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中有哪些经典对白?

Wenziying


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我个人最喜欢她的一部作品,因为它不那么长,又写得那么精炼,所以张爱玲代表性的残酷与悲伤不会那么沉重,弥漫到你刚刚能承受和思考的地步,就可以了。我个人是不建议长期服用张爱玲的作品的(真的是有毒啊,越看越难受的……)

《倾城之恋》我曾经写专栏时做过精读,几乎把每一句非常有感觉的句子都拿出来仔细品读,这里就简单地列一些经典对白的分析吧,喜欢的话点个赞~



1、流苏心里想着:“你最高明的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冰清玉洁,是对于他人。挑逗,是对于你自己。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好女人,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我!”
她向他偏着头笑道:“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
柳原想了一想道:“不懂。”
流苏又解释道:“你要我对别人坏,独独对你好。”
柳原笑道:“怎么又颠倒过来了?越发把人家搞糊涂了!”
他沉吟了一会道:“你这话不对。”
流苏笑道:“哦,你懂了。”

白流苏和范柳原有很多段对话推敲一番,都很值得回味。看似是一纸荒唐言,说出来却都是一针见血的辛酸泪。我们如今常说的“腹黑男”、“腹黑女”那套把戏,人家几十年前就玩得非常溜了。

“你要我对别人坏,独独对你好”和“你要我对别人好,独独对你坏”应该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前者是从真心的角度出发,独独对你好,是只对你上心,只对你真心;后者是从态度的角度出发,独独对你坏,是只挑逗你一个人,只捉弄你一个人,只同你亲昵。 这段对话绕来绕去,让人看不大明白,像是谜语,但谜底早在开头流苏的心理活动就已经点明。人是一座万花筒,多面性才有吸引力。



2、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这原是范柳原半夜打电话给白流苏,解释的一句诗经:“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张奶奶人生大半个核心理念都倾倒在这句话里,你说这句话是她的妄想也好,说是她的嘲讽也罢。 可命运偏偏就是这么荒谬,“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其实“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连着两个“多么”,再加一个感叹号,柳原的情绪已经爆发,和着张奶奶也写到了兴起处。

但不过都是些人世间的浮萍罢了。当说出那句永远在一起,那句一生一世的时候,也就已经输了。情感在高潮处爆发,却陡然又压抑住,换作虚无的玩笑话,似真似假,分辨不清。而命运的洪荒之力和人的渺小力量,却形成了那么强烈的对比,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谁都无法摆脱。 放在过去,那是古希腊悲剧;放在这里,就是倾城之恋。



3、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墙极高极高,望不见边。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她的脸,托在墙上,反衬着,也变了样——红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张脸。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又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梁文道在他的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里曾专门解读过这段话,他说《倾城之恋》其实是一部反映战争的小说,只不过张爱玲剑走偏锋,写的是抗战文学中的灰色地带,是小人物的苟延残喘,是“爱是为了谋生”的冷酷婚姻观。

《倾城之恋》里的战争生活,确实少得可怜,也就尾巴那儿的一点儿,甚至这段话都还没到战争开始。可她偏偏写得那么真,真得恨不得剥离了真实。范柳原说的那段话,就好像他已经把人生看透了,把死亡看透了,把世界看透了,把命运看透了。 而那堵墙,很容易让人想到西方圣城里著名的哭墙。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只剩下张爱玲最爱的苍凉底色。可每天却依然有无数人去那里吊唁。为什么?



因为站在那里,人会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什么都不是你的,除了你自己,除了那点真心。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才可能会想到去爱,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我们放出了所有的邪恶,却把希望留在了盒子里。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行走的潘多拉魔盒。盒子里藏了那么多的心思,那么多的计较,那么多的千回百转,却偏偏把真心留在了最后,为什么?

因为它最廉价,廉价到根本没人在乎。 因为它最珍贵,珍贵到成为最后的砝码。 最后,不管你是否读过《倾城之恋》,希望你明白这本书并没有那么深刻又烂漫的爱情,它只是在述说自私的男男女女们的恋爱事实,所有的大义在这里都是虚无,个体的渺小和历史的循环,

你更倾向于哪一个? 不必回答,请自行体味吧。



关注薇的深度文艺之旅(微信公众号:wei-deep7),愿你成为一个可爱又博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