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个月前,阜阳的这对父子3天“抢”回了400万!

葛浩新,是咱们阜阳第一个规模化流转土地种粮的人,也是安徽省首个年粮食产量超万吨的种粮大户。六十年代出生的老葛,从小就经常吃不饱,15岁之前甚至都没吃过一碗白面,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地里长出吃不完的粮食。受到葛浩新影响,他的儿子葛翔也学起了农业。于是,父子俩一起搭档搞种植,一共有西湾、九龙等5个基地,6000多亩。

西湾基地,是五个基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有1800多亩。正在作业的9台收割机刚刚下地干了一个小时,就被葛翔突然紧急叫停。

就在一个月前,阜阳的这对父子3天“抢”回了400万!

刚割完的地,麦茬超出了标准,临近水沟边也留了好多麦子,葛翔认为机手们不认真,可机手们却也叫苦不迭,觉得麦茬超标,是因为地不平,而靠近河沟的麦子,土质松软害怕翻车,所以不敢割的太多,双方争执不已,谁也不肯让步。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葛翔的父亲,葛浩新赶了过来,三言两语就化解了这个难题,他做了什么呢?

就在一个月前,阜阳的这对父子3天“抢”回了400万!

麦茬高高低低,老葛只看一眼,就指出是机手们割麦的方向不对。原来老葛家的麦是南北向种的,而机手们是东西向割的,机器自然会跳,所以导致割不平。

找到了问题所在,老葛还提出,给专门割沟边麦子的机手一亩再加20元。老葛的一番话说的大家心服口服,一场风波,就被老葛轻轻松松化解了。

就在一个月前,阜阳的这对父子3天“抢”回了400万!

还记得从5月中旬开始,咱们阜阳连降大雨,让九龙基地1300多亩麦子,倒伏近百分之八十,这么大面积的倒伏是老葛近10年来都没遇到过的。

倒伏不仅能造成小麦的减产,而且机械化收割费用也会相应增加。连续阴雨造成九龙基地小麦倒伏的意外状况,让葛浩新今年能否丰收成了未知数。

就在一个月前,阜阳的这对父子3天“抢”回了400万!

2018年6月6号雨停后,九龙基地倒伏的麦子开始收割了。虽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结果还是令他很失望。麦子倒伏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大部分麦粒不够饱满,今年这块基地肯定是亏了。

于是老葛迫切的想知道,同时收割的另外那2个基地情况如何。让人欣慰的是,另外两个基地麦子的质量和产量都超出了预料,亩产达到900斤,老葛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了。到了6月8号晚上,

6000多亩小麦,价值400多万元,终于赶在降雨前全部归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