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日本元老中的元老最愛對外侵略,其葬禮上親屬顏面無存


初中歷史書上就教過日本的明治維新,我們知道,對日本人而言,那幾十年決定了國運——既使他們確實富國強兵了,但也使他們膨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而這些事,都是在明治元老們的手裡完成的。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遇刺之後,舉行了國葬,可以說是萬人空巷,很多百姓前去悼念。

兩次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現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的創建者大隈重信,在其死後,也受到極為隆重的禮遇。

《明治維新的國度》裡寫到,1922年1月10日大隈病逝,在日比谷公園舉行了前所未有的國民葬,30萬普通市民沿路為他送葬。因為他不但是個教育家,而且也是個開明派,主張節約財政、休養民力,所建立的政黨常對包含鉅額戰爭支出的預算案進行否決。當首相之後,改革了一系列內政。大隈死後不久,另一元老山縣有朋去世,同在日比谷公園舉行的葬禮,但兩個葬禮簡直天差地別,為何會如此呢?


山縣有朋出身平民,據說雨天與一高級武士擦肩而過,走路濺起的水沾到了武士衣服上,他被迫跪下來撲在泥水裡道歉。小時候的生活使他痛恨德川幕府的身份等級制,年輕時即投入尊王倒幕運動當中。他經久坂玄瑞等人介紹,投入日本軍國主義的鼻祖吉田松陰門下,雖然不久吉田松陰就因謀反掉了腦袋,根本沒指導山縣有朋多少,但他卻總自稱松陰先生門下。而且,最終也是他繼承了吉田松陰軍國主義的衣缽。

他醉心攘夷,1864年在長州與英法等國的下關戰爭中受傷多處。1865與高杉晉作等人奪取了長州藩的藩政,積極倒幕,是明治政府最初的班底之一。

後來出洋考察軍制,發現日本軍隊與西洋軍隊的巨大差距,因此一直致力于軍隊建設,被稱為皇軍之父。但與伊藤博文、大隈重信等人不同,他是個保守派。他對政黨政治很不感冒,主張對外侵略,對內則強硬壓服民眾。

伊藤博文死後,他更成為元老中的戰鬥機,連大正天皇的婚事都要插手,以獲取利益。所以,當時從皇室到大臣再到老百姓,都不喜歡他。

他在當時就被罵為民眾之敵、日本軍閥之祖,是記者眼裡的絕代惡人。他的葬禮準備了一萬個座位,結果只到了千餘人,很多都是他的手下。這些軍人,沿著他的步伐繼續暴走,最終覆滅。相比大隈重信葬禮30萬民眾送葬,山縣有朋親屬的臉都丟光了。

日本投降之後,他的名聲就更不好了,被稱為軍國主義者、帝國主義者、法西斯、反動派……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有些人在對他當年的所為重新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