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焦|毛國典傳

轉自 中原書法報

毛國典傳

王幅明

一、漫長的高考

2015年12月,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毛國典高票當選為中國書協副主席。毛國典是河南省上蔡縣人,國家一級美術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他還任江西省文聯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員會委員、美術院副院長、江西省政協常委。榮獲中宣部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藝術家、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剛過知天命之年,即有如此驕人的成就,不少人猜想他一定有常人不具有的“背景”。可要說出真正的背景,會使你大跌眼鏡。

背景一:1964年12月9日,毛國典出生在上蔡縣邵店鄉卜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兄妹六人,其父母均為文盲,家境貧寒。背景二:為報考藝術院校,毛國典花費了四年光陰,連續三年參加高考,終被周口師範專科學校錄取。他的故事,無異於另一個版本的“醜小鴨”。

毛國典自幼熱愛書畫,緣於鄉親的影響。同村的毛建設和朱軍是卜莊村的書法名人,與他們接觸多了,便漸漸愛上了書法。毛國典的大舅在信陽明港部隊當兵,任電影放映員兼畫幻燈片。二舅在家務農,是一個手工畫手。毛國典小時候經常去姥姥家玩,看到兩個舅舅的畫和繪畫方面的書籍,心生羨慕,就比照著他們買來的蠟筆畫書臨摹。塗鴉得到家人和鄰居的誇獎,使他對畫畫的興趣更加濃厚。回首這些往事,毛國典頗多感觸。小時候家裡雖然窮,但那些寫字、畫畫的日子,給他帶來無比的快樂和滿足,也奠定了他以後的人生方向。

上初中之後,毛國典沒有間斷過寫和畫。當時農村學校沒有專業的美術老師,也沒有美術課和書法課,毛國典就憑自己的感覺塗鴉。升入邵店高中之後,學校有了兩位會畫的老師,一位是耿耀先,另一位是張振華,這讓毛國典異常興奮。利用假期,毛國典分別拜訪了兩位老師,向他們自我介紹說:“我叫毛國典,是今年剛剛入校的學生。我很喜歡畫畫和寫字。能否拜您為師學習?”兩位老師慨然應允。就這樣,毛國典向兩位老師學習繪畫和書法,直至高中畢業。因為心思用在書法和繪畫上過多,嚴重影響了文化課的成績。毛國典沒有參加高考,畢業後就回家務農。

一個高中生突然成了農民,身份的轉換造成毛國典內心極大的反差。他對生活的前景近於絕望。1981 年,經人介紹,毛國典到邵店公社電影院畫電影海報,每月工資28元。這個工作除了畫電影海報,還要放映電影、賣電影票、進場檢票、守門等。在電影院幹了幾個月後,毛國典感到枯燥,便辭去工作。毛國典在家鄉幹了四年農活。在這四年裡,毛國典拉著架子車到幾百裡外的新密縣賣生薑,每次夜宿草垛旁。他還幹過河工,挑河泥挑斷過幾根扁擔,肩膀上磨出血泡。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人生的路多麼坎坷,毛國典都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和嚮往。他給在山西太原當鐵道兵的大哥寫信,說想參軍入伍,大哥沒有同意。後來毛國典說自己想報考有美術專業的大學,得到大哥支持。

考大學談何容易。毛國典無助的時候,想到了本村同族的叔叔毛金山,讓他幫助打聽一下學習繪畫可否考大學。身為記者的毛金山帶毛國典去見縣文化館的一位畫家王朝賓。王朝賓並非美術專業,但他介紹毛國典與家在上蔡縣文化館、即將報考美術專業的吳力相識。後來,吳力又帶毛國典拜見了在上蔡縣一中任教、畢業於開封師範學院(河南大學)油畫系的馮芒。在吳力的幫助和馮芒老師的開導下,使毛國典的眼界大開,增強了他考大學的信心和決心。

他沒有想到,追求藝術之路如此坎坷。毛國典付出了別人難以想象的代價。1982年、1983年連續兩年高考落榜;1984年,他第三次參加高考,最終被周口師專(後改為周口師範學院)美術系錄取。

兩年之後,分專業時,毛國典選擇了油畫專業,自學水彩畫。毛國典任班長。班長只幹了一年,他覺得太佔用自己的學習時間,便主動辭職了。他珍惜每一天,要麼在教室裡畫油畫,要麼臨摹美國蛋彩畫家安德魯•懷斯的幹筆蛋彩畫,同時堅持每天臨帖。1987年,毛國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校址在開封市)工作。

二、遇到恩師

在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毛國典從事設計基礎課的教學,講授素描、水彩畫、基礎圖案設計、裝飾風景、字體設計等課程。工作雖忙,但毛國典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幾乎每天晚上,他都要拿出一定時間用於臨帖,凌晨兩點前幾乎沒有休息過。毛邊紙臨完了,他就找來報紙臨,報紙臨完了,就在房間水泥地上用毛筆蘸水臨寫。有一天晚上,山水畫家、時任學校教務處處長倪鳳祥到他宿舍,目睹了毛國典在地上用功練習書法,感嘆不已,提出幫他聯繫一位書法老師。毛國典聽說,激動萬分,連連道謝:“正苦於拜師無門啊。”開封是河南書法重鎮,名家輩出,倪鳳祥引薦他到德高望重的書法名家李逸野家中拜師。李逸野很高興收下這位謙恭的弟子。

李逸野是毛國典從學校畢業之後第一位書法恩師,也是改變他人生軌跡的貴人。他常到李逸野府上請教。李逸野總是耐心解答他的問題。毛國典當時在學習唐楷,到底哪種字體更適合他,心中並不知曉。李逸野看了字後問他:“你準備專門研究唐楷嗎?”毛國典說:“沒有。”“如果專門研究,可寫;如果不是,我建議和你最好寫隸書,從漢隸入手。”毛國典聽從了恩師的話,把重點放在隸書上。臨了多種漢隸後,又愛上漢簡。經過多年的臨摹創作和研究,最終,他在隸書上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路,受到書界矚目。李逸野對弟子如對子女,和藹可親,想人所想。一次毛國典帶自己的叔叔去見老師,李逸野主動提出給他叔叔寫字,令他十分感動。1990年,學校搬遷到鄭州,毛國典離開開封,到鄭州新校區工作。隨行前,他到李逸野家向老師告別。李逸野怕他到鄭州不方便求人,專門用毛筆給他寫了一個長條,讓他去找李強。

到鄭州後,毛國典拿著老師的字條到同是學美術出身的書法家李強家求教,受到李強的熱情接待。一次,毛國典帶著臨刻的印拓,找李強點評,李強謙虛地說自己不搞篆刻,又引薦毛國典去見篆刻名家李剛田。毛國典難抑興奮,因為李剛田早已是他心中的篆刻家偶像。在鄭州工作期間,毛國典還到省文聯、省書協拜訪了張海、周俊傑、宋華平,後來又接觸到雲平、吳行等書法名家。他感覺鄭州的書法氛圍特別好,自己能夠身臨其中是一種幸運,更幸運地是他總是遇到貴人。他在篆刻上沒有走彎路,是因為一開始就受到大師級篆刻家李剛田的悉心指導。而多年後他之所以能夠在江西書協作出成績,不少經驗直接源於李剛田和宋華平的影響,當時,宋華平任河南省書協秘書長,毛國典經常在書協幫忙,宋華平有條不紊的工作思路他都瞭然於心,耳熟能祥。

在鄭州,他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多次專程回到開封看望恩師李逸野。

他沉浸在內心鍾愛的書法、篆刻與繪畫中,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同事發現,毛國典的宿舍每天總是最晚一個熄燈。每到春節,別人都從四面八方回到家中團聚,而酷愛藝術的毛國典總是獨自揹著相機,帶著乾糧,到黃土高原上去搜集創作素材,捕捉創作靈感。他固執地認為,陝北的農民及地理風光特別適合入畫,與他想表達的東西十分接近。黃土高原成為他的藝術之源。每次到陝北,毛國典都會自己掏錢買禮品,走村串戶,看望當地父老鄉親;有時在路上遇見趕毛驢的老漢,他也會照樣掏錢慰問,以示尊重。

愛好有些多,但毛國典對書法、篆刻、繪畫中的任何一個,都不忍割捨;繪畫是大學學的專業,是立身之本;書法、篆刻又是他的至愛。為此,他為自己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戰略,循序漸進全面發展,第一步,先讓書法打開缺口;隨後,把篆刻拿下;第三步,再來攻克美術。

經過多年的牢固訓練,他終於等來了一展身手的時機。1993年,由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新人新作展面向全國徵稿並在鄭州展出,毛國典創作了一幅用《爨寶子》風格的中楷作品投稿,順利入展。這是他第一次投稿,一炮打響。1994年,全國首屆楹聯展徵稿,毛國典又用一副《張遷碑》風格的隸書對聯入展。之後,又入展全國首屆扇面書法展,第二、三屆楹聯書法展,全國首屆隸書展,全國第六、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1995年,首屆國際篆刻交流展徵稿,在李剛田的指導下,毛國典用三週時間刻了20餘方印稿,去鄭州市文聯找李剛田老師求教,李剛田從中挑出8方印作為投稿用,後在李老師的指導下製作一件印屏寄至組委會,不久後接到了入展通知書。後又參加全國第四屆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屆、二屆國際書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第四屆篆刻評展。美術方面,同樣旗開得勝,入展全國第九屆美展、全國第十四次美術新人新作展等。當時在省美協任秘書長的劉傑常常激勵他:“學美術專業不參加美展,浪費資源!”

任何一種國展,都有幾千至上萬人參加,競爭十分激烈,入選決非輕而易舉之事,更何況又在三個藝術領域。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97年之前,毛國典入選全國書法篆刻展的大多是書法作品,其中書法又以魏碑居多,因而他最早是作為書法家而被人熟知的;後來,他的篆刻作品連連入選全國大展,人們這才知道,毛國典不僅是書家,還是一個格調高雅的篆刻家;等到他的繪畫作品又入選全國第九屆美展和全國第五屆水彩畫展,頗讓關注他的人們驚歎:這是一個全才藝術家!

毛國典創造的奇蹟,令許多同行羨慕不已。1995年,毛國典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2000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幾年後又加入西泠印社,他成為少有的三棲藝術家。

在新世紀到來之後,毛國典經過冷靜思索,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到外省發展。河南是書法大省,在全國名列前茅,在省書協主席張海的帶領下,舉辦了一系列轟動全國的活動和展覽,備受全國書法界關注。河南的大環境對年輕作者的成長十分有利,但聰明過人的毛國典看到了事物的另外一面:因為河南書法人才濟濟,個人上升的空間變小。為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以充分實現,他決定離開河南。

他拿出全部積蓄4萬元,印製了《毛國典書法篆刻集》、《毛國典素描集》、《毛國典水彩畫集》,並把自己以前書、畫、篆刻入選全國展證書,書協、美協的會員證書,各種獲獎證書複印,裝訂成三份,於2001年3月寄往南方三省的三所大學人事處。很快,兩所大學回函,同意毛國典調入,其中有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後改為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兩省對比後,毛國典選擇了書法、篆刻、水彩畫水平均在全國較弱的江西省。就這樣,毛國典告別鄭州,乘火車去了南昌。

在離開鄭州時,他特別感謝他的直接領導——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校長付中承和李剛田、李強老師。付校長對他工作的支持、理解與關愛,令他終生銘記。

三、“鍛造”江西書壇

毛國典受命擔任江西科技師範學院藝術設計系基礎教研室主任,兼素描、水彩畫和設計基礎課的教學。除完成教學任務外,毛國典業餘時間仍堅持書畫篆刻創作,作品多次入選中國書協、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大展並多次獲獎。他的入展和獲獎,無疑為後進的江西書法增光添彩。

2004年,江西書協一位駐會書法家即將退休,需要調入一位書法家駐會工作。時任江西省文聯分管書協的副主席祝新穗一直在關注著毛國典,他認定國典是駐會書法家的合適人選,向省文聯推薦將毛國典調入省書協。2005年3月,毛國典被任命為駐會秘書長。2005—2006年,毛國典連續到江西省的一些地市縣進行走訪調研,借鑑河南、江蘇、山東、浙江等書法大省的經驗,制訂了適合江西省的發展計劃和思路。借鑑最多的,是他最熟知的河南經驗。幾年後,江西書法進入全國展的人數直線上升,江西書法在全國的排名同樣節節上升,由書法弱省進入到先進省的行列。2011年2月,江西省書法家協會召開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毛國典高票當選為江西省書協主席。

他有一個更大的夢想:迅速提高江西書法水平,使其進入書法強省之林。為此,毛國典付出了大量心血。他首先抓基礎,舉辦一年一屆全省臨帖展,通過辦展,許多書法愛好者從原來的習慣書寫轉向傳統,水平逐漸從業餘向專業靠攏。在此基礎上,省書協每年都要舉辦多次全省書法展,如青年展、楹聯展、婦女展、篆刻(刻字)展等,以此來檢驗江西的整體書法水平。他每年都要邀請全國的書法名家到江西舉辦講座,並在全省創辦書法高研班。為了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走出去”,他個人出資,資助15名青年書法骨幹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自2012年開始策劃,在江西成立書法培訓中心,並於2013年3月2日開班,至今,省書協陸續在全省開辦了26個公益性書法培訓分部,聘請全國名師任教。深入開展“江西書法公益行”活動,包括“書法公益大講堂”,組織書法志願者到基層普及書法知識。從全省選拔50餘名書法志願者,進行書法幫扶。“翰墨薪傳”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在全省啟動。為了讓書法的種子在農村生根開花,讓每一位農民都能拿得起毛筆,毛國典與基層文化部門廣泛磋商,在高安、鄱陽兩縣和南昌的蔣巷村成立了農民書法協會。全省群眾書法創作隊伍日漸龐大,習書氛圍空前濃厚。

功夫不負有心人。江西省的中國書協會員由2005年的89人,發展到2016年的350人。省級會員由當時的1000餘人,發展到3000多人。2009年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大展,江西入展18人,其中4人獲獎,是一次大的提升。江西書法整體創作實力由原來的全國排名末尾,一躍成為實力最強的“第一方陣”,“書法贛軍”成為一個熱詞。

除了學習、創作之外,毛國典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書法的社會普及和書法惠民工作。在做好中國文聯“送歡樂下基層”、中國書協“書法公益大講堂”等活動的同時,他還創造性地開展了諸多書法惠民活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在他的帶領下,每年的元旦、春節期間,江西省“萬名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活動都如火如荼地開展。他帶領書法志願者深入未成年人管教所以及各縣區鄉鎮、社區等,義務為管教所孩子授課,對其進行美育教育,使他們樹立信心,做一名有益於社會的人;組建“大篷車”書法下鄉服務隊,深入全省各地,開展書法培訓等公益性活動,為群眾寫春聯、贈作品。2013年,毛國典被中國文聯評為全國文聯先進個人;2015年,榮獲中宣部等單位聯合評選的全國第四屆“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同年,在“到人民中去”文藝志願服務主題活動中,受到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的通報表揚。2017年,榮獲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人選。

每當全國書法大展前夕,毛國典總要組織看稿會,點評作品,作最後衝刺。2016年9月的一天,參加“迎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看稿會”的近200名作者都懸著一顆心,因為大家剛得知毛國典兩天前扭傷了腰,一直臥床不能行走,他還能來現場點評作品嗎?9時整,正在大家焦急等待之時,毛國典被數人攙扶著準時來到了會場。頓時,全場掌聲雷動,大家不約而同起立,許多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毛國典耐心地為每一個人點評了作品,中午在醫院扎完針後又被攙扶到會場,一直持續到下午6點半。毛國典事後說,“作者們熱情那麼高,有的從六七百公里遠的外省趕來,我如果因一點傷病不來給大家看作品和點評,實在對不起大家啊!”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江西共入展16人,全國排第7位,前6位多為人口大省。從中可以看出江西的實力,書法隊伍後繼有人。

毛國典不負重望,在江西書法界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江西書法近年來風生水起,高雅的書法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多虧了毛國典!”江西書法家如是說。這位河南老俵以自己的熱情和智慧推動著江西書法事業的發展,贏得了極好的口碑。

四、個性符號:“毛氏隸書”

在藝術的道路上,毛國典是一個謙恭的探索者。無論得了多大的獎,他心裡高興,但從未有過出人頭地的感覺,始終保持著剛剛入門、剛剛起步時的心態。

他的書畫篆刻作品入選全國首屆“三名工程”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七、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六、七、八屆中青展,全國隸書大展,全國第四、五屆篆刻展,全國一、二屆扇面展,全國一、二、三、四屆楹聯書法展,入展全國第九、十、十一屆美術作品展,全國第五、六、七屆水彩畫展,全國水彩人物展,全國水彩畫寫生精品展,中國水彩畫百年展(1903-2004),獲得中國第二屆書法蘭亭獎提名獎,中國第三屆書法蘭亭獎三等獎,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提名獎,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獎並獲探索提名獎,全國第三、四屆正書展優秀作品獎,全國首屆大字書法藝術展三等獎,全國第五屆篆刻展提名獎,全國首屆行書展提名獎,中國第二屆美術金彩獎獲優秀獎,慶祝建黨八十年全國美展獲優秀獎,全國首屆小幅水彩畫展獲優秀獎,七屆水彩畫展獲得優秀獎,全國第五屆篆刻展獲提名獎等。入編《經典與當代書風——全國獲獎書家作品集》、《中原書畫名家五十傑》等多種書法典籍。獲《書法報》《書法》雜誌共同主辦的“2011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連續多年任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性書法篆刻展評委。書畫篆刻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毛主席紀念堂、中國藝術研究院、徐悲鴻紀念館、河南博物院等機構收藏。

毛國典堪稱全能書法家。但他多次獲得“國展”獎的,則是他的極富個性的隸書,被譽為“毛氏隸書”。2013年,他被選中參加中國書協首屆“三名工程書法展”(名篇·名家·名作)高3米多、寬5米多的巨幅作品《王勃滕王閣序八條屏》,也是這種書體。他的“毛氏隸書”已成為少有的個性符號,其風格“獨步中國當代書壇”。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毛國典把隸書定位為書法的主攻方向,從漢代《禮器碑》、《曹全碑》等經典法帖入手,後轉學武威漢簡之儀禮簡、居延簡之馬圈灣簡、馬王堆帛書之黃帝經。1995年,他在開封書店無意中看到一本《甘肅武威漢簡》,看到以後非常喜歡,一直堅持臨寫了很多年。之前他雖然聽說過簡帛書,但從未親眼見過此類字帖,展開這本字貼,馬上就被漢簡的靈動、率意、質樸與古雅所打動,發現這才是他真正喜愛的書體。他覺得漢簡的風格和他本人的性格及審美趣味十分吻合。他生性是一個細膩安靜的人,選擇漢簡作為創作方向,完全出於他的本能。

《武威漢簡》的出現改變了他的書法創作方向。在對漢碑和簡帛書研究的同時,有意將二者結合進行創作,即把《禮器碑》《曹全碑》細而富有彈性的用筆和武威漢簡的自然、率意的用筆相結合,並參以馬王堆帛書《相馬經》《黃帝經》和小篆的筆法,把這幾種書體糅合到一起,經過長期的實踐和完善,終成現在的面貌。觀者很難說出此種字體來自某一家或哪一帖,但總體感覺字體屬於漢簡隸書,風格高古、清秀、唯美。而這正是他的審美取向和想要表現出來的風格。

“毛氏隸書”具有很強的原創性,其中一個符號性的書寫特點,就是長捺。此前沒有任何一個書法家如此書寫,但它依然來自傳承。毛國典說,在他的作品裡,每一個點畫、偏旁都有出處,沒有一筆是自己隨意創造的,他只不過是將古人的東西找到自己審美的契合點,重新組合後形成的風格。“毛氏隸書”的原創性是書寫者根據自己獨特的審美理解,通過對設計、美術、書法等藝術的充分理解並打通之後形成的,最終創作出屬於個人的書寫符號。有評論家評價他的風格“追求的是線條的簡淨和線質的純粹”。在行書創作中,他把吳昌碩的霸悍淋漓與米芾的沉著痛快揉合一體,既表現出宏大氣象,又不失筆法的精微。在結字造形上注意點畫顧盼,結構參差錯落,端莊大方不失奇險,用筆清麗勁健又富於輕重變化,古今融和、質妍互參,凝重不失流動,秀雅返於樸厚。

毛國典認為,不管是繪畫或書法,都應該追求原創性,追求原創就是追求個性;書法的發展不能一直模仿古人,古人的東西只能作為借鑑,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到最後應該是我手寫我心,表現自己,寫出個人的符號,這是書法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推動書法藝術發展的核心動力。

毛國典勤思、好學,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無論書法、篆刻以及繪畫,都能看到他紮實的基本功及思維的敏捷和清醒。他學習古人,但又不拘泥於古人,敢於打破循規蹈矩的創作模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愛好現來選擇和表現。

他的篆刻取法秦漢,風格俊秀清麗,楚楚動人。他的恩師李剛田說他的篆刻“在古樸平正中不失變化,在古意中透出自我,表現出自然爽健、清新可人的風貌。在深入研究漢印的同時,又借鑑古璽和黃牧甫印中豐富的形式和技法,同時加強印外求印的探索,參以己意、融會貫通。”(《凝素練墨寫乾坤》)

毛國典的繪畫著重於水彩、水粉,題材多為風景,亦有人物創作。無論是風景還是人物,他都能駕馭得遊刃有餘,顯示出深厚的造型能力和豐富的表現語言。對鄉間老者的嚴謹摹寫,抑或是對太行景色的揮灑寫意,都是他歌頌和讚美自然的表達方式。毛國典的繪畫作品罕有鉅製,但能小中見大,每幅畫都能傳達出溫暖的人文情懷,這也正是其畫作動人心絃的過人之處。

五、自律與定力

毛國典一旦確立了人生目標,便一往無前去實現。他甚至拿青春作賭注。毛國典於2008年加入西泠印社,實現了他多年的夢想:成為身兼書法家、畫家、篆刻家為一身的三棲藝術家。

當了江西省書協主席後,他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十分清晰,主要工作是做公益、搞傳播、帶隊伍,要讓河南經驗在江西開花結果,重塑江西書壇;個人創作降到第二位,排在工作之餘。為此,他為自己定下幾條“規矩”:在江西不舉辦個人書畫展。平時,多為大家做事,少宣傳,儘量減少出鏡率。為扶持新秀,他經常拿出自己的作品獎勵作者。

為保證工作高效,儘可能不分散精力,他關掉了手機的微信和短信功能,只接聽存有號碼的電話。開始,不少人對他的此舉心存疑慮,久而久之,不但理解,還多了一份尊敬。

在中國文聯、中國書協倡導的系列公益活動中,無論是“書法公益大講堂”,還是“送‘福’送春聯進萬家”活動,或是“翰墨薪傳·書法師資培訓”等,毛國典都是江西省書協最為敬業最為勤奮的一個人。丙申歲末的“送‘福’送春聯進萬家”活動,從2017年元月9日萬年縣首場活動開始,到本輪活動最後一天—元月24日(元月27日便是農曆大年三十),毛國典參與了大部分活動,前後數十場;甚至在政協會議間隙,他不顧腰椎盤突出的困擾,也要堅守活動現場,在揮毫潑墨時一絲不苟、應接不暇、少有停息,將祝福切實送到老百姓手中。在每次“翰墨薪傳·全國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結束,都會受到教師、學員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讚歎。

他到江西工作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敬業、真誠和超凡的業績,最終贏得大家廣泛的讚揚和尊敬。

身在江西,毛國典心繫故鄉。2010年6月,毛國典書法美術作品展在駐馬店市職工文化活動中心舉行,展出書法作品150幅、美術作品19幅,其中30幅作品專為2010年全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而作。2017年春節前,毛國典帶領八位書家,回到生他養他的邵店鄉卜莊村,為父老鄉親送“福”寫春聯。鄉親們奔走相告,前來索求春聯的人群絡繹不絕,村裡的主街道上擠滿了人。鄉親們搬來飯桌作書案,拿來菜刀當裁紙刀,用大藍邊碗代墨盤,不一會兒,到處鋪滿了紅彤彤的“福”字和春聯。整整一個上午,書家們為父老鄉親們送出近五百幅春聯。鄉親們拿到春聯喜笑顏開,全村到處洋溢著新春的歡樂。毛國典用春聯這一特殊的文化禮品,回報養育他的父老鄉親。2017年春夏兩季,為加強江西與河南書畫界的交流,他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促成了江西省民盟書畫院與河南省民盟書畫院在各自省會聯合辦展。在鄭州辦展期間,他看望了當年的恩師和領導。2017年9月13日,他在母校周口師範學院舉辦了個人書法展;展後,他將100餘幅展品全部捐贈母校,以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毛國典為了人生理想,為他所熱愛的藝術,常年如一,堅守寂寞之道。他的書法藝術所展現的高古雄逸、大氣勁健的力度之美,是他人格的呈現。他用德與藝的雙重完美,譜寫了偉大時代的華麗樂章。

聚 焦|毛國典傳

X

毛國典

聚 焦|毛國典傳

點評書法

聚 焦|毛國典傳

聚 焦|毛國典傳

聚 焦|毛國典傳

聚 焦|毛國典傳

聚 焦|毛國典傳

聚 焦|毛國典傳

聚 焦|毛國典傳

君子和氣

聚 焦|毛國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