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白頭葉猴被車撞死:可能內部爭鬥落敗的猴王

又一白頭葉猴被車撞死:可能內部爭鬥落敗的猴王

此次被撞身亡的雄性白頭葉猴。經當地保護區管護人員和交警部門初步排查,這次死亡的白頭葉猴應該是猴群中較為年長的雄性,事故原因應該是猴群內部爭鬥驅趕被打敗的猴王,該雄猴在轉移棲息地的過程當中橫穿公路,與車輛發生碰撞導致死亡。

6月24日下午3:10分,經群眾報告,在213省道白頭葉猴生態公園路口往板利方向200米出,一隻雄性白頭葉猴被車輛撞死。這是該地區今年第二次發生白頭葉猴道路致死事件。

白頭葉猴是極其稀有的靈長類動物,是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在全中國僅分佈在廣西左江和明江之間面積不足200平方公里的一個十分狹小的三角形地帶內。其數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統計結果僅有幾百只。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的宣傳保護和人民群眾生態意識的不斷提高,白頭葉猴的種群數量正在逐年恢復,據2017年最新的調查統計,在廣西崇左自然保護區分佈著130多群1100多隻白頭葉猴,棲息地範圍逐漸擴大。僅板利地區就分佈著40多群450多隻白頭葉猴,此次發生碰撞致死的雄猴正是該地區種群中的一隻。

雖然白頭葉猴的種群數量在逐年增加,但其種群基數仍然很小,如果不下大力氣進行保護,那麼其種群數量很有可能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疊作用加下短時間內爆發性下降,今年被車輛撞死的兩隻白頭葉猴完全屬於不必要的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對於白頭葉猴這類數量極其稀少的珍稀野生動物,道路致死事件的發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撞死一隻少一隻”,令人痛惜。

其實不單單是白頭葉猴,在我國很多地區的物種都面臨著和白頭葉猴相同的威脅。這類動物道路致死事件中最受人關注的有青藏公路沿線的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等動物,雲南思小高速公路沿線的亞洲象等。遺憾的是,公眾關注的目光集中在這些地區的同時,容易忽略其它地區的類似事件。野生動物道路致死事件的發生不僅僅嚴重的威脅著一些處在滅絕邊緣的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同時對一些種群數量較大或受關注程度低的物種同樣產生極其嚴重的威脅。筆者曾做過路域動物致死的相關研究,在我國東北某保護區9月份為期3天的調查當中,就在長度50km的林區道路上統計到因車輛碰撞和碾壓致死的動物屍體19種,還有一些血肉模糊已經無法辨認種類的物種。

在這些道路致死的動物當中,包括了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也就是說陸生脊椎動物的所有綱別全部涵蓋。其中對於行動能力較弱的兩棲類和爬行類的致死數量最大,各類林蛙致死數量達到了數千只,蛇類上百條,數量之大,超出想象!在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地區,道路致死問題已經成為繼盜獵之後第二大人為危害野生動物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僅僅是野生動物,如果不處理好道路與野生動物的關係,還會嚴重危害道路上車輛和人員的安全。車輛和體型較大的野生動物發生碰撞或者司機為規避同野生動物的碰撞所採取的應急措施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因此,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如何儘可能的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了。

國外對於道路對野生動物影響的相關研究,開展的很早,根據目前的研究,道路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大致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道路致傷和致死,阻隔動物在道路兩側棲息地間穿梭,動物沿道路兩側狹長地帶聚集。道路致死直接導致動物種群數量下降,像這次白頭葉猴道路致死事件,對整個種群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即便沒有致死僅是導致動物受傷,受傷的動物也會因為在自然環境中喪失生存能力從而被大自然淘汰,其結果仍然是死亡。

其次是道路將動物原本連續完整的棲息地分割成若干不連續的片區,造成動物在移動時必須穿越道路,而道路上車輛和人員強烈的人為干擾使動物對道路產生本能的迴避,動物種群被分割,形成人為的“地理分隔”,從而導致動物種群基因交流受阻,種質資源退化。

第三是道路沿線土壤、空氣、水源很大或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汙染,對動物的影響雖沒有致死那麼直接,但從長遠來看,其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目前,發達國家在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地區的道路建設基本上都將道路和周邊野生動物的關係考慮到了道路建設工程之中。其解決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建立野生動物過路通道,二是沿公路路基兩側建設隔離擋板。這兩種方式多結合使用,以隔離擋板的隔離作用阻隔動物上到公路路面,並引導動物沿擋板移動到有過路通道的地方。其效果很是非常顯著的。

又一白頭葉猴被車撞死:可能內部爭鬥落敗的猴王

又一白頭葉猴被車撞死:可能內部爭鬥落敗的猴王

加拿大Banff國家公園的下穿式過路通道。這種通道受通道尺寸、高度,甚至材質的影響,對不同的動物需要“量體裁衣”。像鹿類、羊類等大型食草動物,通常需要較大的視野範圍,因此尺寸規格必須設計的很大才能適合絕大多數野生動物。尺寸如果小,通常利用的動物都是類似於狼、狐狸、熊一類的食肉目動物。

又一白頭葉猴被車撞死:可能內部爭鬥落敗的猴王

又一白頭葉猴被車撞死:可能內部爭鬥落敗的猴王

上跨式野生動物通道,也叫“綠橋”,是在道路上建設類似於天橋樣的橋樑,並在橋上覆土,種植植被。這種通道視野絕對開闊,對於絕大多數屬動物具有極佳的應用效果,像白頭葉猴這類靈長類動物,綠橋的效果肯定是最佳的。

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起步非常晚,目前已知的具有為野生動物專項建設通道的道路工程屈指可數,大概有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為藏羚羊遷徙開闢的過路通道,雲南思小公路為亞洲象建立的通道和東北鶴大高速為中國林蛙遷徙修建的過路涵洞。而我國在2013年的統計顯示,道路總里程10.45萬公里,世界排名第一。這樣長度的道路網中,專項開闢動物通道的的工程猶如鳳毛麟角,可見我國以往在工程領域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意識的確不強,因此,這幾次白頭葉猴的致死事件並非偶然。

我們在此衷心呼籲有關部門能增加野生動物通道建設,不僅對於新建和在建道路設施,同時也要對於已經開通運行的道路上,對生態敏感地區的重點地區適當修建適合當地物種的野生動物廊道。相信在投入相當力度後,這類事情基本上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