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合规的道德本质

企业合规,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商业伦理、社会道德。企业的合规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上述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经营行为。

企业合规,其本质是企业的道德品格;企业的合规问题,本质是企业的道德问题;企业的合规管理,本质是企业的道德风险防范。

1

企业合规的源起

在西方,企业合规这一话题第一次被企业界和公众广泛关注是在上世纪70年代。

1976年,当时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和军火供应商洛克西德公司被曝通过向日本政要行贿来对日销售产品,涉案金额达1000多万美元。

论企业合规的道德本质

参议院全国公司调查委员会随后进行的调查发现,通过雇佣中间人向决策者行贿的手段,被洛克西德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西班牙、巴西和菲律宾等国普遍使用。随后,在参议院全国公司调查委员会实施的一项特赦计划中,有400多家美国公司承认曾为发展业务而向海外相关人员支付过可疑款项,这极大地震惊了美国政府和公众。

这一事件,直接促使了1977年美国《反海外腐败法》FCPA的出台。

随后,巴林银行事件、安然事件、世通公司事件等一系列因公司或公司职员违反商业道德而导致公司崩溃破产的案例,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企业道德与合规的重要性。

人们开始反思企业经营、管理和良好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在企业文化中强化道德与合规,以平衡片面、过度地追逐利润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机。

2002年,美国国会高票通过了《萨班斯法案》,对企业治理、会计执业监管、证券市场监管等作出了众多新的规定。

论企业合规的道德本质

《萨班斯法案》所建立的法律合规模式,超越了过去以规则为基础的模式,通过直接与企业管理机构董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对话,来促使他们承担起企业健康发展的责任,确保经营管理决策和企业文化更侧重于道德伦理结果,而不仅仅局限于遵守法律规定。

2002年,美国公司首次出现“首席道德与合规官”,由公司董事会任命,向董事会汇报,全面负责企业的道德与合规政策的制定、管理和执行。目前,全球大型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大多都设立了“首席道德与合规官CECO”或“首席合规官CCO”。中国的华为公司也成立了道德委员会,作为企业合规管理的顶级决策机构。

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也在加大促进企业合规反腐的力度。2009年12月,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透明国际组织联手制定了《反腐败第十项原则报告指引》,在总结众多跨国公司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撰写合规反腐报告的框架。此外,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了第十项原则专家组,即反对企业商业腐败原则的专家组,推进全球企业合规反腐。

2

合规的道德本质解析

所谓道德,是指人类不断探求蕴含在宇宙万物中的“道”的内容,并在意识、言语和行动中力求贯彻之的品性。而所谓合规,是指人类在从事各种活动时遵从规则之品性。

这里的“规则”涵盖法律、制度和规范,以及人类为保持其善良品性应普遍遵循的义务要求。因此,“道”既是道德的实质,也是合规的实质。但在中国文化中,由于受到固有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谈“道德”更多适用于个人和家庭,谈“合规”更多适用于企业和国家。

笔者认为,人为地将“合规”与“道德”分开,不仅抹杀了它们共同的“道”的本质,对个人和企业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后果:一是道德失去了规则内容,无法真正落地,陷入空谈;二是规则失去了道德指引,无法达到真正的约束效果;三是“合规”与“道德”将共同处于虚置状态,无法看到它们是事物“一表一里”的本来面目。

笔者主张合规的“道德”本质,其具体内涵包括

① 合规是遵从“规则”之品性,道德是遵守“道”之品性,两者本质完全一致;

②“道德”侧重表明规则的遵守意识和内容,“合规”侧重表明规则的遵守载体和行动,它们分别是行动的开端和行动的过程,互为一体;

③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核心任务和基本目标,但利润源头是员工对企业道德人格的认同和制度遵从,而不只是某个客户;

④ 企业是个人之集合体,企业不合规的行为根本上是员工违反道德操守的行为;反之,企业员工违反道德的举止,也会成为企业合规管理的陷阱。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西方哲学家康德也说过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是“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中外的思想先哲共同揭示了人类与万物的同一性。人类生活在浩渺的宇宙中,只是宇宙的微小分子,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规则和人类心性一脉相承。

因此,人类要从认识自己内心的道德律出发,去解开“万物一体之仁”的真理,使个人心性和宇宙之道相吻合,由此达至身心意完全统一。所以,无论是合规,还是道德,既是源自事物的规律,也是源自人类的良知。

明代大儒王阳明讲的“致良知”,实际就是天地万物的最高规则,不仅对于个人和企业,对于国家乃至人类,都是完全适用的。认清合规的“道德”本质,其重大意义在于:

合规不是强加的义务,是企业的内在需求,因此合规需要自觉。

合规以守住底线为根本,以确保企业安全为宗旨,因此合规需要自律。

合规永远没有最完美的标准,因此合规需要坚持。

3

相关观点之辨析

对合规的道德本质存在的认识分歧,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对“道”与“利”关系的不同认识。简言之, “道”与“利”之间,是统一关系?还是对立关系?

认可合规的道德本质的观点,实际上是认可“道”和“利”是统一的,“利”在道中取;反之,否认合规的道德本质的观点,则是认为“道”和“利”是对立的,“利”向道外求。

论企业合规的道德本质

以上第一种情况,认可“道”是天理,也符合人类之天性,范围无限扩大,其中产生的“利”也是无限的,是正当利益。

第二种情况,“道”代表天理和人类的心性,但认为道中无利,谋利行为背道而驰,所取之利也是不正当利益。

笔者认为,“道”和“利”应当是统一的,两者的本质都是天理,也是人类的心性。“道中取利”符合天理;道外求利,必定不择手段去逐利,为天理所不容。

在人类前现代时期,盛行传统的财富观,中国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轻利”等观念,西方社会则流行避世的修道主义,认为财富是得救的障碍,人应该像逃避魔鬼一样逃避钱财等。这些观念在人类步入现代社会后土崩瓦解。

我国南宋时一位哲学家叫叶适,他对待“义利之辩”,主张“义利并举”、“通商惠工”和“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等。这些思想对于温州一代商人的培育、对温州商业文明的塑造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经济已走向全球化,贸易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规则也逐步趋于统一。但是,义利之争并未停息,而且已经从个人、组织之间的争论,上升为国家层面。比如,近来爆发的全球贸易问题,美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发生严重的贸易摩擦,实际上深层次涉及“义”和“利”的问题。

各国都有各国的规则,世界也有多数人认同的贸易规则,这些规则的背后是追求贸易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道”,而不是一方凌驾于多方的霸道规则。同时多数国家认同,全球财富的稳定增长取决于多方的合作共赢,而不是某一方的领导或指挥。所以,表面上的国家贸易摩擦,深层次是国家政治理念和政府执政思想的冲突,所产生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在这里,笔者举一例子加以说明。2010年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再度崛起,是一个“义利统一”的典型例证。

带领日航公司走出破产困境的正是一手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日本著名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

论企业合规的道德本质

在日本航空公司即将面临破产的时候,年届80岁高龄的稻盛和夫经日本首相的邀请,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再度出山,带领日航公司于2010年2月开始破产重建。到了2011年3月,历时424天,稻盛和夫领导下的日航公司,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

而且仅一年时间,日航就做到了三个世界第一:一是利润世界第一;二是准点率世界第一;三是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其中的秘密,首要的是稻盛和夫给日航全体员工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出任日航董事长已经快80岁,一生与日航没有什么关系,却不愿意领一分钱的工资,还冒着个人声誉晚节不保的风险,这对于日航的员工来说,是巨大的精神鼓舞,也成为日航能够再度崛起的重大动力。

第二个原因,稻盛和夫认识到不能让日航这样的大企业倒闭,不能让它严重影响日本经济,这样会使很多人失去工作机会,很多家庭因此会陷入窘境,失去幸福。这样的善念,促使稻盛和夫重新出山。从日航的奇迹般的成功,可以看出道德的巨大力量。也正是因为这种道德的力量,让日航公司的管理全面改善,彻底改变了企业过去的官僚文化,缩短了管理链条,大幅提升了经营效率。管理者和员工真正做到了同心同德,企业自然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反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将“道”和“利”分离的恶果。2018年5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道德沦丧是当前经济滑坡的根本原因》。

文章先从列举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开始。它说:

从2007年开始,就判断明年经济将是最差的一年。包括:“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2009年将成为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最复杂的一年”;“2012年可能是最困难但也最有希望的一年”、“2013年可能是中国最困难的一年”;“2014年将是最困难一年”;“2015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相对最困难的一年”;“2016年可能是最困难一年,大家要准备过苦日子”;所以,其实真相是:经济一年比一年差!

评论文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一种中国式思维:私下好处、不懂感恩、不守规矩。这种思维导致社会丧失了最基本的东西:信任。一旦社会参与者失去了原则和底线,人与人的基本信任都没有了,因为没有信任,老板不相信员工,员工也不愿付出;因为缺乏诚信,我们无法生产出世界名牌;因为只想赚快钱,我们的产品永远只会山寨。

文章振聋发聩地警示:与其说我们遇到了几十年一遇的经济危机,还不如说我们遇到了千年难逢的人性危机——信任危机。因此,重塑我们国家民众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是重新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阻止经济下滑、振兴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根本良方,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要建立它的合规战略,合规不能停留于某项具体工作或某个内设部门,必须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综上,认识到企业合规的道德本质,目的是让企业自觉确立合规战略,重塑自身的道德品格,使企业作为一个“法人”能够实现持久健康的发展。这一点不仅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对于当下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竞争挑战,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