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孔子一生的修煉,都濃縮在這個字里!

子貢是孔子的高徒,而且是可以與衛國國君分庭抗禮的大商人,他富可敵國、多才雄辯,獨立思考能力超強。

有一天,子貢問孔子,“老師,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嗎?”

《說文解字》:孔子一生的修煉,都濃縮在這個字裡!

孔子說:“那就是恕字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論語·里仁》裡,曾子也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是忠於自我,“恕”是寬待他人。

先有內心的中正,才能聽從內心的聲音而正確的為人處世,所以“恕”字是“如心”,如來、初心。

《孔子家語》記載了一個“子路治蒲”的故事:

子路是孔門72賢之一,武功高強、政見卓越,有俠義之風。他在衛國擔任大夫的時候,衛國國君派他到蒲邑做了個縣委書記。

可是怎樣當好這個地方父母官,子路心裡沒底,於是就去求教老師孔子。

孔子說:“你覺得蒲邑這個地方怎麼樣啊?”

子路答:“聽說這裡壯士很多,又很難治理。”

孔子說:“你說得不錯,我教你十二個字,只要你照著做,就能治理好。”

子路答:“請老師明示。”

孔子說:“要謹記‘恭而敬,寬而正,愛而恕,溫而斷’這12字方針。

只要你做到‘恭而敬’,就可以震懾住勇猛剛烈的義士;你做到‘寬而正’,就可以籠絡有錢有勢的豪強地主;你做到‘愛而恕’,就可以容忍困頓有難的人;你做到‘溫而斷’,溫和而又果斷,就會降伏奸詐邪惡的人。這樣你施政就不難了。”

子路依法實施,結果蒲縣三年大治。

很多人以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而《說文解字》對“恕”字的解釋是“恕,仁也。”可見,恕,就是仁。

《傳曰》仁者,必恕而後行也。

“忠於事君,仁於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黨,伊呂是也。故顯名存於今,是之謂公。”——《說苑·至公》

忠恕仁義,公道人心。“恕”字連接了孔子的為人處世、施政為公的思想,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鑑。

《說文解字》:孔子一生的修煉,都濃縮在這個字裡!

有困惑,問《易經》。歡迎關注泛《易經》文化應用交流平臺,一起探討《易經》和民俗文化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