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手机又拿不起纸质书?丨跨媒介阅读技术背后带来的思考

2018年4月22日—24日在上海市向明中学(长乐路141号)联合举办“新时代背景下的阅读与教育:2018年世界读书日活动”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技术的背后 ”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分析。

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我们必须认识到,跨媒介阅读已是大势所趋,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交流与探讨,为此,吴校长就跨媒介阅读进行了详细剖析。

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放不下手机又拿不起纸质书?丨跨媒介阅读技术背后带来的思考

阅读习惯和阅读范围

跨媒介阅读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范围

首先是阅读习惯,比如《射雕英雄传》这本书,当吴校长要求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几乎看不进去了,而当老师转换方式分成任务型,划分成不同的小任务,学生就完成得很好,足以看出在信息化时代,碎片化阅读,跨媒介阅读对学生阅读习惯的改变。

再来谈谈阅读范围,以今日头条为例,如果我们点开一两条娱乐八卦新闻,今日头条就每天只推送娱乐八卦新闻,将信息精华分类推送,由此看出,这种技术正悄然改变缩小着我们的阅读范围。

阅读场景和阅读生活

跨媒介阅读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人们的阅读场景和阅读生活

碎片化阅读正在成为一种随时随地的习惯,阅读场景逐渐泛在化

。我们目前面临的阅读是多种媒介融合的,随着智能化发展越来越迅速,我们的身体本身也成为一种媒介。比如,有考场规定考生不允许戴谷歌眼镜,因为谷歌眼镜可以自动录取试卷内容,影响考试公平。

放不下手机又拿不起纸质书?丨跨媒介阅读技术背后带来的思考

阅读形式

跨媒介阅读技术使阅读形式协同化

现在的人们不再是个体的阅读,而是喜欢迎合大众心理。比如现在我们普遍状态是先上豆瓣去看影评,然后看电影。大家都有手机的时代,越来越不同的阅读形态会混合化。现在的电子书已经做到这一点了,很多电子阅读系统,包括知网本身今后也会做成一个协同化、社区化模式,只要你愿意开放,别人是可以看的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就像现在美国的视频网站一样,在进行了大数据统计后,再去制作美剧的时候,迎合了观众最感兴趣的点。实际上是一种阅读形式的协同化,今后我们都会受到社会协同化的影响。

跨媒介阅读对语文老师提出更高要求

当今时代,跨媒介已经越出了高中语文课程学习的概念,随着这种形态的变化,除了面对高考之外,我们还需要改变传统阅读技术,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首先吴校长举了一个关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在自己加入的某群里信息过多,而疏漏了重要信息,阅读时又要重新“爬楼”捕捉信息,来说明互联网时代人们很容易淹没在信息的浪潮中,因此老师们需要做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关联知识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静态的,孤立的知识。就像今天我们要求学生单独地背诵学术概念的话是没有用的,我们今天所要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把所学知识互相关联,而关联恰恰是深度阅读,跨媒介阅读发生的一个重要基础。

从学生的个人知识的管理层角度来说,老师要帮助学生构成内在知识体系,由零散的东西串成一条线,又由若干条线串成一片,教给学生通过阅读形成个人知识体系,这是学生阅读素养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以台湾的老师上课时已经开始考虑资源的聚合为例,指出今后的阅读资源是跨越了阅读资源本身的组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聚合

无论用什么方法作为阅读的工具,首要解决的是对思维的“表达”。在跨媒介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把

思维表达的素养语言运用的素养作为我们最重要的培养内容。就像过去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编剧专业有一门培养编剧老师的课,直接看电影,然后用笔写下来,写成剧本,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跨媒体的运用。

跨媒介阅读的背后思维表达的到底是什么?首先跨媒介背后是一种不同媒介语言的转换。首先是一种转换,就像编剧如何用文字来翻译影像的语言一样,当你的形态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时候,它是有一种互动的效应。阅读越来越群体化,越来越社区化,像头脑风暴一样互相促进。这种互相促进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的形态带来思维的变化,所以,阅读其实首先是一门技术活,如果我们不掌握“术”的话,我们就很难抵达“道”的高度。

放不下手机又拿不起纸质书?丨跨媒介阅读技术背后带来的思考

跨媒介阅读技术的应对策略

第一个关注学生阅读的生理和心理。这一点语文界教学很少去关注,为什么《射雕英雄传》学生看不下去?因为学生和老师的生长环境不一样,现在的学生是打着游戏看着漫画长大的一代。漫画的读图方式和文字不一样,那么背后的思维方式就不一样。学生看得懂漫画却未必看的懂文字,所以为什么现在语文课上的无趣跟这也有关系,语文老师如果忽略了我们学生阅读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生和老师的想法就不在一条线上。因此,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跨媒介阅读方法。

第二个是关注阅读载体的变化,内容的“游离”。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变化,是可以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的载体。今后的发展趋势也是,很多东西将摆在同一个平面上呈现,这一点用图文排版形式也好,媒体呈现的形式也好。其实对我们阅读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影响,比如现在的一零后受这种环境的影响,长大后和我们的思维方式又是不一样的。阅读载体的变化使我们现在的阅读随时随地都方便阅读,同时,载体的变化也使我们面临信息选择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审辩思维。

第三个是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深度跨阅读的“技术”。阅读最大的困境,就是当今语文界过于追求到“道”,不太愿意追求“术”,但实际上我们恰恰就是缺少解决问题的“术”,缺少指导学生养成深度跨媒介素养的技术。我们目前的阅读场景不仅仅是碎片化阅读,还需要跨媒介阅读

跨媒介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如何进行深度阅读?首先是阅读元素分拆和关联。个人知识图普化是实现深度阅读的不错选择,资源整合是导引深度阅读的关键,这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的思想。先分类,再关联,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本身,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