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先秦時期那麼多神話傳說,而秦朝之後神話傳說就不太多了呢?

殤水無痕


這是一種錯覺,其實中國更早期的神話與後來的宗教神話是兩個體系,互相有一定取材關聯,但本質不同。



如果你覺得上古神話比較多,那麼不妨去考證下它們的出處。我想結果是毫無疑問的,大部分的這類故事都源於《山海經》、《淮南子》等書籍。比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這類。



還有一部分是被古人當做歷史來記敘的,比如大禹治水、三皇五帝、鉅鹿之戰等等。

比如《史記卷二 夏本紀》就詳細的記錄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比《三國-蜀書-關張趙馬黃傳》的列為可記載的細緻多了。

後世儒教崛起,講究“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些神話故事大多被有分辨性的束之高閣了。雖然“舉頭三尺有神明”,總之大家甭沾它就行了。



也正是儒家的這種態度,獨尊儒術以後神話故事的產量就開始陡降,除了一些玄幻外,幾乎沒有什麼建樹。再加上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樸素世界觀得到改變,慢慢的就發展成了鬼狐仙怪這類故事。從《聊齋》上看,這些民間故事為數可真是不少,要知道蒲松齡也就在路邊擺了個綠豆湯攤子,便得了這許多故事。

儒家對神話影響的同時,道家也沒有乾站著,實際上道家為中國本土神話故事的貢獻非常大。我們知道的天宮、玉皇大帝、真武、二郎神、八仙、張道陵、飛昇等等很多故事都是道教所貢獻。單純的講數量的話,比山海經之類多得多。



佛教也是一樣,這個宗教本是外來的,但在傳入的過程中完全被中國文化思想給融化了,形成了中國式的佛教價值觀。佛教的神話數量更多,它本身就是一套完備的宗教體系。說起來,《西遊記》其實也是佛道二教加上儒家思想構成的。

還有一些屬於其它宗教的神話,比如沃教、景教、明教、白蓮教等等,多是對原有宗教素材的加工。



再看後來的神話,媽祖娘娘、哪吒鬧海、濟公活佛、寶蓮燈,很多很多,這不都是麼?

所以說,神話故事其實一直伴隨著我們,與歷史在共進。怎麼能說先秦以後神話故事就少了呢?


王司徒老百科


中國神話是一個不斷傳承、完善、拼接、豐富並捨棄、散落各處的體系,先秦時期的神話有很多,秦朝以後的神話傳說亦有很多,並且細節越來越豐滿。但是,由於很多史料只留傳下來書名,內容早已散失,所以無法窺見全貌。這裡只說下這個問題,並不過於展開了,也不舉例去說明神話的傳承與豐富等內容。

中國的神話與歐洲、古希臘、羅馬神話的主要差異,一是散見於各處典籍,二是沒有完整的體系。其原因很多,比如羅馬神話在羅馬共和國末期以前也沒有完整體系,但在共和國末期的詩人模仿希臘神話而編寫、整理出了一個體系。

而看中國的神話,可以查看的文字資料來講,秦以前,神話主要出現在《詩經》《楚辭·天問》《莊子》《山海經》(山海經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此處全算作先秦)等處。尤其是《山海經》一書,可謂集中展現。

但是,秦以後呢?看看記述神話的這此著作:

據說是東方朔所著的《神異經》為漢代。《淮南子》為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路史》為南宋羅泌撰。《述異記》由南朝祖沖之所著。《廣博物志》為明董斯張撰。《太平廣記》是宋代,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及道經﹑釋藏等。《神仙傳》是東晉道教學者葛洪所著,書中收錄了中國古代傳說中的92位仙人的事蹟。這些著作都記述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時代各有不同。此外,還有很多關於神話傳說的著作,像西遊的各版本、東遊的八仙等等。

秦之後的記述中,有很多是先秦時期神話中並沒有的,所以可知中國神話並非全是由先秦時期產生,後世只是記述的傳承,有很多神話是隨著社會、生產力、宗教等的發展而產生的。(在此,多說一句,本人並不神話都是荒誕不經的,其中極有可能隱藏著一些歷史的真實,只是今人無法去驗證。)

所以,簡單地說,先秦時期產生了很多神話,秦以後,也產生了很多神話。


陸愛玲620


並不是神話不多了,而是秦以後的神話被大量混合了一些別的元素,使之看起來不太像是“純粹”的神話而已。

我國的著名文化學者茅盾先生在嘗試分類中國神話譜系時,提出過“神話的合理與不合理”兩種體系,即以原始創世神話為代表的“合理的神話”與以仙話神話、世俗神話為代表的“不合理的神話”。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合理的神話”存在是為了通過古人的觀察並結合想象,來解釋他們眼中所無法完全認識的世界,是“哲學化的神話”;而“不合理的神話”其存在目的就複雜得多,可能是為了服務某些階層,可能是為了取悅大眾,是被倫理化、民俗化、劇情化的神話。

先秦時期,由於當時大多數的國人還處於奴隸制社會時期,生產力有限,對於世界的觀察與解釋權集中於少數人手中,這便是後世考據與考古學者所認同的“巫文化”時代。這一時期的特徵,是神話的存在主要為了解釋世界的運行與規律,以及相應的先人事蹟,如《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四海八荒、神鬼祭祀,以及《易經》中記錄的伏羲觀察天地創造八卦等。

而到了漢以後,隨著士族勢力的崛起壯大,神話在更大層面上變成了一種談資,一種證明士人“學識淵博”並取悅帝王的手段。這一特徵在魏晉時期特別明顯,所謂的“魏晉好談風”,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便是各種被藝術化的神話傳奇,並且結合當時主流社會好黃老仙道的時代特色,這也是為什麼魏晉時期是仙話神話高峰時期的原因。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神異經》、《搜神記》等

到了唐宋以後,隨著士族階級的沒落以及地主、市民階級的崛起,神話開始朝著劇情化、故事化的趨向急速發展,故有“唐傳奇”一說,宋代因有官方編撰的志怪集《太平廣記》的出現,對先代的志怪神話傳說收集更是又上一層樓。但因為此時中國的封建王朝已經進入成熟期,此時的神話已經加入了太多的理學、儒教、道教和佛學成分,屬於高度文學化、倫理化的世情神話,難得一見純粹的原始神話因素了。

更多靠譜的歷史、民俗、神話學內容,請關注本人頭條號,謝謝通讀。


在下翩竹




神話是人類先民的所見所思。所見有真,也有因講述者的認知侷限,而給予的“個人理解”;所思有現實為基礎,但更是人們根據所見而進行的想象和展望。也正是這些認知侷限和不成熟,產生了無垠的想象和歷久彌新的故事,引領一代代聽眾和讀者漫步在童年的美好歲月中。



正如童話是兒童的專享,神話是人類童年的獨愛。兩個世紀以前英國大詩人華滋華斯曾說,兒童具有一種先天的與自然萬物相通的靈性,隨著年齡的長大,受世俗的玷汙逐漸嚴重,這種靈性也消失殆盡。神話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獨特認知,是人類尚有靈性時對自然的理解,以及那個浪漫童年之靈性所感知到的故事。



牛郎織女的故事,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夸父追日的故事… 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故事,雅典娜從父親腦袋降生的故事,阿佛洛狄忒出自大海泡沫的故事…先民們對他們所不能完全理解的天空大地、風雨雷電、地震海嘯,給予了形象的浪漫的想象,從而留下了許多代代流傳的美麗故事。



美好的童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是漫長的,隨著近兩千年文明的推進,對世界瞭解多一些,人類自認為自己成熟了,得意忘形了。實際上人類不過剛剛步入成年,前行途中還有許多的高山大川,成長的路上還有無數的艱難險阻。然而可悲的是人總是過早地自感已經長大,已經成熟,因此也就再也不會創造那些純真的神話啦。


無中生有hz




神話是先民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因此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許多民族的神話自成體系,體現了他們的祖先對世界最初的樸素理解,如古希臘神話就是其中的典型。

隨著人類對世界認知能力的提升,神話不再具有解釋世界的功能,也就開始慢慢衰落。



具體到中國古代而言,隨著先秦諸子百家的興起,我們的祖先對世界的理解方式已經有了質的提升,神話作為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就開始逐衰落了。

特別是秦漢以後逐漸佔據統治地位的儒家學說,對神話持排斥態度,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就體現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對神話的態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先秦時代的大量神話,儒家對其進行了歷史化解釋,對不符合自己味口的神話進行大量刪削,這即是秦漢以後中國神話衰落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國神話和古希臘等神話相比缺少系統性一個重要原因。

歷史學家稱中華文明是早熟的文明。正因為早熟,所以我們和許多民族相比,比較早地擺脫了神話解釋世界的狀態,以哲學和歷史取代神話來闡釋世界。

注:圖片和內容無關。


秦聲集


先秦時代,主流人們不會用文字,而那些會用文字的人也沒有很好的紙去寫,需要去刻字,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把一些小事一點一點放大,以訛傳訛,隨著時間的增加,越來越沒人知道真相,越來越神秘,越來越脫離實際,比如大禹治水,可能幾代人完成的事,最後功勞讓他一個人搶了,他可能只是治水工程的最後完成者,而秦後則不然,秦始皇統一文字,焚書坑儒,各國有都有政史編者,人們在怎麼編,都有參考去否定他 比如諸葛亮已經被傳的快不是人了,借東風什麼的,但政史出來了,全被否定了,但先秦可不這樣人們吹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1175490067


問得好,適時!不得不讚!

神話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基本無政治傾向,可以不為統治階級好惡而遭政治迫害,尤其是文字獄!而且它有趣難忘,易為傳承,宣傳範圍廣!

秦皇焚書坑儒,怎麼辦?於是民生將先秦歷史進行昇華神化,而讓統治階級抓不到把柄!當今為了找回失去的記憶,怎麼找?返樸歸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