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死」的認識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死”是個十分不吉利的字眼,上至廟堂,下至村野,各種避諱不勝枚舉。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與死諧音的阿拉伯數字 4,還被視為不吉利,有4的電話號碼都賣不出好價錢。儒家文化對死採取的是迴避態度:“不知生,焉知死?”,但迴避歸回避,死亡卻是每天都發生,不能不去面對的。儒家文化這種對死亡的態度反而加重了人們對死亡的神秘好奇和恐懼。 試想,人死前幾乎都伴隨著痛苦,死後再不能復生回來,而又不知去了哪裡,並且每個人最終都有 一死。如此,恐懼自然會無法消除。

但這個世界上似乎也有不怕死的人,比如佛教徒,基督教徒,伊斯蘭教徒等。還有一些哲人如蘇格拉底,愛因斯坦,喬布斯,還有中國的得道高僧弘一法師等等。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哲人們對死亡的態度吧。

談一談“死”的認識

古希臘的“三傑之首”蘇格拉底是坦然面對死亡的,他本來可以活下來,但他還是選擇了死亡。他認為他的靈魂不會隨肉體而死去,而是去到一個比現實更美好的地方,並且能獲得圓 滿的智慧和幸福安寧,所以他欣然飲下毒酒。他是滿懷希望和憧憬去死的。

談一談“死”的認識

愛因斯坦似乎不是哪個宗教的虔誠教徒,他不相信有人格化的神存在,但他相信宇宙有主宰有規律,如果說這是宗教,愛因斯坦稱之為宇宙宗教。而人類個體的死亡換來種族的延續發展便是其 規律之一。所以當愛因斯坦七十多歲患上血管瘤後,醫生勸他接受手術治療,否則血管會爆裂。愛因斯坦拒絕了手術,並說:那就讓它爆裂吧。他還曾經說過:那些相信死後能見到上帝的人是軟蛋。可見愛因斯坦對死亡沒有絲毫的恐懼和幻想,一切按他理解的宇宙規律來面對,他是人類精神上真正的勇士。

談一談“死”的認識

科技創意大師喬布斯學過佛,也有過禪修經歷,當然會受到佛法對死亡看法的影響。而這種觀點與蘇格拉底和基督教的觀點頗為相近:即靈魂不會死,可能會去到更美好的地方,解除一切痛 苦,獲得圓滿智慧。喬布斯臨終前曾說: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換得與蘇格拉底一個下午的交 談。他們會談什麼呢?又為何是蘇格拉底?可能還是蘇格拉底對死亡的觀點讓喬布斯產生了共鳴, 但他還是有疑問:蘇格拉底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且與佛法如此吻合。所以喬布斯說:人死後 可能會有靈魂,也可能如蘋果電腦關掉了電源一樣。他無法篤信,疑問中似乎懷有恐懼。

談一談“死”的認識

而中國現代的佛教高僧弘一法師在死前已有預知,他對幾位同修說:我們西方極樂世界見。並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

談一談“死”的認識

悲是對現世眾生的慈悲,因為人生是苦,欣則是欣慰自己得道解脫了。 四字的筆鋒力道與弘一法師平常的字區別極大,應該是這位高僧的真情流露,令人讚歎。

這四人對死亡的態度是有區別的,蘇格拉底、喬布斯,甚至弘一法師還是認為死亡是生命的一種延續,靈魂會去到一個更美好的地方:天堂或極樂世界。而愛因斯坦則認為:死亡就是死亡,是宇宙的規律法則,遵從就是了,沒有什麼可怕的。我佩服愛因斯坦的勇氣和精神力量,也佩服蘇格拉底的智慧, 還敬佩弘一法師的慈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