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外交大臣辞职,梅姨遭遇政治危机

李奇泽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8年7月10日,在24小时内英国多名大臣辞职,包括脱欧事务大臣大卫.戴维斯、史蒂夫.贝克,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遭遇政治危机。多名大臣辞职的背后蕴含着“硬脱欧”与“软脱欧”之间的较量,同时也说明了外界对于特蕾莎梅提出的关于“脱欧”诸多政策理念上的冲突和对抗。

英国外交大臣辞职,梅姨遭遇政治危机

关于英国脱欧问题的争论的焦点很大程度则停留在“软”与“硬”两种方式上。7月6日,英国内阁成员经过12小时的商谈达成的脱欧方案,被外界广泛地解读为“软脱欧”,而根据这项方案,脱欧之后的英国虽离开欧盟,丧失其投票权,但将继续与欧盟保持紧密的经贸关系,英国与欧盟之间将建立自由贸易区,英国将遵守欧盟在商品贸易商的“共同规则”。

希望欧盟心甘情愿地接受英国提出的脱欧的特殊条件。作为“硬脱欧”阵营则希望英国充分收回对资金、法律、移民和司法的控制权,又想充分享受欧盟在经济上的好处。而这一设想遭到了布鲁塞尔的拒绝,其理由是成员国自我保存的动力要大于给英国提供特殊待遇的愿望。脱欧之后英国经济发展的何去何从对于当前的英国政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英国外交大臣辞职,梅姨遭遇政治危机

离开欧盟统一市场将预示着英国从此将不会享受到欧盟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的经济红利,从而其经济实力将落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当前多位内阁大臣的请辞不仅是“软脱欧”与“硬脱欧”在坚持理念和原则上存在差异和分歧,也是对于特蕾莎梅当前在脱欧谈判中对于欧盟的过度让步的反弹。

民众的质疑声浪高涨。脱欧公投之所以成功,其重要的原因则是参与是否“脱欧”决策主体的民众无论在认知以及信息来源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是否“脱欧”的争论中,“留欧派”向民众传递的是一种注重国家利益和发展环境理念的维护,而“脱欧派”则强调在移民问题对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的冲击,突出的是基于个人利益的理性权衡。但是,当“脱欧”变成了既定的事实,脱欧谈判的日程进入正常轨道的时刻,当丰满的理想逐渐变成了骨感的现实,英国民众感受到了脱欧对于英国的冲击。

根据最新的民调显示,半数英国人支持再次公投,以决定是否退出欧盟,脱欧的“分手费”太高、英国政府在脱欧谈判中的表现欠佳都是民众表达最多的声音。而脱欧本身会对英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会影响英国的国际竞争力,从而造成众多工作岗位的流失则是当前英国民众决定是否“脱欧”的重要因素。

伴随着众多英国内阁请辞,2018年7月10日,英国任职最长的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被特蕾莎梅提名为新任外交大臣。这说明了特蕾莎梅对于亨特对于担任卫生大臣任内政绩的充分认可和信赖。特蕾莎梅是否希望亨特在未来的经贸关系中增强与中国的联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亨特在作为外交大臣的第一次谈话中强调,世界正看着我们,想知道在脱欧后,我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国家。我想对他们说的是,英国将会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尊重这个国家的人们所珍视的价值观,并且将成为世界上一个强大自信的声音。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真正负责、强大自信的国家的背后则需要更加靠谱的民众,因为毕竟英国是否“脱欧”是由英国民众公投决定的。(责任编辑 王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