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合規的道德本質

企業合規,是指企業的經營活動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商業倫理、社會道德。企業的合規管理,是指企業為了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上述要求,而採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經營行為。

企業合規,其本質是企業的道德品格;企業的合規問題,本質是企業的道德問題;企業的合規管理,本質是企業的道德風險防範。

1

企業合規的源起

在西方,企業合規這一話題第一次被企業界和公眾廣泛關注是在上世紀70年代。

1976年,當時美國最大的飛機制造公司和軍火供應商洛克西德公司被曝通過向日本政要行賄來對日銷售產品,涉案金額達1000多萬美元。

論企業合規的道德本質

參議院全國公司調查委員會隨後進行的調查發現,通過僱傭中間人向決策者行賄的手段,被洛克西德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西班牙、巴西和菲律賓等國普遍使用。隨後,在參議院全國公司調查委員會實施的一項特赦計劃中,有400多家美國公司承認曾為發展業務而向海外相關人員支付過可疑款項,這極大地震驚了美國政府和公眾。

這一事件,直接促使了1977年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的出臺。

隨後,巴林銀行事件、安然事件、世通公司事件等一系列因公司或公司職員違反商業道德而導致公司崩潰破產的案例,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企業道德與合規的重要性。

人們開始反思企業經營、管理和良好發展所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即如何在企業文化中強化道德與合規,以平衡片面、過度地追逐利潤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危機。

2002年,美國國會高票通過了《薩班斯法案》,對企業治理、會計執業監管、證券市場監管等作出了眾多新的規定。

論企業合規的道德本質

《薩班斯法案》所建立的法律合規模式,超越了過去以規則為基礎的模式,通過直接與企業管理機構董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對話,來促使他們承擔起企業健康發展的責任,確保經營管理決策和企業文化更側重於道德倫理結果,而不僅僅侷限於遵守法律規定。

2002年,美國公司首次出現“首席道德與合規官”,由公司董事會任命,向董事會彙報,全面負責企業的道德與合規政策的制定、管理和執行。目前,全球大型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大多都設立了“首席道德與合規官CECO”或“首席合規官CCO”。中國的華為公司也成立了道德委員會,作為企業合規管理的頂級決策機構。

各國政府和相關國際組織也在加大促進企業合規反腐的力度。2009年12月,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和透明國際組織聯手製定了《反腐敗第十項原則報告指引》,在總結眾多跨國公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企業撰寫合規反腐報告的框架。此外,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成立了第十項原則專家組,即反對企業商業腐敗原則的專家組,推進全球企業合規反腐。

2

合規的道德本質解析

所謂道德,是指人類不斷探求蘊含在宇宙萬物中的“道”的內容,並在意識、言語和行動中力求貫徹之的品性。而所謂合規,是指人類在從事各種活動時遵從規則之品性。

這裡的“規則”涵蓋法律、制度和規範,以及人類為保持其善良品性應普遍遵循的義務要求。因此,“道”既是道德的實質,也是合規的實質。但在中國文化中,由於受到固有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影響,談“道德”更多適用於個人和家庭,談“合規”更多適用於企業和國家。

筆者認為,人為地將“合規”與“道德”分開,不僅抹殺了它們共同的“道”的本質,對個人和企業也產生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和危害後果:一是道德失去了規則內容,無法真正落地,陷入空談;二是規則失去了道德指引,無法達到真正的約束效果;三是“合規”與“道德”將共同處於虛置狀態,無法看到它們是事物“一表一里”的本來面目。

筆者主張合規的“道德”本質,其具體內涵包括

① 合規是遵從“規則”之品性,道德是遵守“道”之品性,兩者本質完全一致;

②“道德”側重表明規則的遵守意識和內容,“合規”側重表明規則的遵守載體和行動,它們分別是行動的開端和行動的過程,互為一體;

③ 企業以追求利潤為核心任務和基本目標,但利潤源頭是員工對企業道德人格的認同和制度遵從,而不只是某個客戶;

④ 企業是個人之集合體,企業不合規的行為根本上是員工違反道德操守的行為;反之,企業員工違反道德的舉止,也會成為企業合規管理的陷阱。

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西方哲學家康德也說過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是“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中外的思想先哲共同揭示了人類與萬物的同一性。人類生活在浩渺的宇宙中,只是宇宙的微小分子,但宇宙中萬事萬物的規則和人類心性一脈相承。

因此,人類要從認識自己內心的道德律出發,去解開“萬物一體之仁”的真理,使個人心性和宇宙之道相吻合,由此達至身心意完全統一。所以,無論是合規,還是道德,既是源自事物的規律,也是源自人類的良知。

明代大儒王陽明講的“致良知”,實際就是天地萬物的最高規則,不僅對於個人和企業,對於國家乃至人類,都是完全適用的。認清合規的“道德”本質,其重大意義在於:

合規不是強加的義務,是企業的內在需求,因此合規需要自覺。

合規以守住底線為根本,以確保企業安全為宗旨,因此合規需要自律。

合規永遠沒有最完美的標準,因此合規需要堅持。

3

相關觀點之辨析

對合規的道德本質存在的認識分歧,深層次反映了人們對“道”與“利”關係的不同認識。簡言之, “道”與“利”之間,是統一關係?還是對立關係?

認可合規的道德本質的觀點,實際上是認可“道”和“利”是統一的,“利”在道中取;反之,否認合規的道德本質的觀點,則是認為“道”和“利”是對立的,“利”向道外求。

論企業合規的道德本質

以上第一種情況,認可“道”是天理,也符合人類之天性,範圍無限擴大,其中產生的“利”也是無限的,是正當利益。

第二種情況,“道”代表天理和人類的心性,但認為道中無利,謀利行為背道而馳,所取之利也是不正當利益。

筆者認為,“道”和“利”應當是統一的,兩者的本質都是天理,也是人類的心性。“道中取利”符合天理;道外求利,必定不擇手段去逐利,為天理所不容。

在人類前現代時期,盛行傳統的財富觀,中國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重義輕利”等觀念,西方社會則流行避世的修道主義,認為財富是得救的障礙,人應該像逃避魔鬼一樣逃避錢財等。這些觀念在人類步入現代社會後土崩瓦解。

我國南宋時一位哲學家叫葉適,他對待“義利之辯”,主張“義利並舉”、“通商惠工”和“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耳”等。這些思想對於溫州一代商人的培育、對溫州商業文明的塑造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經濟已走向全球化,貿易讓地球變得越來越小,規則也逐步趨於統一。但是,義利之爭並未停息,而且已經從個人、組織之間的爭論,上升為國家層面。比如,近來爆發的全球貿易問題,美國與世界多個國家發生嚴重的貿易摩擦,實際上深層次涉及“義”和“利”的問題。

各國都有各國的規則,世界也有多數人認同的貿易規則,這些規則的背後是追求貿易公開透明、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道”,而不是一方凌駕於多方的霸道規則。同時多數國家認同,全球財富的穩定增長取決於多方的合作共贏,而不是某一方的領導或指揮。所以,表面上的國家貿易摩擦,深層次是國家政治理念和政府執政思想的衝突,所產生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

在這裡,筆者舉一例子加以說明。2010年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再度崛起,是一個“義利統一”的典型例證。

帶領日航公司走出破產困境的正是一手創辦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日本著名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

論企業合規的道德本質

在日本航空公司即將面臨破產的時候,年屆80歲高齡的稻盛和夫經日本首相的邀請,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再度出山,帶領日航公司於2010年2月開始破產重建。到了2011年3月,歷時424天,稻盛和夫領導下的日航公司,創造了歷史上空前的1884億日元的利潤。

而且僅一年時間,日航就做到了三個世界第一:一是利潤世界第一;二是準點率世界第一;三是服務水平世界第一。

其中的秘密,首要的是稻盛和夫給日航全體員工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出任日航董事長已經快80歲,一生與日航沒有什麼關係,卻不願意領一分錢的工資,還冒著個人聲譽晚節不保的風險,這對於日航的員工來說,是巨大的精神鼓舞,也成為日航能夠再度崛起的重大動力。

第二個原因,稻盛和夫認識到不能讓日航這樣的大企業倒閉,不能讓它嚴重影響日本經濟,這樣會使很多人失去工作機會,很多家庭因此會陷入窘境,失去幸福。這樣的善念,促使稻盛和夫重新出山。從日航的奇蹟般的成功,可以看出道德的巨大力量。也正是因為這種道德的力量,讓日航公司的管理全面改善,徹底改變了企業過去的官僚文化,縮短了管理鏈條,大幅提升了經營效率。管理者和員工真正做到了同心同德,企業自然實現了日新月異的發展。

反過來,我們可以看到將“道”和“利”分離的惡果。2018年5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道德淪喪是當前經濟滑坡的根本原因》。

文章先從列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開始。它說:

從2007年開始,就判斷明年經濟將是最差的一年。包括:“2008年是中國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2009年將成為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1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最複雜的一年”;“2012年可能是最困難但也最有希望的一年”、“2013年可能是中國最困難的一年”;“2014年將是最困難一年”;“2015年是中國經濟運行相對最困難的一年”;“2016年可能是最困難一年,大家要準備過苦日子”;所以,其實真相是:經濟一年比一年差!

評論文章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源在於一種中國式思維:私下好處、不懂感恩、不守規矩。這種思維導致社會喪失了最基本的東西:信任。一旦社會參與者失去了原則和底線,人與人的基本信任都沒有了,因為沒有信任,老闆不相信員工,員工也不願付出;因為缺乏誠信,我們無法生產出世界名牌;因為只想賺快錢,我們的產品永遠只會山寨。

文章振聾發聵地警示:與其說我們遇到了幾十年一遇的經濟危機,還不如說我們遇到了千年難逢的人性危機——信任危機。因此,重塑我們國家民眾的規則意識、契約精神,是重新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阻止經濟下滑、振興企業和國民經濟的根本良方,對於企業而言,就是要建立它的合規戰略,合規不能停留於某項具體工作或某個內設部門,必須成為企業發展的根本戰略,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

綜上,認識到企業合規的道德本質,目的是讓企業自覺確立合規戰略,重塑自身的道德品格,使企業作為一個“法人”能夠實現持久健康的發展。這一點不僅對於企業長遠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對於當下中國企業如何更好地應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市場競爭挑戰,也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