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發讀書app 要讓閱讀變得更簡單有趣

阿里發讀書app 要讓閱讀變得更簡單有趣

6月11日,第一時間得知阿里巴巴發佈“天貓讀書”後,我就下載了這款讀書APP,想從用戶和產業兩個角度來看,在這個並不“新”的市場下,天貓讀書如何破局?

天貓讀書初體驗:操作方便,有待完善

界面比較簡潔,書城極少涉及當下的網絡通俗文學,而是出版圖書電子化的圖書平臺。點進其中一本推薦圖書中,除了閱讀APP中常見的目錄、明暗程度、字體大小等信息,天貓讀書把讀者的“評論”放在了醒目的位置。不僅方便用戶評論圖書,還能在圖書信息中看到其他用戶的精華評論。

圖書付費屬於一次性購買,試讀內容篇幅不短,足夠用戶確定是否喜歡內容後再進行付費。點擊“購買”按鈕後,自動跳轉到淘寶APP中的阿里文學官方商城進行購買。購買之後,圖書會同步顯示在天貓讀書的APP書架上。當然,在淘寶平臺上搜索“書名+電子書”也可以直接購買。

阿里發讀書app 要讓閱讀變得更簡單有趣

總體來說,試讀和購買的節點設置不會影響閱讀體驗和對書籍內容的判斷,購買相對方便,而且能看出平臺與中信、噹噹等多家出版商、渠道都有合作,有相應優惠。不過也能看出,還有很多功能需要完善,比如圖書的類目與數量的進一步豐富;再比如阿里文學一直看中的讀者與作者在信息上的反饋系統。

後入局的天貓讀書,優勢在哪裡?

從時間的角度上來看,天貓讀書好像一點也不佔優勢。亞馬遜、京東、掌閱、微信等早已入局,並且推出硬件、閱讀APP、走線上付費。可是細細想來,天貓讀書又和以上不太一樣。

首先是淘寶、天貓的大眾向品牌認知度高,兩個入口流量巨大。

其次,目前看來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天貓讀書要做圖書細分市場裡的淘寶平臺。各家出版商、渠道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賣自己的電子書,鼓勵整個行業的從業者對電子書進行出版、分發、發行。平臺為電子書提供一個溫床,反之,從業者們也會按照實際需求給出自己的建議,不斷優化天貓讀書的性能。這件事恐怕只有阿里巴巴能做。

最後,市場有痛點。一本書是紙質版還是電子版通常是由版權方、出版商或者平臺決定的。但事實上,在不同的場景下,用戶需求的改變才是核心。比如在家和出差兩個場景中,我讀的是同一本書,可是在家我讀紙質書,出差我讀電子書更方便,這時候我對內容的載體需求變了,進而影響市場供給。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有什麼,我才能讀到什麼。

如果天貓讀書憑藉阿里文學的背景,可以促進電子書領域的發展,真正的電子書市場才會開啟。這一點,在上文提到的眾多公司中,亞馬遜有類似的操作,憑藉kindle硬件作為切入。與亞馬遜不同的是,以APP為載體,更為簡單也更加容易推廣。好的閱讀體驗,便捷是重要的衡量標準。

天貓讀書與阿里文學的協同

剛才說到阿里文學,就不得不提天貓讀書與阿里文學的協同效應。

阿里文學CEO宇乾表示,在互聯網時代流量和內容是交替上升,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依託阿里生態,阿里文學將堅定不移地走有戰略縱深的文娛生態路線和建立文學產業的基礎設施。

可以說,天貓讀書是阿里文學的重要承載。兩年前,阿里文學佈局原創IP,進行IP孵化。現在有超過30部的阿里文學作品影視化、漫畫化、遊戲化,因為優酷、UC遊戲等版塊是承載IP衍生的重要渠道,而現在,天貓讀書也是。至此,阿里文學完成了在數字閱讀(通俗文學及嚴肅文學)、原創內容培育及IP衍生三大領域的佈局。

另一方面,天貓讀書是阿里文學在數據和信息上的重要填補。

“天貓讀書將致力於通過數據化運營的方式幫助讀者享受到更方便和暢快的內容服務。同時將數據反哺給內容創作者,幫助他們進行更精準的內容創作。”宇乾如是說。

阿里想要打造數字文學,除了書旗小說、妙讀等,以天貓讀書為代表的“嚴肅文學”不可或缺。而且,出版讀物同步電子書數據,可以更直觀的反饋市場數據以及讀者評論、喜好,有助於“閱讀大數據”的豐富。

天貓讀書會給哪幾方帶來影響?

上文我們也說到,天貓讀書作為電子書平臺會直接促進電子書市場的發展。直接為出版商提供了電子書發展平臺和渠道。從而進一步影響用戶的閱讀習慣,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用戶閱讀需求。

另一方面,對阿里新零售戰略下的圖書市場造成影響。阿里文學官方也曾表示,在經歷傳統書店經營的1.0時代和加入咖啡、手作等內容的書店2.0時代後,書店經營也將迎來大數據3.0時代。那麼,數字閱讀的普及可能會進一步影響線下圖書市場,具體什麼樣的改變,我們還無法估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書籍的數字化變革已經是進行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