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事記1955年

提要:全省掀起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合作化高潮。試辦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對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各級黨政機關開展肅清暗藏反革命分子運動。“一五”計劃方案出臺,工業生產超額完成計劃。全省總人口4652萬人,比上年增加2%。基本建設投資2.95億元。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9.57億元(按1952年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6%。其中:農業總產值36.01億元,比上年增長7.3%;工業總產值13.56億元,比上年增長8.4%。省黨政軍主要領導:省委第一書記潘復生,省長(人民委員會時期)吳芝圃,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2月以後為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主席潘復生。河南軍區(3月以後為省軍區)司令員陳再道、畢佔雲(3月任)。

河南大事記1955年

1月

1日 焦作礦務局發電廠改名為焦作電廠,劃歸中南電業管理局領導。焦作電廠前身是英商福公司焦作煤礦附設電廠。

7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從1955年優撫補助費中撥出300萬元,作為補助缺乏勞力或無勞力的貧苦烈屬、軍屬和復員殘廢軍人參加互助合作社的專款,以解決他們的困難。

9日 中央決定從吉林、黑龍江、山西、熱河等省調給河南省雜糧4450萬公斤,支援河南省災民生產自救,保證災區糧食供應。

11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實現農業合作化運動“健康第一”的方針暨減少今冬明春建社任務的通知》,決定把原定全省今冬明春發展5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計劃減少為4萬個。

17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集中力量整頓和鞏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指示》,指出全省農業生產合作社已發展到27362個,正在建立的有15300個,由於工作粗糙,有些農業生產合作社極不鞏固,必須集中力量進行整頓和鞏固。要求各地、市、縣委認真貫徹“積極領導,穩步前進”和“只許辦好,不許辦壞”的方針,切實達到中央提出的“生產增加,分配合理,接受國家計劃,認真團結和幫助社外農民”的4條標準。

29~2月4日 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鄭州舉行。會議傳達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精神,聽取和審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4年工作基本情況的報告和1955年幾項主要任務的建議》、《關於努力做好我省徵集補充兵員工作的報告》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案執行情況的報告》,並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會議提出1955年的任務:一是大力支援國家重點建設,全面完成工業生產和基本建設計劃;二是動員全省人民努力完成農業生產計劃;三是正確貫徹統購統銷政策,進一步做好商業工作。根據《憲法》規定,決定將省人民政府委員會改為省人民委員會,省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改稱省長、副省長。大會選舉吳芝圃為河南省省長,趙文甫、邢肇棠、史向生、嵇文甫、賈心齋、齊文儉為副省長,王國華等40人為委員;王光力為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1月 臺灣當局派遣特務樊家源、王玉萍攜帶電臺從越南海防向海南島偷渡未成,同年3月樊與王偽裝夫妻,以華僑回國參加建設為名,潛入開封市,混進花紗布公司,企圖站穩腳跟後再轉海南建立據點。樊在開封開展特務活動,先後6次與海外特務機關通訊聯繫。經群眾揭發,開封市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取得證據,1956年元月依法將兩犯逮捕。1957年元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樊家源死刑,判處王玉萍有期徒刑15年。

2月

1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發出《關於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發行1955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指示〉的指示》。河南省發行公債總額為2100萬元,償還期為10年。截至9月底,全省認購2272萬餘元。

1~10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召開全省水利工作會議,確定1955年全省水利工作要圍繞以互助合作為中心的農業增產運動,大力開展群眾性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加強對已有水利設施的管理,擴大灌溉面積。

5~26日 中共河南省委召開第四次互助合作會議,集中研究整頓和鞏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問題。會議要求,各級黨委要發動社員制定切合實際的增產計劃,改善勞動組織和評工記分制度,有計劃地進行農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革,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杜絕貪汙,保證增產。

7~9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擁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宣言的決議》、《關於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議案審查處理意見的決議》。會議選舉潘復生為政協河南省第一屆委員會主席,楊蔚屏、王國華、侯連瀛、王毅齋、劉鴻文、高鎮五、劉積學、任芝銘為副主席,張劍石為秘書長,石合三等42人為常務委員。

10~12日 河南省中蘇友好協會第二次代表會在鄭州召開。會議選舉邢肇棠為會長,嵇文甫等13人為副會長。

12~18日 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鄭州召開治黃工作會議,傳達全國水利會議精神,討論《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部署1955年治黃任務。會議確定在“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方針指導下,繼續加強下游堤防,增修臨時防洪措施,保證大堤不決口、不改道,大力進行水土保持等工作。

13日 河南人民反對使用原子武器簽名運動委員會成立,嵇文甫任主任委員。

15日 黃河規劃委員會將《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和蘇聯專家組對報告的結論等文件報送國務院。經國家計劃委員會及國家經濟建設委員會審查,認為報告中提出的黃河綜合利用遠景規劃和第一期工程都是經過慎重研究的,是現階段最好的方案。

17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在全國開展反對使用原子武器簽名運動的指示〉的計劃》,要求在全省開展群眾性的反對使用原子武器簽名運動。到4月底,全省參加反對使用原子武器簽名人數達3600萬人。

20日 中共河南省委作出《關於建立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各工作部門黨組和黨分組的決定》。《決定》指出,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決定在省人委各工作部門成立黨組和黨分組,以加強黨對政府工作的領導,保證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實施。

△ 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成立河南省人民防空委員會。

21日 國務院發佈《關於發行新的人民幣和收回現行的人民幣命令》,決定責成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新的人民幣,以收回現行的人民幣。新幣面額,主幣為1元、2元、3元、5元、10元5種,輔幣為1分、2分、5分、1角、2角、5角6種。新舊幣的摺合比率為新幣1元等於舊幣1萬元。

21~28日 河南省第一屆工業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充分發揮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的先進模範作用,為保證完成和超額完成我省工業建設計劃而奮鬥的決議》和《響應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發動反對使用原子武器簽名運動號召的決議》。

22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發出《關於設置辦公室及辦公室職責和工作關係問題的通知》,指出:為了在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下,把政府各項主要工作分幾條戰線歸口掌握起來,決定在省人委下建立政法辦公室、文教辦公室、工業辦公室、財糧貿辦公室、農林水辦公室、國家資本主義辦公室。省計劃委員會除領導全省計劃工作外,並負責掌管統計工作。(上述六個辦公室於1956年12月6日撤銷,成立省長辦公室。)

25~3月2日 河南省首屆中醫代表會議在開封市舉行。會議總結了河南省5年來的中醫工作,進一步貫徹黨的中醫政策,討論了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遺產以及改進河南省中醫工作的具體措施。

2月 中共河南省委統戰部抽調和訓練了一批幹部派到私營廠礦進行公私合營工作,著手對私營工商業中的資本家和小商小販進行分類排隊,實行歸口改造。

△ 河南省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觀摩演出大會在開封舉行。參加演出的有8個專區的代表隊共121人,其他文藝工作者30餘人,共演出4場。節目有古箏獨奏、嗩吶、墜子、大調曲、民歌、舞蹈等23個節目。評選出11個節目到北京參加了全國工農業業餘文藝會演。其中嗩吶獨奏 《十八板》、《翻思調》,古箏獨奏《新開板》、《狀元遊街》,舞蹈《雲彩燈》等獲優秀獎。

河南大事記1955年

3月

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指示》,指出: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已被消滅和將被消滅的階級中的堅決反動分子,力圖破壞社會主義事業。他們破壞我們事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用資產階級思想反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用唯心主義世界觀反對唯物主義世界觀。因此,黨在思想工作中的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宣傳唯物主義的思想,反對唯心主義的思想。

8~9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舉行第二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河南省1955年發展國民經濟計劃綱要(草案)》,確定河南省1955年的基本任務是:繼續開展以互助合作為中心的農業增產運動,辦好國營農場和拖拉機站,積極推廣先進技術,改良農具,有計劃地大力進行農業基本建設,保證完成和超額完成糧食和經濟作物的增產計劃;大力組織人力、物力支援國家工業建設和根治黃河、淮河的巨大工程;貫徹地方工業為農村經濟和國家建設服務的方針,有重點地進行擴建和新建工廠,並逐步對手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相應地發展商業、地方交通、郵電和衛生事業;穩步地對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使之逐步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在發展生產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適當地改善勞動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10~23日 中共河南省委召開有各地、市、縣委書記和縣以上糧食、商業、供銷合作部門負責幹部參加的全省財經會議,傳達全國財經會議精神。會議討論了實行糧食定產、定購、定銷問題,並制定河南省糧食統購統銷、棉花預購、油料增產、油脂經營、生豬生產以及對城鄉私營商業的安排和改造等項工作方案。

12日 三門峽水利樞紐的設計急需準確的地形圖。因原有庫區圖質量差,需按蘇聯規範重測,黃河水利委員會於1954年10月起專門抽出40天時間,組織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水利廳(局)測量隊和淮河水利委員會測量隊、水利部地形隊共1700多名測量職工,進行蘇聯測量規範的學習。1955年3月12日組織1200多人對庫區開始測量,10月底結束,12月23日清繪成圖,送交黃河規劃委員會,保證了設計工作的需要。

23~31日 中共河南省委召開全省第三次基本建設會議,討論1955年基本建設任務。會議要求加強黨的政治工作,基本建設要厲行節約,加強管理,保證“好、省、快、安全”地完成全省1955年基本建設任務。

3月 中共河南省委召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傳達貫徹中共中央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廠礦黨的政治工作的指示》,總結1954年的組織工作。會議確定1955年組織工作的基本任務是:進一步深入貫徹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中共中央《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中共中央《關於建黨工作的指示》,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及幹部培養訓練工作。

△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召開全省第三次手工業工作會議,部署鞏固提高現有手工業合作社,穩步發展新社,加強對手工業的領導。在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對手工業的改造也在積極進行。

4月

5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努力完成物資運輸任務,活躍經濟,促進生產,支持救災的緊急指示》,指出目前經濟工作方面最迫切的任務是保證口糧供應,迅速供應農業生產資料,大力開展城鄉物資交流,克服春荒淡季困難。要求全省各級交通部門完成運輸50萬噸物資和向災區運糧1.2億公斤的任務。

6~7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舉行第三次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迅速佈置糧食統購工作、安定農民生產情緒的緊急指示〉的指示》、《河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1955年棉花預購方案》、《河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1955年麥收前生產救災工作方案》等文件。

7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在幹部、知識分子中組織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講演工作的通知〉的計劃》,決定首先在省直機關和鄭州、開封、洛陽、新鄉、安陽5個城市進行,然後在全省逐步開展。

12日 中共中央批准史向生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三副書記,楊珏任第四副書記。

△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撥款1488萬元,幫助老革命根據地人民興修水利。

4月 廣州、上海等地工商業戶3500人遷至洛陽市,分別安置在豫北一路和青島路一帶。

5月

1日 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成立。

4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大力整頓和鞏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通知》,要求各級黨委加強對新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整頓工作,組織一定數量有相當工作能力和有群眾工作經驗並熟悉合作化政策的幹部,專管整頓和鞏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工作。

10~19日 河南省首屆信用合作代表會議在鄭州召開,研究整頓鞏固現有信用合作社問題。會議確定一般停止發展,全力轉向鞏固。要求信用社經過整頓,要達到業務開展並賬目清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執行階級政策和國家金融政策、群眾擁護4個標準。

12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省委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和主要工作制度的規定》。遵照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省、市委書記處的決定》,由書記、副書記組成省委書記處。為了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提高領導水平,嚴格遵守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在集體領導下,實行分工負責,並對省委主要領導人分工和主要工作制度作出規定。

27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成立河南省城市建設局,河南省基本建設局改為河南省建築工程局。

6月

1~9日 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八次代表會議在鄭州舉行,出席會議的代表有277人,列席會議的126人。會議傳達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精神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討論通過了《關於河南省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的決議》、《關於堅決擁護與貫徹〈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關於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決議〉的決議》,選舉產生了中共河南省監察委員會。9月3日經中共中央批准,劉名榜任省監察委員會書記。

10~22日 中共河南省委召開第五次互助合作會議,總結全省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成績,討論確定今後的方針和任務。全省農業生產合作社已發展到4.4萬個,入社農戶佔全省總農戶的13%強;互助組有70萬個。會議確定今後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方針任務是:大力鞏固,繼續發展,在秋季繼續鞏固的基礎上,今冬明春有計劃、有準備地發展到8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

22日 上午10時,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由公安部長羅瑞卿陪同從北京到鄭州。省委第二書記吳芝圃,省委副書記趙文甫、楊珏,省軍區司令員畢佔雲和黃委會主任王化雲等到鄭州火車站迎接。毛澤東主席在省委北院辦公樓二樓會議室,首先聽取王化雲彙報治黃工作。王化雲彙報治黃工作後,吳芝圃彙報了河南發展初級農業合作社和農業生產情況。毛澤東主席說:“河南是農業大省,要積極發展初級農業合作社,注意做好鞏固工作。”毛澤東主席在會議室吃過午飯後,離開鄭州去南方。

23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成立地、市、縣黨的監察委員會的通知》。通知要求地、市黨的監察委員會由地、市黨代表大會、黨代表會議或全體委員會選舉,並報省委批准;縣黨的監察委員會,由縣黨代表大會或黨代表會議選舉,報地委批准,並送省委備案。

河南大事記1955年

7月

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展開鬥爭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肅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運動。10月25日,中共中央又發出了《關於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運動在群眾已經發動之後必須注意保證運動健康的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的指示,成立了省委肅反領導小組(楊珏任組長),統一領導全省的肅反運動。這次內部肅反運動,到1957年底基本結束。

月初 農村基層組織整頓開始試點工作,全省共抽調1096名幹部,訓練骨幹4300人,在381個鄉的455個支部中進行整黨重點試驗。10月以後相繼鋪開。到12月底共整頓鄉村支部1.26萬個,佔全省農村支部總數1.52萬個的83.06%。

△ 中共中央批准,劉名榜為中共河南省委常務委員,邢肇棠、齊文川、王子謨參加河南省委為委員,宋致和任河南省委財貿部部長兼鄭州市委書記、市長。

△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建立黨的財貿工作機構的通知》,決定縣以上各級黨委建立財政貿易工作部。

7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開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鬥爭中加強公安工作的通知》,強調在開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鬥爭中,必須把群眾性的檢舉揭發與公安部門的專門工作結合起來。

27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地、市、縣委成立常委會的通知》,規定地、市、縣委的常委會由同級黨委的全體委員推選,一般不超過7人;地、市委常委會由省委批准,縣委常委會由地委批准。

28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發出《關於開展群眾性的找礦、報礦工作的指示》,同時頒發了《獎勵人民找礦、報礦暫行辦法》。

7月 唐河縣城水文站測得唐河洪峰流量達7620立方米/秒,河道普遍漫溢,堤防決口473處、長32.7公里,倒房13.3萬間,社旗縣城進水。災後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在武漢召開河南、湖北兩省有關人員會議,決定全面整治唐河,實行分洪滯洪,培修堤防,在新野縣興建長18公里、寬2.5公里的狄青湖滯洪區。最大滯洪面積32.6平方公里,滯洪能力0.8億立方米,最大分洪流量300立方米/秒。

△ 自本月起,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河南實行義務兵役制,同時建立預備役制度。

8月

1日 國營鄭州第三棉紡織廠建成投產。該廠1954年4月16日動工興建,設計規模紡錠95760枚、線錠3.42萬枚、布機2436臺,是國家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的大型棉紡織企業。

10~17日 全省工農業生產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在鄭州舉行。參加大會的621名青年積極分子,是1953年以來在工農業生產戰線上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青年。會議總結交流了經驗。中共河南省委第二書記吳芝圃作了《把自己鍛鍊成為忠於祖國、忠於革命和忠於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戰士,為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而奮鬥》的報告。

12日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擴建鄭州、洛陽、焦作等7個國營、地方國營火力發電廠,以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工程完成後,全省發電能力比1954年增加46.8%。

22日 中共河南省委召開擴大幹部會議,傳達毛澤東主席在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上作的《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會議分析了河南省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中存在的問題,批判了“穩步發展、鞏固提高、適當收縮的右傾保守思想”,提出當前農業合作化運動應堅決貫徹“全面規劃,加強領導”的方針,放手發動群眾,到1956年秋前發展到12萬個合作社。9月19日,省委制定了《關於今後三年發展農業合作化的初步規劃方案》,加快了全省發展農業合作化的步伐。

27~9月8日 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鄭州舉行。會議傳達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精神,聽取和審議了河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河南省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關於1955年上半年工作基本情況及下半年工作意見的報告》和《關於河南省1954年財政決算和1955年財政預算的報告》,並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會議通過了《河南省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會議討論瞭如何促進和迎接農業合作化運動高潮的到來和城市工礦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以及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問題,批判了右傾保守思想。

8月 國防部決定建立公安軍。隨後,全省公安部隊整編,一部分歸入公安軍建制由河南省軍區兼公安軍司令部領導,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河南省軍區公安司令部”,下轄3個團、4個大隊。另一部分為專縣公安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歸入各級公安機關建制。省公安廳設武裝警察管理處,專區公安處設武裝民警大隊部,縣市設武裝民警隊。

△ 洛陽軸承廠動工興建。洛陽軸承廠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年)興建的156個重點工程之一。

9月

8日 中共河南省委決定從省直機關抽調1157名幹部組成農村工作隊,分赴新鄉、安陽、洛陽、許昌、開封、商丘、南陽、信陽8個地區幫助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

9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舉行第十次擴大會議,決定抓緊做好以下工作:河南省第一個五年計劃期內農業合作化的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全面的水利規劃;山區全面建設規劃;沙區全面建設規劃;秋冬至明春的生產救災方案;關於防止紅薯腐爛的方案和關於秋後收購土特產的方案。

11日 《人民日報》刊登中共河南省委嚴肅處理郾城縣委書記周剛、副書記焦光亮等人陷害郾城縣委宣傳部長王兆鈞的事件。王兆鈞在“三反”運動中檢舉郾城縣委機關鋪張浪費以及周剛等利用職權賤買公物等錯誤,受到周剛等人的打擊報復。省委紀委認為郾城縣委已被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所腐蝕,喪失了黨組織的作用。為了嚴肅黨紀,省委決定撤銷縣委,重新組織新的縣委,並將周剛、焦光亮、任學恕、牛清華開除出黨。對其他有關人員根據錯誤輕重分別給以處分。對於在處理王兆鈞事件中犯了錯誤的許昌地委書記紀登奎、副書記趙天錫、紀委副書記劉坪給以當眾警告處分。《人民日報》為此發表了社論。

20日 焦作中馬村礦開始施工建設。這是第一個五年國民經濟計劃期間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到1960年蘇聯專家撤走,先後3次發生突水事故,礦井被水淹沒。1961年,因國家縮短基建戰線而停建。1966年支援農業抗旱,水被排至井底,又恢復了中馬村礦井建設。1970年7月1日建成投產,設計能力年產原煤60萬噸。

22~28日 中共河南省委召開全省第五次工業會議,研究安排工業生產任務。會議確定,工礦企業要切實搞好肅清反革命分子的鬥爭,繼續開展增產節約運動,保證完成和超額完成1955年工業生產計劃。要求進一步加強計劃管理、技術管理和財務成本管理,實行一長負責制,逐步實行經濟核算制。

26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整頓機構精簡編制的方案》。整編工作的方針是:整頓機構,緊縮編制,減少層次,精簡人員,調整幹部,加強下層,逐漸取消區,合併鄉,加強縣。要求全省在現有行政編制72591人的基礎上,精簡12227人,佔現有行政編制的16.8%。

9月 平頂山礦區二礦(年產設計能力21萬噸立井)、三礦(年產設計能力30萬噸立井)動工興建。以此為開端,在原是一望無際的豫西荒原丘陵大地上崛起一座以煤炭工業為主,兼有化工、紡織等現代化工業的新興城市——平頂山市。

△ 鄭州水工機械廠動工興建。鄭州水工機械廠位於鄭州市棉紡東路,是水電部製造大型水利工程金屬結構產品的骨幹企業;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職工2000餘名。該廠專為水利、電力、城建、交通等工程設計製造施工機械、配套設備及金屬結構製品。主要產品有自動化混凝土攪拌樓、水利啟閉機、水工金屬結構、起重設備及電站輔機等五大類系列60餘個品種規格,年生產能力8000噸。

△ 安陽縣在洪河屯區召開全縣區委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制定《安陽縣農業合作化規劃》。會上,南崔莊黨支部彙報了辦社中同富裕中農較量的經驗。安陽縣委遂派人前往總結,寫出了《誰說雞毛不能上天》一文,報安陽地委辦公室。該文被編入《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時,毛澤東寫了高度讚揚的按語。

△ 蘇聯烏克蘭國家歌舞團一行100人到鄭州訪問演出。省長吳芝圃接見並宴請歌舞團成員。

10月

1日 洛陽第一拖拉機廠動工興建。這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中國農業機械製造行業的特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企業。

5日 新建許昌——南陽公路路面工程開工。全長176公里,12月22日竣工。

8日 中共河南省委制定《關於今後三年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初步規劃方案》,要求今冬明春,全省農業生產合作社在現有4.4萬個的基礎上發展到12萬個,入社農戶佔總農戶的40.2%;1956年冬至1957年春,發展到18萬個,入社農戶佔總農戶的60.1%;1957年冬至1958年春,發展到20萬個,入社農戶佔總農戶的75.2%。

9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舉行第十一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河南省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河南省1955年度棉花統購方案》、《河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整頓機構、精簡編制方案》、《河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在1955年至1957年擴大1000萬畝灌溉面積的方案》、《河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大力發動群眾保證做好紅薯貯藏工作的方案》以及《河南省市場管理暫行辦法》。

18日 中共河南省委頒發《關於整頓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的方案》,要求今冬明春結合整社建社工作,對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有計劃、有領導地普遍進行一次整頓,以保證完成今冬明春鞏固與發展12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任務。

29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撥發災區冬季救濟款488萬元,以解決災區人民口糧、房屋修繕和寒衣、醫療費用問題。

△ 中共河南省委決定建立省委書記處辦公室,由省委副秘書長王庭棟兼任主任。

10月 鄭州發現商代城遺址。商代城面積約25平方公里,發現有房基、地窖、壕溝、水井、墓葬等。出土有青銅器、石器、骨器、蚌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以及刀刻字骨和陶文符號等大量文物。

△ 鶴壁礦務局年產60萬噸的二礦立井動工興建,1958年6月投產。

△ 鄭州鐵路樞紐動工修建。

△ 中國科學院、文化部聯合組成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共分10個組,分赴三門峽水庫範圍內進行普查。調查收穫編輯成《三門峽漕運遺蹟》一書(1959年出版)。

11月

5日 南灣水庫建成。水庫位於信陽縣境內淮河上游支流溮河上,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水利建設項目中的一座大型水庫。1952年12月開始施工。水庫總庫容16.13億立方米,壩高38.3米,壩頂長743米、寬8米,設計灌溉面積112.4萬畝,實際灌溉面積90萬畝,年平均發電量1304萬度,總投資5376萬元。

5~21日 中共河南省委召開全省區委書記以上擴大幹部會議,傳達貫徹中共七屆六中全會決議和毛澤東主席《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會議總結交流了辦社經驗,討論制定了全省以農業合作化為中心的全面規劃,檢查了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右傾保守思想,並以整黨的精神批判了黨內的資本主義思想。會議確定全省1956年基本上實現半社會主義的合作化,試辦高級農業合作社700個,達到縣縣試辦。會議對1956年全省糧、棉、油總產量規定了較高的指標。

7日 國務院決定撤銷洛陽縣,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洛陽市及孟津、宜陽、偃師三縣。

9日 焦作煤礦劉九學採煤隊向全省工業戰線上的職工發出爭取更多地超額完成1955年生產計劃和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倡議。全省職工熱烈響應,積極開展勞動競賽。

29~12月7日 河南省第三次工會代表大會在鄭州召開,出席會議代表416人,代表全省42.9萬餘名會員。省工會聯合會第二屆執行委員會主席吳皓向大會作了《加強工會建設,全面、深入、系統地開展勞動競賽,為勝利地完成並爭取提前完成國家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而奮鬥》的報告,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賴若愚到會作了重要講話。會議選舉產生了河南省工會聯合會第三屆執行委員會,吳皓繼續當選為主席。

11月 全省第一個高級農業合作社成立。河南省特等農業勞動模範、襄城縣雙廟鄉徐莊農民徐丙辰,將5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辦起了全省第一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入社農民248戶、1209人,耕地3333畝,耕畜108頭。

△ 開始發行和使用河南省流動糧票。全省城鎮定量供應240多萬人,月定量3465萬公斤,人均14公斤多。

12月

1日 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成立省委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十人小組,楊蔚屏任組長,負責領導全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

2日 中共河南省委知識分子工作五人小組成立,楊珏任組長,負責全省知識分子工作。

6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成立黃河三門峽工程局。劉子厚任局長,王化雲、張鐵錚、齊文川任副局長,張海峰任黨委第一書記。

10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建立中心鄉的指示》,指出:為了加強黨對基層組織的領導,推進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逐步取消區,並小鄉為大鄉,省委決定在全省建立2000個左右中心鄉。

12~23日 中共河南省委召開全省鎮委書記以上擴大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指示。會議討論並通過了省委提出的《河南省私營工商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全面規劃》。

15日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舉行第十三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成立省移民委員會與移民辦公室機構的意見》、《河南省1956年春耕前向省外移民墾荒的工作方案》以及《關於建立平頂山礦區人民委員會的報告》的說明。

21日 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河南省委秘書長戴蘇理兼任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

25日 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於建立省、專(市)、縣採購機構的指示》,決定省人民委員會設農產品採購廳,由宋寅任廳長;各專(市)、縣設農產品採購局。

下旬 毛澤東主席乘專列自京去南方巡視,途經鄭州,通知省委領導吳芝圃、楊蔚屏、趙文甫、戴蘇理、宋致和、王庭棟到專列上座談對農業發展17條的意見。

12月 京漢鐵路豫境複線動工興建。隨著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京漢鐵路(即京廣鐵路)運量與運能矛盾突出,急需修建複線,鄭州鐵路局提出了安陽至鄭州、鄭州至江岸複線設計任務書。河南境內分3段:安陽至鄭州、鄭州至李家寨、李家寨至孝子店。

△ 駐馬店—新蔡公路恢復工程竣工。全長140.55公里,完成木橋12座,修舊橋8座,新建鋼筋混凝土水管50道。

1955年 泥河窪滯洪區竣工。泥河窪滯洪區位於舞陽縣北部沙河與澧河之間,是沙河整治的重點工程之一,也是淮河治理的配套工程。

△ 由河南玉米專家吳紹騤教授倡導、洛陽地區張明北主持,運用混合播種、綜合雜交、連續優選的方法,選育出“洛陽混選1號”,成為全國第一個玉米綜合種。

△ 花園口灌區興建,原稱“花園口引黃淤灌工程”。以放淤改土為主,改造沙荒鹽鹼地。

△ 河南省財政工作直屬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領導,年度固定收入科目除調劑收入的商品流通稅和貨物稅由12%調低到4%以外,其他與1954年同。

1955年基本數據 全省水旱災害面積1009萬畝。其中:水災874.1萬畝,旱災135.1萬畝。全省初級農業合作社發展到181232個,高級農業合作社發展到1076個,入社農戶747.7萬戶,佔全省總農戶的77.7%。私營工業已實行公私合營的53戶。有46.2%的私營商業參加了公私合營和合作商業。有44.9%的手工業參加了手工業生產社、供銷生產社和生產小組。全省工農業總產值完成49.57億元(按1952年不變價格計算)。農業總產值完成36.01億元,糧食總產量125億公斤,棉花總產值16741萬公斤。工業總產值完成13.56億元。基本建設投資2.9452億元。財政收入68588萬元,支出29256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