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辛大师谈中华文明源头:苏美尔族群的神秘出现

天辛大师谈中华文明源头:苏美尔族群的神秘出现

亚洲历史发端苏美尔。

历史分为文字记载的和考古研究的两种,而现代人对人类生活前3500年的了解完全依靠考古记录,因为在距今5000年稍多一点的时间之前,人类虽留下了许多遗物,但没有文字证明。然而,公元前32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一个叫做苏美尔的地区,人们发明了文字。有了文字,就可把言语记录下来,当代学者也可藉此了解古代男男女女的所作所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开始了”。

令人惊奇的是,在苏美尔人的古老典籍中,我们能找到与现代星相图几乎毫无二致的图案。难道他们在当时就已发明了现代的测绘仪器?人们一般总是从两个方向来追寻远古的历史,一个是沿着众多神话提供的线索来进行追踪,因而人类有了神的历史渊源;一个则是沿着文化典籍展示的文明更迭的轨迹来进行跟踪,因而人类有了人的历史发展。因此,各种各样的考古成果,往往不是证明了神的预言就是证实了人的假想。事实上,所有从人类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意义主要就在于:对远古历史空缺能够进行某种形式的填补。也许不少文物的确能够发挥连接历史片段的作用,而更多的文物则只是标示着历史片段的现实存在,从而留下一片历史的朦胧,甚至历史的神秘。

苏美尔人是从何处来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呢?一个可能性是从伊朗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来,因为出土的苏美尔人的最早的建筑物,是按照木结构原理建造的,而木结构建筑通常只是在树木茂密的山区才被广泛采用,不过,这与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却发生了矛盾;另一个相反的可能性,则是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来到这大河入海的地方,可是,在苏美尔女王舒伯—亚德的陪葬品之中,却只有一金一银各长约0.6米的,只能在幼发拉底河上航行的小船模型。

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以在从阿富汗山区到印度河谷的居民之中,来寻找到苏美尔人的踪迹,这一区域大约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东将近2500公里的半径以内。这个假设似乎很快就得到了考古学者的证明,因为在印度河河谷发掘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古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之中,有几个长方形的印章,无论从制作外观上,还是从图案风格上,看起来都与吾珥古城遗址中被挖掘出来的十分相似。但是,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是:在远古时代,一个古老的民族或国家,有没有可能全部迁徙到一个远在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时既没有在民族神话中留下一丝线索,也没有在文化典籍里保留一点记载。所以,尽管人们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苏美尔人的家园;从而也证实了苏美尔文化的曾经存在,且这种文化对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圈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然而,苏美尔人从何处来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答。

苏美尔人创造的“世界之最”

1959年,美国著名苏美尔学家萨缪尔·克莱默(Samuel N. Kramer,1897-1990)在其畅销作《历史始于苏美尔》(History Begins at Sumer)一书中列举了苏美尔人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拍马屁”、最早的少年犯、最早的“神经战”、最早的两院制国会、最早的历史学家、最早的减税案例、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法律判例、最早的药典处方、最早的“农书”、最早的树荫园艺、最早的宇宙论、最早的道德、最早的职业、最早的谚语、最早的动物寓言、最早的文学争论、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诺亚方舟”、最早的“复活节”、最早的“屠龙术”、最早的文学借用、最早的英雄时代、最早的情歌、最早的图书分类、最早的黄金时代、最早的病态社会、最早的礼拜挽歌、最早的弥赛亚、最早的远征、最早的文学意象、最早的性象征、最早的圣母、最早的摇篮曲、最早的文字肖像、最早的挽歌、最早的无产者胜利以及最早的水族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