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考——科举作弊有多严重,只有三个人合格

唐穆宗长庆元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齐聚京城长安,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

通过考试者将获得进士的身份。
古代的高考——科举作弊有多严重,只有三个人合格

在唐代,有了这层身份之后,进士们会去参加吏部的铨选。

如果说科举考试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笔试,铨选就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面试。

面试合格者便可以授予官职,从此步入仕途。因此,科举考试对普天之下的文人来说,实为人生的转折点,其意义比如今的高考还要重要。
古代的高考——科举作弊有多严重,只有三个人合格

但偏偏在如此一场关系众人命运的考试里,却出现了暗箱操作、高官请托、重金贿赂等极其不公平的朝廷高层集体舞弊现象。

(大雁塔,唐代进士都要在这里题写名号,“雁塔题名”是唐人最引以为豪的人生经历之一)

一、主考官暗箱操作、众多高官子弟名列榜单长庆元年,主持科举考试的是礼部侍郎钱徽、以及右补阙杨汝士。科举榜单公布之后,一共十四人入选。

十四人中,有几位高官子弟的名字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第一个是郑朗,当朝谏议大夫郑覃之弟,唐德宗朝宰相郑珣瑜之子。
古代的高考——科举作弊有多严重,只有三个人合格

第二个是裴譔,宰相裴度之子。

第三个是苏巢,中书舍人李宗闵之女婿。

最后一个是杨殷士,主考官杨汝士之弟。

正在京城百姓纷纷议论这几个人的敏感身份时,唐穆宗接到了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的一封奏折。

段文昌在奏折中直言不讳地对皇帝说:今年的科举考试,非常不公平,录取的十四个人中,大多是浮夸之辈,没有真才实学,都是靠打通各种关节,才最终通过了考试。

希望唐穆宗彻查此案。
古代的高考——科举作弊有多严重,只有三个人合格

二、复试结果让穆宗大吃一惊,合格率不及四分之一唐穆宗下令彻查,命令中书舍人王起、以及知制诰白居易组成复试小组,重新面试榜单中的十四个人。

复试的结果让穆宗大吃一惊:只有三人勉强合格,比例还达不到四分之一。

此比例一出,举国哗然,最为严肃的公务员考试竟然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舞弊现象。

感觉到让朝廷蒙羞的唐穆宗大怒,下令将钱徽贬往距离京师二千九百四十八里的江州担任刺史,李宗闵贬往距离京师一千六百六十二里的剑州担任刺史,杨汝士则被贬为开江县令。

三、穆宗不知道的背后真相:宰相、翰林学士递条子,集体蒙蔽皇帝案件虽然告一段落,但其实背后的真相唐穆宗并不知情。

为什么段文昌会突然上奏揭发科举舞弊呢?为什么唐穆宗会相信段文昌所言呢?原来段文昌自己也有问题。
古代的高考——科举作弊有多严重,只有三个人合格

段文昌在担任四川节度使之前,曾在朝中担任宰相。大多数高官都有些特殊爱好,这就方便了底下的人投其所好。

段文昌最喜欢的就是舞文弄墨,文人喜欢的东西他都爱。

前任刑部侍郎杨凭之子杨浑之为了科举中第,把自己家中所珍藏的名人字画全都送给段文昌,希望段文昌能够从中帮忙。

段文昌得了好处之后,便当面向钱徽保荐杨浑之,后来又给钱徽写信,希望钱徽能够开开后门,把杨浑之录取了。

但段文昌这个家伙当宰相习惯了,又抠门的不行,杨浑之送给他的那些个珍玩字画,他一件也没舍得给钱徽,事情的结果就是杨浑之落榜了。

唐穆宗时科举考试高层集体舞弊,复试结果令人震惊:仅三人合格(段文昌,曾任翰林学士,唐代名臣)除去段文昌之外,翰林学士李绅也曾给钱徽递过条子,希望能够录取一个叫周汉宾的举子。
古代的高考——科举作弊有多严重,只有三个人合格

唐代后期的翰林学士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们都是皇帝身边最亲信的大臣,地位和宰相差不多,皇帝有什么事情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

但李绅和段文昌一样,只有口头请求,没有实际好处,所以周汉宾也落榜了。

段文昌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便上疏告发钱徽舞弊。

唐穆宗在接到段文昌的告发之后,曾经向李绅、李德裕、元稹等翰林学士询问此事是否属实。

李绅由于自己的请托失败了,力证段文昌所言不虚。李德裕因为李宗闵曾经弹劾自己的父亲而怀恨在心,元稹也因为与李宗闵在晋升官职之时有过矛盾,所以穆宗身边最为亲信的翰林学士们,集体蒙蔽皇帝,都说钱徽确实有暗箱操作——这才有了后来的复试及其处罚结果。

唐穆宗时科举考试高层集体舞弊,复试结果令人震惊:仅三人合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