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院》走紅網絡,國產恐怖題材有希望了?

《疯人院》走红网络,国产恐怖题材有希望了?

傳媒大眼導讀

可能是忌憚於題材的敏感性,打著“有鬼的恐怖片”這一旗號上線的網劇《瘋人院》,幾乎是在沒有任何宣發的前提下一聲不響地流入了視頻網站,目前豆瓣評分已刷到7.8,在類型劇一片唱衰的大環境下,也算得上是鶴立雞群了。要知道,國產恐怖題材因為受政策所限,幾乎一直都是個笑話,拍來拍去不是變成“走近科學”的科普片,就是被言情題材“借殼生蛋”,林正英時代能夠藉助寬鬆環境創作出《殭屍先生》系列的輝煌成就,早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疯人院》走红网络,国产恐怖题材有希望了?

該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靜謐山區的一家瘋人院。為追查心中的謎團,年輕的心理醫生孟喃和穆思凡作為實習醫生來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開始了一段段耐人尋味的詭異經歷。

之所以稱其為詭異,是因為這家瘋人院裡的精神病人千奇百怪,卻無一不被禁錮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等待救贖。而那些穿著白大褂的醫生護士也各懷鬼胎、心思如海。

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療養院,它充斥著各種未知的神秘事物,而人心底的神魔鬼怪在常識和真理的邊界也變得蠢蠢欲動。

讓眾多觀眾心生好奇的是,既然劇方敢於打著“有鬼的恐怖片”這一旗號,那麼該劇是如何巧妙規避了政策審查才得以面世的呢?這所謂的“有鬼”又是否代表了國產恐怖題材在創作上的某種新方向?

故事走向出人意料,劇情的挖掘深度成為亮點

先來說說觀眾最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一部劇作最重要的構成因素——劇情。事實上,大多數國產作品在劇情上都會有意或無意地迴避所謂的創作難度問題,不僅會盡量簡化劇情設置,甚至對由此導致的淺薄、突兀以及情節轉換缺少邏輯性等問題也不置可否,這就造成了對主要矛盾的挖掘不夠深入的後果。尤其是懸疑片,即便是故事情節推進流暢,但也往往停留在針對案件偵破流程的層面,相當淺層化。

與之相比,《瘋人院》則恰恰是把目光對準了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脫離“政治正確”,深入挖掘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被人察覺的社會問題,並將其與能夠對應的精神疾病聯繫在一起。全劇每兩集講述一個故事,且每個故事大概都包括2到3個劇情的反轉環節。

《疯人院》走红网络,国产恐怖题材有希望了?

而該劇的拍攝手法,採用的是16:9的電影構圖,且多以冷灰調色為主,再結合展現主角所擁有的“通感側寫”這一特異功能時所需用到的特效,確實為作品賦予了一份更為清奇凜冽的驚悚效果。此外,梅婷、楊新鳴、王永泉等一眾老戲骨的加盟,也為該劇在表演上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至於該劇在表現形式上的最大突破,應該就是用十分電影化的鏡頭語言,來區分作品與大多數國產劇集在鏡頭語言上的差異性。

尤其是第一集中梅婷在浴室見鬼的橋段,像極了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的《驚魂記》中的浴室謀殺那一段。梅婷在洗澡的過程中突然在自己的後脖頸上摸到了屍油。此時的觀眾看不到兇手的樣子,可浴室裡煙霧繚繞的環境卻無形中增加了緊張的氣氛。再加上後來白色被單下被包裹的未知物體慢慢升起,這種脊背發涼的感覺被進一步放大。雖然觀眾全程都沒有看到鬼的樣子,卻能感受到和主角一樣的恐懼。這種極強的代入感,在以往的國產恐怖題材中確實不為多見。

《疯人院》走红网络,国产恐怖题材有希望了?

而這部新劇的缺點,其實也一目瞭然。首先就在於新老兩代演員在表演上造成的割裂感,幾位老戲骨的演技確實開掛,可其他新人的演技就讓人尷尬無比了,尤其是男女主都有著明顯的偶像包袱,表情戲基本等同於面癱。

再就是劇情方面也存在一些生拉硬扯的部分,男主進入醫院的過程明顯有敷衍了事的嫌疑,而“通感側寫”這一特異功能的使用也讓很多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忍俊不禁。加之該劇的音效製作相對較差,對配樂聲音的大小把控得也不夠好。

從精神異常到心中有鬼,國產恐怖題材終於找對了方向

受政策所限,國產影視劇可能再也無法複製《倩女幽魂》《殭屍先生》《陰陽路》《開心鬼》等純粹走鬼怪路線的經典作品曾經擁有的輝煌成就了。

然而,或許是思路也被侷限在了“鬼片必談鬼”的框框裡,國產恐怖題材在此後確實走過相當長時間的一段彎路,要麼貢獻出的是“走近科學”式說教意味濃重的科普片,要麼就淪為“一驚一乍以為有鬼,最後發現腦子有病”的套路,這樣的作品看得多了,你會越發覺得國產恐怖題材確實像個不自知的笑話,成為低質更低智的爛片重災區。

2013年,由麥浚龍執導的港片《殭屍》算是近年來純正鬼片中難得一見的精品之作了。影片將港式殭屍、日本女鬼、美式cult混為一體,既有對傳統殭屍片的致敬,又有新時代電影拍攝手法的突破,可惜的是該片依然沒能在大陸上映。

難得上半年國產電影中也曾出現一部以偽紀錄片形式拍攝的《中邪》,雖叫好聲一片卻還是難逃被禁的命運,所以觀眾對國產恐怖題材不抱希望也屬實不是一件有多委屈的事情。

《疯人院》走红网络,国产恐怖题材有希望了?

而《瘋人院》的聰明之處就在於,該劇很巧妙的避開了一些敏感炸彈,將重心放在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層面上。全劇反覆揭示的只有一個道理,那就是人心確實比鬼還要可怕,是對利益的追逐,是人與人的隔閡,才讓心中的“鬼”變得無處不在。

而這種對於心理恐懼的刻意營造,才是國產恐怖題材應該多多著墨的創作新路徑。無論是出於主動轉型還是被動抉擇,這種從“精神異常”到“心中有鬼”的思路轉變,恰恰為破釜沉舟的國產恐怖題材找對了方向。

即使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沒有哪個人真的見過所謂的“鬼”,倒是大多數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或多或少的藏著一些見不得人的東西。能把這些“鬼”挖掘出來,也就有了最好的創作素材。

與國外恐怖題材相比,我們到底差在了哪裡?

雖然《瘋人院》這樣的作品算是在國內開創了此類題材的創作新方向,可放眼國際,類似的題材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

比如俄羅斯電影《精神病院》,就選擇主打溫情路線;而奧斯卡經典影片《飛越瘋人院》,走的則是普及人生哲理的勵志路線;還有純粹強化恐怖效果的《美國恐怖故事:精神病院》,可以說是與《瘋人院》最為接近的同類題材中的優秀作品,也是目前美恐系列中最為出彩的一部。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將納粹、外星人、神經病、死神、同性戀、連環殺手全部融合在一部劇中,能夠將這麼多敏感因素全部融入到一部作品中,當然也與美國影視產業相對寬鬆的創作環境有關,該劇獲得的17項艾美獎提名就是明證。

《疯人院》走红网络,国产恐怖题材有希望了?

與《瘋人院》被迫選擇心理路線有所不同,《美恐:精神病院》相對更為重口味一些,整個精神病院就是一個地獄般的存在,連精神正常的女記者都不得不被迫關押在裡面。

更為有趣的是,《美恐》的創作水準和創作意識也在製作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著自身的升級,不像《瘋人院》僅僅是有一兩個出彩的亮點,《美恐》在高端科技、宗教、心理學、靈異、犯罪、種族等各個層面均有涉獵,且劇情更為緊湊,邏輯上也沒有任何硬傷。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產恐怖題材與美劇等海外影視作品間的距離,無論是意識、經驗還是表現形式上,相差的都不是一星半點,至少就現狀而言,絕非政策放開就能迎頭趕上的事情。

《疯人院》走红网络,国产恐怖题材有希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