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這種植物堪比「避水珠」

山海經,不僅記載著極具神秘感的奇異怪獸,亦記載著很多奇花異草,如讓人不會感到飢餓的祝餘,會讓人無生育能力的蓇蓉,還有可以讓人不會產生迷惑的條草等等,而本文要向各位介紹的,則是記載於《山海經·西次三經》的沙棠:“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而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山海經中這種植物堪比“避水珠”

沙棠是一種葉、幹類棠梨,今嶺外寧鄉、瀧水、羅浮山中皆有之,它的形狀與普通的棠梨樹相似,卻開著黃色的花朵,並且所結果實是紅色的,如同紅棗一般,味道和李子相似,但是沒有核。

《本草綱目》:“沙棠果,甘,平,無毒。食之,卻水病。”

《呂氏春秋·本味》:“果之美者,沙棠之實。”

沙棠不僅果實美味,木材也可造船。

《拾遺記·前漢下》:“帝常以三秋閒日,與飛燕戲於太液池,以沙棠木為舟,貴其不沉沒也。”

《述異記》:“漢成帝與趙飛燕遊太液池,以沙棠木為舟。其木出崑崙山,人食其實,入水不溺。”

山海經中這種植物堪比“避水珠”

除了食用與造船,山海經中記載的沙棠,還有著堪比“避水珠”的神奇作用,人們可以用它來闢水,而且人吃了沙棠的果實,就能漂浮不沉。這個作用可不小,簡直就是手持一根沙棠木,敢隻身前往深海尋龍宮。

或許是因為沙棠木可用於造船,其果實可消除水腫病,所以在記載之時,才有了“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也或許,上古真有一個神奇的時代被葬下,只餘留一些殘缺的記載與事物,以供後世研究發掘。


[本文圖片來源於互聯網,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