生理和情感)的,那会对大脑结构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在日后唯有通过长程的心理治疗或者是在长期稳定良好的关系中才可以得到修复。

孩子的0~1岁主要养的是安全感,也就是说在一岁以内要尽可能即使无条件的满足婴儿的需要,不要觉得会把孩子惯坏,这个阶段孩子需要通过你对他及时的回应来获取最基本的对于这个世界的安全感。

1~3岁主要发展的是规则感,建立规则感的前提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有良好的关系和充足的爱打底的,在此基础上,孩子才会在不感到被伤害的情况下学习规则意识。父母不可以太过严厉和刻板,尽量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3~6岁主要发展的是人际关系模式,这其实也是以孩子和妈妈爸爸之间的关系作为模板的,在家庭里,父母需要明白,放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夫妻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只有夫妻关系稳固有爱的时候,孩子才能真的成为孩子,孩子也会有榜样的概念去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果是单亲家庭也建议爸爸妈妈们不要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而要继续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孩子需要的榜样。

我是echo小茵茵,一个有趣又有料的亲子漫画家。关于这个问题,欢迎大家在在评论里和我一起讨论哦~


echo小茵茵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自古有这么一句谚语:三岁看大。所以说孩子从出生就意味着开始培养孩子的性格了。有许多家长误认为孩子大一点再进行教育,这是有认识误区的。

教育孩子要从零起步,千万不要等孩子长大再教育。教育,言传重要,而身教更重要。

为什么说三岁看大呢?婴儿从出生到三岁这个阶段,和外界接触的比较少,也是家长陪伴孩子一生最密集时间多的一段时期,小宝贝在家长的呵护,陪伴和保护之中快乐成长。他们能接触到的信息,知识,技能教育等,几乎都是跟父母学的。这也就是说孩子的很多性格,都是这段时间形成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教育,不仅言传很重要。而且孩子也不大懂道理,那么身教才是更重要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力极强,而且特别容易养成习惯。

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陋习比较多,喜欢说脏话粗话,

各种不良嗜好,孩子基本上一模仿一个准。特别是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生活环境里面,大人喜欢教唆孩子说脏话,粗话,骂人。这种事真是糟透了。

父母不好的习惯,会导致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个观念:粗野无礼,不尊重别人,攻击别人是有趣好玩的事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分辨能力,他们会默认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当的。如果这个阶段,父母喜欢吵架打架,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婚姻就应该是这样的。很多人成年后,就会有婚姻的很多阴影。

教育孩子要从零起步,千万不要等孩子长大再教育。教育,言传重要,而身教更重要。



我是崇儒,欢迎指导分享关注,一起交流学习进步。


崇儒


一个人的性格和这个人的家庭风气、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单方面的因素而是一种合力的效果。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但也难以改变,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禀性说的就是性格。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但是孩子的性格就已经决定了Ta能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和品质。

父母的性格和家庭风气,给孩子定好了性格基调。七八岁之前,孩子主要接触的是家庭教育,这个阶段是孩子不自觉模仿的阶段,家长有什么性格和习惯,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继承下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或者翻版,就是这个道理。七八岁之后到十三四岁左右,是孩子接触小学教育阶段,孩子身边开始出现合得来的小伙伴,但是每个小伙伴的行为习惯不同,孩子的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或多或少的发生改变。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接触到了不良思想或者行为,家长能够及时制止,孩子的性格不会受到影响。例如对待作业的态度,孩子会说班里那个小伙伴的作业就写成的这个混乱样子,考试抄袭,成绩下滑,贪玩,有时候家长不能够容忍孩子犯错,强力纠正,孩子就会继续沿着家长规定的行为习惯线路走下去,进而影响性格良性养成。

很多时候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并不能够分辨的很清除,是孩子的性格使然还是行为习惯使然导致的问题出现。个人感觉性格是一块儿画板,行为习惯是上面添加的图案。画板的底色就决定了所画图案的绚丽程度。一个性格开朗的孩子,也会有调皮捣蛋的时候,一个细心认真的孩子,也会有忽略错误的时候,所以想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还是多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让行为习惯去形成品质,让品质形成性格。


妙语盒子


性格决定命运,孩子的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成败。因此父母们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让孩子能健康的成长。

其实孩子性格的培养应该从胎教开始。妈妈怀宝宝的时候就应该给宝宝一个好环境,夫妻关系好,宝宝的性格相对来说是较温柔的。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要保持平稳的情绪,温和愉悦地对待孩子。平时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去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防止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多陪伴孩子,并不是代替孩子去成长,要不厌其烦地去教孩子,但一定不能包办和代替。只有宽严有度才能教育好孩子。

培养孩子完美的性格并不是朝夕之事而是要时时刻刻的事,只有运用赏识教育,多尊重孩子,鉴赏孩子,鼓励孩子,孩子就会养成完美的性格。


Insterstinglife


性格的培养其实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已经发生了,孩子很小的时候,在成年人无法理解他们表达的时候,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就已经发生,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是鼓励,压制,都会影响他们的反应。

我们不应该深究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性格,而是应该思考,我们的哪些行为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首先 抚养人的情绪表达方式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我们表达情绪的方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孩子来说都有影响,潜移默化孩子都在模仿,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性格遗传”其实都是我们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情绪表达方式被孩子模仿和学习后产生的相似情况。对于孩子来说,除了本能的哭和笑,很多的情绪行为都是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在还不会走路不会语言表达的时候,父母是不是会常常与孩子互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是不是会常常乐呵呵地笑,这其实就是我们通常就看到的性格表现了。孩子逐渐长大,父母的愉悦、生气、伤心、恐惧、焦虑等等这些情绪产生的频率和行为都会被孩子所看到,而这些行为表现都会成为孩子最初对这些情绪的认知,也会成为他们最初的可能也会是影响最深的反应方式。而这些反映方式在旁人看来,就是性格表现了。

其次 抚养人的态度。在孩子尝试新事物的时候,我们是鼓励孩子,还是阻止孩子;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是大吼大叫的批评,还是听孩子解释。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新事物的反应。如果这个孩子表现出对尝试新事物的胆小、谨慎,那很可能是因为成年人在对待他尝试新事物时缺乏鼓励,过多的提醒以至于成为干扰,过多的控制和干涉,不关注孩子的承受能力而一味地逼迫。过多地强调做事的结果要成功,而忽略了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

最后我特别想说,世界上有千万不同的人,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我们才能发现更丰富的世界。所以,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要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够找到适合的生活的方式,交友方式,表达方式,和世界上的自然生物相处的方式,就是好的性格。


兰海


对此问题,每个父母都会有心底的答案,主流有以下几个:

从胎教开始,孕妈妈的性格、心态完全影响胎儿的性格;

出生后就要培养孩子的性格,新生儿如一张白纸,是性格塑造的最好时机;

3岁及之前吧,毕竟有句老话叫“3岁看到老。”

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父母抱着一颗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坚定信念

。。。。。。

个人觉得,在培养孩子性格之前,先了解孩子性格形成的时期和特点,然后再有所方法的进行性格的塑造。

一般来说,孩子的性格形成和特点有以下5个关键时期:

1.婴儿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父母能够在婴儿期和孩子建立依赖关系,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其获得心理安全感,对于性格初塑造来说有重要意义。

2.幼儿期:

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比如会表现出“我的,你的”“我要,我不要”等行为和心声。“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在性格塑造上就要注意合适的引导。

3.学龄前期: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和,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学龄期:

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就产生自卑心理。这也是很多父母发现孩子过了3岁有所改变的原因,通常会用长大了来掩盖真实原因。

5.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性格的培养要注重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上。

所以,什么时候培养孩子的性格才好? 那就抓住上面5个关键时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