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生存指南

过年前一篇长文让城市里的中年人心有戚戚焉,昨晚给懒得看全文的小苏复述了这个事件。

南方女婿拗不过年过60的东北岳父,面对小感冒,不隔离、不穿衣保暖、也没有及时就医。后来辗转五家医院,经历找人找床位、上氧气机、进ICU、买血浆、插呼吸机、弥留之际、太平间风波……

历时只短,经历了几次心里起伏,过程中小家庭面对的代际矛盾、医疗资源紧张、医患关系、亲戚关系、急用资金、遗言时刻……代入感极强,碎片阅读时代,一篇2万多字的文章刷了一天的屏足以说明多少人感同身受。

白描很好,触动每个人的画面都不一样,各有所思。Sue看的过程中,紧紧抱住了自己的保温杯,流感在的时候,有些小事可以做的,比如穿衣保暖,不喝冻水,带上口罩,接种疫苗,自打小时候打完一系列疫苗之后,我们再也没有接种疫苗的习惯,事实上,13价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国内都有,再不济,口罩随身带着,家有老人小孩注意隔离。

虽然作为保险从业者,看完这篇文章,Sue倒想提醒各位看了这篇文章,不要条件反射地冲动给年过半百的父母买医疗、大病险,尤其是网上投保,因为,有比之更重要的事情:

1父母保单一定能买到吗?

原文

我问:“当初为什么没有给爸爸买一份”

夫人:“他的医保卡给爷爷奶奶开过药,保险公司出险后有可能拒赔,所以就没买”

Sue昨天发了这个截图,居然不少朋友问及医保卡的确被家人借用过,甚至买过三高药,如何是好?

医保卡买药是医保福利之一,每个月缴纳的医保会有一定比例存入医疗卡中,当储蓄卡用,挂号、买药都可以刷医保卡,当是一个小钱罐。但买药都会录入医保系统,意味着,保险公司是能够查到有效记录,而尤其买过高血压、糖尿病等药物的话,投保时保险公司以此作为佐证拒保是有可能的,哪怕口头解释是借用给他人买药,保险公司也大概率会以诚信而拒保。

上文为何说不能病急乱投医地在网上投保,投保有健康告知的诚信原则,但网上投保你不一定会很清晰地被提醒,如果盲目投保,很可能如文中夫人所言,出现出险后扯皮的事件,只怕徒增烦恼。

所以,给父母投保前,要先对父母的健康状况有了解,看清保险条款和健康告知再进行。

另外,文中姥爷入院有几个数字Sue记得很清楚,ICU一天2万,人工肺开机6万,医疗转机一趟50万,救护车10元/公里,治疗是和时间赛跑。

比起以上这些都不一定在社保赔付范围内,商业医疗保险的确能够转嫁以上的财务负担,当然,我说的是高端医疗险。但是,也并非没有硬伤,赔付金报销流程可能跑不过时间,如姥爷从进ICU到离开15天的时间,市面上商业保险只能事后报销,而这过程中,是需要家中余款作为应急之用的。而作者是著名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年轻有为事业有成,收入应该碾压全国99%的人,最后家里的余钱在顶级医院的ICU里面也只能撑几十天……

这就是为什么Sue说不能着急忙慌地乱投保,保险在理财金字塔的基础底端,需要配置是无疑的。重疾险也好、医疗险也好,在这个案子上,姥爷最后的末期肺炎已是重疾之一,如果没过生存期,直接进入身故赔偿,这是重疾险覆盖的;而上文提到的门诊、住院、插管、人工肺等等,都是高端医疗险覆盖的范围。

但Sue想提醒的是,保险终究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这个案子特殊,重疾很少遇到如此紧急的情况,再凶险的癌症,从确诊到离开,也会有2-3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重疾险对于转移家中财务负担有很大的缓解作用。

但高端医疗险说到底是消费险,如果一年无事则保费打水漂,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在紧急就医的情况下,一笔急用的家庭备用资金可能更迫在眉睫。

2白天买茅台,晚上杆杠炒币?

这是理性的女婿盘算家中账面时说的一句话,当然,我理解为玩笑话了。中产家庭,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想到卖房腾出钱的境地,而股票的钱、数字钱包里的钱,市场好时减仓套现是最幸运的事;市场不好时,割肉也得把现金腾出来不是。

家庭的充足的医疗周转金在这个时刻就即为重要,这也是给Sue一个提醒,前段时间在做投资风险测试,会发现自己投资的资金占比很高,虽然家里还没有孩子,但需要调整资金比重了,比如放入短期理财基金、申请1-2张大额信用卡,紧急的时候周转大有用处。

但根本不是以上,根本是年将到中年的我们,更要有竞争力的收入(不仅仅是工资),开源节流很重要。

说完这话,Sue默默地把买包包的钱放入0700,当存钱了。

看完文章,我也记住了几个人,帮忙找医院找床位的朋友,从老家赶过来帮忙的二姑二姑父,估计也只有中国家庭能做到如此。

中国家庭是互助式的关系,以前跟小苏总讨论过,结婚给礼金、生病给慰问金、去世给奠银……这些习惯说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互助的习惯,一家有事,亲戚资金上或者人力上帮忙。80后或者90后,独生子女多,渐渐地多了三代不认识的情况。再加上互联网的覆盖,人情关系在我们身上显得很不重要。

我倒不像文中作者那样想不让自己小孩学医。我会把我和小苏爱交友的传统教于他,出外靠朋友,多跟亲戚唠。互助式的中国家庭关系,在关键时刻,是这一整篇文中最暖心的片段。

趁过年,别再吐槽催婚催生娃的七大姑八大姨了,她们的关心是我们的软肋。

4锻炼身体、接种疫苗

不展开了,字面意思,疫苗接种内地能排上的排上,有条件赴港接种也是好事。

最后的最后,说回Sue的本行,保险,它从来就是用来抵御风险的工具,但不是全部。多储蓄、多理财、多做好风险配置、多认识朋(yi)友(sheng)。

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