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交大臣辭職,梅姨遭遇政治危機

李奇澤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8年7月10日,在24小時內英國多名大臣辭職,包括脫歐事務大臣大衛.戴維斯、史蒂夫.貝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遭遇政治危機。多名大臣辭職的背後蘊含著“硬脫歐”與“軟脫歐”之間的較量,同時也說明了外界對於特蕾莎梅提出的關於“脫歐”諸多政策理念上的衝突和對抗。

英國外交大臣辭職,梅姨遭遇政治危機

關於英國脫歐問題的爭論的焦點很大程度則停留在“軟”與“硬”兩種方式上。7月6日,英國內閣成員經過12小時的商談達成的脫歐方案,被外界廣泛地解讀為“軟脫歐”,而根據這項方案,脫歐之後的英國雖離開歐盟,喪失其投票權,但將繼續與歐盟保持緊密的經貿關係,英國與歐盟之間將建立自由貿易區,英國將遵守歐盟在商品貿易商的“共同規則”。

希望歐盟心甘情願地接受英國提出的脫歐的特殊條件。作為“硬脫歐”陣營則希望英國充分收回對資金、法律、移民和司法的控制權,又想充分享受歐盟在經濟上的好處。而這一設想遭到了布魯塞爾的拒絕,其理由是成員國自我保存的動力要大於給英國提供特殊待遇的願望。脫歐之後英國經濟發展的何去何從對於當前的英國政府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英國外交大臣辭職,梅姨遭遇政治危機

離開歐盟統一市場將預示著英國從此將不會享受到歐盟作為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體的經濟紅利,從而其經濟實力將落後於世界主要經濟體。當前多位內閣大臣的請辭不僅是“軟脫歐”與“硬脫歐”在堅持理念和原則上存在差異和分歧,也是對於特蕾莎梅當前在脫歐談判中對於歐盟的過度讓步的反彈。

民眾的質疑聲浪高漲。脫歐公投之所以成功,其重要的原因則是參與是否“脫歐”決策主體的民眾無論在認知以及信息來源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是否“脫歐”的爭論中,“留歐派”向民眾傳遞的是一種注重國家利益和發展環境理念的維護,而“脫歐派”則強調在移民問題對就業機會和福利待遇的衝擊,突出的是基於個人利益的理性權衡。但是,當“脫歐”變成了既定的事實,脫歐談判的日程進入正常軌道的時刻,當豐滿的理想逐漸變成了骨感的現實,英國民眾感受到了脫歐對於英國的衝擊。

根據最新的民調顯示,半數英國人支持再次公投,以決定是否退出歐盟,脫歐的“分手費”太高、英國政府在脫歐談判中的表現欠佳都是民眾表達最多的聲音。而脫歐本身會對英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衝擊、會影響英國的國際競爭力,從而造成眾多工作崗位的流失則是當前英國民眾決定是否“脫歐”的重要因素。

伴隨著眾多英國內閣請辭,2018年7月10日,英國任職最長的衛生大臣傑里米.亨特被特蕾莎梅提名為新任外交大臣。這說明了特蕾莎梅對於亨特對於擔任衛生大臣任內政績的充分認可和信賴。特蕾莎梅是否希望亨特在未來的經貿關係中增強與中國的聯繫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亨特在作為外交大臣的第一次談話中強調,世界正看著我們,想知道在脫歐後,我們將會成為什麼樣的國家。我想對他們說的是,英國將會是一個可靠的盟友,尊重這個國家的人們所珍視的價值觀,並且將成為世界上一個強大自信的聲音。筆者認為,作為一個真正負責、強大自信的國家的背後則需要更加靠譜的民眾,因為畢竟英國是否“脫歐”是由英國民眾公投決定的。(責任編輯 王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