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以哪条河做划界?

振英庆斌筛分输送


谢邀,作为一个山东人还和陕西好友讨论过这个问题。

山东与山西的“山”——太行山脉,这是毫无疑问的,太行山脉今为山西与河北的交界上,这是历史不断调整的结果,山东在历史的进程中西边的土地不断在丢失。因此造就了山东山西不再接壤。但太行山脉还是成为了山东山西共同的“山”。那么更久远的古代时山东指代的是什么呐? 山东一名由来已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无论是史书还是历史剧中常常提到的山东,却是指的崤山之东,因为春秋时期,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只有秦国世居崤山函谷关之西,而其余六国均位于崤山之东,并称山东六国。当时山东六国礼乐昌盛,文化发达,而秦国落后,因此有山东士子不入秦,而商秧改变了这一格局并带领秦国走向了富强之路。最后西边的秦国统一了山东六国。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之东。面积包括了大半个中国。而非今山东。


河南与河北的“河”——黄河,河北全部位于黄河以北,而河南大部分地区位居黄河之南,但仍有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之北,这是历史不断的变革以及黄河改道的结果,这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见证。

湖南和湖北的“湖”——洞庭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与湘江交汇处,岳阳之侧,浩瀚的湖面是长江的优良“蓄水池”、调洪行洪区,湖南湖北正是由此而得名。值得关注的是,今日之洞庭湖已经比历史上最盛时期小了好多,有其历史原因,更与曾经发生过的人为填湖造田运动有关,此处不再多言。

广东与广西的“广”——广信,今梧州万秀区管辖内,如果说前面三个大多数人都能过知晓或者推敲出来的话,那这一个恐怕除了两广的人很少有人知晓。汉武帝至三国末年,几百年期间,广信一直都是交州首府所在地,是整个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广东广西便来于此。 中国今天的行政区划,多起始于两宋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基本定型于民国和新中国初期五六十年代。其后调整很少,除海南省的设立和重庆市的设立发生在上世纪末。其余基本保持不变。



珞珈山的猫


河南河北因分列黄河南北而得名,但真正作为界河的却不是黄河,而是漳河。



漳河,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水系的南运河支流。上游由两河合一,一为清漳河、一为浊漳河,均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合流卫河,称卫漳河、卫运河,进入海河水系的南运河。漳河流经三省四市21县市区,长约412公里,流域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漳河干流长179公里。


漳河,漳河原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禹贡》中所指的衡漳和降水就是漳河。后来黄河南徙,漳河脱离黄河,加入海河水系,为海河中一大支流。历史上其变迁比较复杂,它的变动最南可达到安阳河,最北可达到滏阳河及其前身衡水,长芦或葫芦河所能迁徙之道,其变动顶点是在出山后邺镇(古邺都)之西,即三台口。




唐朝以前的河南、河北并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域划分,就像现在说的华南、华北一样。它们的分界线就是黄河,黄河以南就叫河南,黄河以北就叫河北。不过当时的划分有些模糊,难以界定。这就要说到黄河的走向了。秦朝以前黄河河道变动不是很大:荥阳以西是山区,黄河是在峡谷里流动,变道的可能性很小;到郑州市区西北转折向东北流去,在今天津一带注入渤海。这时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与太行山之间的狭长区域,大致包括今天的焦作全部、新乡中西部、隔壁近全部、安阳中西部、邯郸大部、邢台大部……直到入海。这时,黄河以东的叫河东。后来随着黄河改道的幅度加大,原本属于河东的区域就成了河北。这情况黄河每改道一次河南、河北的称呼都会有所变化。


手机用户4142248477七王


河南与河北是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的称谓。它是古人以当年主要生活地——中华民族母亲河主体流域的大平原南北区域大体划分。大平原的大河(黄河)以北称河北,大河平原主河道以南称河南。但因黄河历史上多次泛滥后改道,甚至还有“夺淮入海”的经历,即向南汇入南北地理分界河的淮河后一同汇入黄海。直到清代中后期才基本加固大堤后,黄河流入渤海才固定下河道……所以现在河南省与河北省并非完全按黄河分界,只是主体省域位于河南或河北而流传下来的省份名称。现在中部大平原里黄河主河道完全从河南省北部横贯从山东入渤海了。


高耳机戴高乐


最烦百度来的那种答案,啰哩啰嗦!简单回答吧,传统意义上的河是指的黄河,后来黄河多次改道,河南河北也就成为一个地理名词,故而河南一部分也在黄河以北,而最近的行政区域划分两省分界线实际上是漳河,不太出名的一条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