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項目、產品適合幣改

3 C2B

C2B,即Consumer to Business,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向企業發出定製產品。

過去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是B2B、B2C,就是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消費者。阿里巴巴是B2B的代表,馬巴巴有句口號: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淘寶、亞馬遜是B2C的代表,短短的十幾年,似乎任何的產品都能網購買到了。

C2B便隨著新零售一起出現,過去經常聽到“產品為王”、“渠道為王”,企業更加重視產品和營銷渠道,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消費者在哪裡、消費者是誰,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消費數據越來越完整,用戶的畫像也變得越來越清晰,比如在seven eleven便利店銷售宮保雞丁,天津店用的是青瓜丁,而北京店用的是芹菜丁,seven eleven便利店會根據不同地區用戶消費數據調整自己的產品(案例來自伯凡日知錄)。

拼多多的崛起也是C2B的一個絕好的案例,通過發起拼團,人數到達邀請,向企業(或者經銷商)下達訂單,然後企業按需發貨。消費者拿到手的產品比自己直接購買便宜15%-50%,有一些產品是定製化的。

C2B商業模式好處很多,一是低成本地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二是企業和用戶直接聯繫,去掉了中間環節,信息傳遞更加高效;三是原料採購、生產、物流、交付,全流程可控,節省成本。

通證化的C2B又會發生哪些神奇改變?

開個腦洞,假設A企業有一塊1萬畝的農業用地,企業員工200人(能夠完成所有工作需求),土地附近剛好有一個1萬人的社區。

企業開始通證化改革,將土地未來3年能夠產出的農產品和服務價值打包,發行10億個token,叫做NCT(農產品通證),永不增發,三年之後,NCT的持有者依然可以通過該代幣購買A企業的農產品和服務。

通證分配比例:

企業持有 20%

員工持有 10%

公開銷售 70%

消費場景

獲得第一部分資金之後,企業完成基礎建設和基本開墾之後,農場實現了觀光旅遊、種植體驗和農產品種植等功能。

持有NCT用戶權限

1)監督A企業要求完成基礎建設。

2)通過NCT提前定製所需的農產品,比如大米、蔬菜、牛羊肉等。

3)通過NCT還能獲得其他服務,比如觀光、體驗勞作。

4)去交易所買賣NCT。

5)投票選舉A企業的管理層(當出現失信問題)。

A企業的義務

1)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提前種植和養殖,確保產品品質。比如最終收到訂單是彙總是10萬斤玉米,按需種植。

2)開發並做好企業的其他增值服務。

通過通證化改造,A企業和持有通證的用戶之間不再是簡單的買賣關係,似乎變成了業主和物業之間的關係,C2B的模式體現更加清晰,協作關係更加牢固。

個人覺得,C2B和“第2點 通證化的社群”結合在一起,將發揮更大的效應, 俗稱“規模效應”。定製化的產品、服務雖然對企業要求更高,但容易贏得用戶的喜愛,能夠形成口碑效應。用戶口碑則是最好的背書,比成天在外面做廣告要好得多。當社群用戶持有token時,天然有衝動擴張社群和維護token價值,能夠將企業改成C2B模式,可能更容易走上“幣改”這條路。

4 價值共享

有一次,金馬哥做分享說了一個冷笑話:有一個蛋糕,分出去兩塊,可是我還很開心,這是為什麼?,答案是這個蛋糕因為分出去而變大了。現在想想,不無道理,那問題是為什麼這個蛋糕會因為分出去而變大呢?

假如你在一家國有金融企業做IT,年收入十幾萬,也還不錯,每天上班朝九晚五,還雙休,很輕鬆,但是總覺的工作挺沒勁的,就是維護公司的一些漏洞百出的破系統;

而你的朋友,進了hua為,一年收入幾十萬,因為表現不錯,很快就拿到了股份,他的上班時間是6*12,還天天加班,但他似乎每天都充滿了幹勁,不斷挑戰新的項目。(故事為杜撰)

難道就因為股份,對工作的態度和觀念有如此大的差距嗎?例子可能有限極端,但是有股份和沒股份確實差距挺大的,如果你做老闆了, 一定要想清楚該如何激勵手下的人。

股份是一種權利,包含分紅、投票等權利,持有公司的股份意味著你不在僅僅只是員工,更是一個股東,企業的所有者。從價值分配的角度來看,股東將獲得資本利得,不再是“政治經濟學”中的被剝削者,甚至變成了剝削者,受益者。

引入通證的經濟系統,通證將量化每個人的行為,最直觀的就是幣乎的點贊,因為你來幣乎看文章,發現了好的內容並且給它點贊,這會消耗你的注意力,是很有價值的行為,將計入key上,最後由市場覺得key和你一次點贊行為的價值。

最後,所有通證的持有者將獲得通證增值帶來的收益,還是用上面A企業的故事,假設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僅僅是供應給通證持有者,同樣對外銷售,獲得利潤用來回購通證或者分紅,也就是說該通證有了生態價值,token的價格也將隨著流入的價值不斷增長,通證持有者自然而然的獲得了經濟系統的價值增值。

這裡延伸一下,FCoin幣改的三號公告,拒絕三類項目,第一個就是“沒有錨定生態價值的通證發行項目”。

對於企業來說,這種幣改要求其實有點尷尬,第一種情況,企業挺賺錢的,幣改不得不將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利潤分出去,一般都是不願意幣改的;第二種情況,企業垂死掙扎,產品半死不活,也沒有多少用戶,似乎也沒達到幣改的要求。所以,對於企業而言,是否願意徹底幣改,願意讓利於生態的支持者,這一點非常關鍵。

總結

昨天和今天兩篇文章在討論“什麼樣的項目、產品適合幣改”,從四個角度做了闡述,分別是去中介化、社群化、C2B和價值共享。

去中介化是否能夠減少環節,讓利於用戶和經濟系統;

產品是否需要社群化,提升粘性和規模;

能夠改造為C2B的模式,讓產品更加符合用戶需求;

企業是否願意把蛋糕先分出去,獲得更大的蛋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