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之所以一定要看[失心病狂],是因為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名字。

26歲拍銀幕處女作[性、謊言和錄像帶]就一舉拿到了金棕櫚,之後不論是[永不妥協]、[毒品網絡]還是[十一羅漢],他都能在商業和藝術性上平衡到最佳。

這部[失心病狂]仍然是他的一次全新實驗,全程用iPhone7 plus拍攝,七、八十年代的B級片復古氛圍。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失心病狂]海報

一個關於瘋人院的寓言故事。

女主索耶本有著不錯的工作和正常的生活,在一次心理治療結束後,她卻糊里糊塗簽下文件,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從最初的24小時,到3天,再到7天,時間不斷被延長,出去變得愈發遙不可及。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失心病狂],“我能走了嗎”,“當然不能”

沒辦法解釋,沒辦法證明自己沒病,越激烈抗議越被院方採取強制措施,到後來,連觀眾都陷入了困惑:

她是真的遭人陷害,還是真的精神分裂?

電影過半,就給出了答案,在“瘋人院”的含混概念下,從古至今在此受迫害的正常人,從來都不會少。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在中世紀的流行文學裡,有一個意象,叫做“愚人船”

也就是,人們會把瘋人交付給商旅或香客隊伍,然後乘船從一個城鎮流浪到另一個地區或荒島。

福柯在《瘋癲與文明》裡,堅信人們通過“愚人船”驅逐瘋人是存在的,但後來也有人說,“愚人船”只是一個文學意象,並不是史實。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博斯的《愚人船》,1490-1500

但無論如何,和“愚人船”一脈相承的,是那之後出現的瘋人院。

1575年,英國開始在全國建立“教養院”;1620年前後,德國也出現了第一個“教養院”;1657年,法國巴黎建立“總醫院”...

不過幾十年時間,這樣一個完整的網絡便遍佈了整個歐洲。

但這些各立名義的場所,並不是醫院,也不算是真正的瘋人院,而是一種對窮人/流浪漢/瘋人等的禁閉場所

那些流浪在街頭,沒有工作、沒有家庭的人,不論是瘋子、懶人、慢性病人、老年人,一律被掃蕩進總醫院去。

在總醫院建立短短几年之內,很快就收容了6000多人,約佔巴黎總人口的百分之一。

而在這些人中,有近十分之一的人是瘋人,也是最有可能被無限期禁閉在那裡的人。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威廉·霍加斯《瘋人院中的浪子》,1733

瘋人,和其他邊緣人一起,被不作區分地關在一起,享受同樣的糟糕待遇:

房門終日緊閉,牆上只有一個小洞口透光,睡的地方一般只有一條草墊,個子高的都沒辦法伸直腿,要緊貼著牆睡。

這些“教養院”也好、“總醫院”也好,從一開始,給自己規定的任務就是:

制止成為一切混亂根源的行乞和遊手好閒。

所以,在他們看來,瘋人也好,正常人也好,只要給城市帶來負擔和混亂,就要投入禁閉中。

在實行了幾百年的“大禁閉”這種強制治安手段下,無論瘋與不瘋,人都只是符號,是手段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戈雅的《瘋人院》,1814

而在同時期的英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一些私屬“瘋人院”也開始出現了。

“他們說我瘋了,我說他們瘋了,該死的,他們的人數比我多”。

這是17世紀英國一家瘋人院的精神病人那西尼爾·李對病友抱怨時所說的話,他被強制送進瘋人院已經5年了。

但像李這樣堅信自己沒瘋的人並不多,很多人即使最開始沒瘋,在這裡待上個5年,也早已真的瘋了。

就像是[失心病狂]裡的女主,每天要吃藥、檢查,注射鎮定劑,被強制捆在床上,不到一週,她已經開始困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病了。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失心病狂],被強制吃藥的女主

或是[飛越瘋人院]裡的那些病人,早已經習慣了瘋人院裡的秩序和生活,就再也沒有意志力逃出去了。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飛越瘋人院]裡的病人們

而且,私人經營的瘋人院背景下,病患收容就更容易淪為一種富人的算計買賣。

有記載的,曾有個名叫薩米爾的蘇格蘭商人,就因為和地方官員的爭執,而被投到了私人瘋人院,在那裡遭受到了非人的虐待。

他最後雖然逃脫了,但大多數人都沒有他這般幸運,很多無辜的人一旦進去,就意味著最終死在那裡,並最終屍骨埋在那裡。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18世紀末,菲利普·皮內爾(Philippe Pinel)被任命為法國比塞特爾醫院的院長,成了一個轉折點

比塞特爾是當時巴黎最重要的男子瘋人院之一,集瘋人院、監獄、和醫院為一體,關押著近4千個男人。

在皮內爾之前,所有的精神病人和罪犯享受著相同待遇,甚至要被關在地牢裡,手腳戴著鐐銬。

皮內爾在歷史上第一次取下了精神病人的鐐銬,讓他們走出地牢,開始把瘋人院轉變為醫院。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菲利普·皮內爾,被譽為“現代精神醫學之父”

一個著名軼事是說:

當時法國大革命的激進政治家喬治·庫東去參觀時,十分不解,問到:“解除這些人的手銬腳鐐,你是不是發瘋了?”

皮內爾回答說:“我相信,這些瘋人之所以難以對付,僅僅是由於他們被剝奪了新鮮空氣和自由。

反正,從皮內爾開始,在他的推動和努力下,現代意義上的精神病院開始產生了

1838年,法國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精神衛生法》,開始真正推廣皮內爾的道德療法;

1845年,英國通過了《瘋人院法案》,相對專業的瘋人院開始相繼建立起來;

這之後,歐洲各國開始興建國家公立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如雨後春筍般在歐洲大陸發展起來。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英國一家現已廢棄的瘋人院

精神病患者被收治在專門機構,與社會隔離,並且有了一般意義上的治療和教育方案,一切似乎都走上了正軌。

然而,也不全然如此。

精神病院出現,帶來了收治機構化和專業化,精神醫生這一職業團體隨之迅速發展起來。

另一種意義上,他們也獲得了越來越具有支配地位的權力,至少在精神病院的領域內如此。

醫生成為理性和權威的代言人,精神病院系統性的控制和規訓那些異常者,也就成了此中常態。

像是[飛越瘋人院]中的女護士長一樣,她從來不曾真正在乎和關心過病人,也無意去了解或理解他們的舉動和想法。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飛越瘋人院]女護士長和病人

她要做的,只是作為一個絕對的權威,在這個冰冷的病院裡,以理性來規訓他們,以此守護醫院的規範和秩序。

這是一個隱喻。

從小的角度說,就是一個或無數個精神病院,往大了說,可能就是某種規訓制度。

比如,曾經蘇聯特色的“唯物主義精神病理論”——

凡是無法把握現實而對體制不滿的,收藏反動書籍、對政策評頭論足、幻想改革的,都是激烈的病態反應。

這種病叫做“呆滯型精神分裂症”,一旦患上,就將立即被投入精神病院。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70年代的蘇聯精神病院

要說,西方心理學界聽到這套理論當然氣炸了啊,當然要批判啊,但另一邊,看看你們自己——

還不是一樣要命地在廣泛地做額葉切除手術,不知道讓多少人就此成為行屍走肉。

再往前,開顱、電擊,不樣樣都是合法而“具開創性”的“治療手段”。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飛越瘋人院]中男主最後就被做了額葉切除手術

道理都一樣的,名義雖不同,但都是「控制」而已,不論是對正常人還是真正的瘋人。

到了[失心病狂]裡這樣的消費主義時代,就更復雜了。

除了精神病院本身的隔離和規訓色彩,當賺錢一躍成為精神病院的根本要義之時——

經濟效益至上,拉人頭、強制入院,就成了另一問題。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精神病院的發展史,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醫學問題;因為瘋癲這件事,從來也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然事實。

中世紀把瘋癲看作是惡魔附體,所以要為其驅魔或直接燒死女巫;

到17、18世紀,理性至上的時代,所有與理性相反的含義,比如不合常規者、流浪漢、宗教異端、情緒不能自控者,也便都成了“瘋人”。

19、20世紀後,實證主義科學下,各種流派的現代精神病學蓬勃發展,機構化的精神病院模式犧牲掉的是患者的自由權和隱私權。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飛越瘋人院]劇照

所以,當代著名精神醫學家薩茲直接就說:

精神病不是一個自然事實,而是一個“人造的神話”,醫生本質上是見不得人的“專業霸權”的締造者。

所以,現在的西方世界早已經在逐漸瓦解這種精神病院模式了。

英國從二戰後,就開始發展社區醫學運動,逐漸把精神病院的病人轉移到社區治療;

1963年,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制定了《社區心理衛生精神法案》,也開始嘗試把慢性精神病人轉移到社區。

瘋人院裡究竟關了多少正常人

©肯尼迪的妹妹(右一)曾被做過額葉切除手術,肯尼迪由此致力於改革

從那之後,各個國家都在做這個嘗試,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名字,去機構化、去住院化、分區化、社區化...

目的都是一個,把對精神病院對人的束縛解開,讓他們迴歸社區,融入社會。

至少,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的英國和意大利,是已經全面解散了精神病院的國家。

即使是美國這樣還有精神病院存在大量收治的地方,迴歸社區的治療方針,也已經是共識。

福柯說“愚人船”時,講“瘋人遠航既是一種嚴格的社會區分,又是一種絕對的過渡。”

瘋人院亦然。

“瘋人”和“正常”的區分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