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事件沸沸揚揚,到底打了誰的臉?

央視315晚會結束,一場幾乎稱得上堪比消費屆春晚的全民狂歡也落下帷幕,不出所料的是,央視爸爸又把前幾年反覆報道過的“剩菜剩飯”拿出來炒,看晚會的時候都不禁替臺上幾位底氣不足的主持人尷尬。而坐在電視機前的,有滿心希望自己的權利能得到主張的消費者,有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吃瓜群眾,當然,更多的可能還是各行各業的公關相關人員,例如進口大眾,在20:00預告中爆出後於22:28拿出了一份聲明,前後不足2個半小時,可見應該是早就預料到了自己會“榮登”315榜首。這也不奇怪,畢竟有了5年前速騰斷軸被曝光的經驗加上常年盤踞各大投訴榜單上,對應起來理當是更加得心應手。然而筆者更希望大眾系品牌能夠把這份“得心應手”用在應對中國消費者的訴求上,至少改一下對中國消費者一貫傲嬌的態度,不要時隔半年甚至長達幾年才想起來身後還有一群苦苦哀求的消費者。

機油事件沸沸揚揚,到底打了誰的臉?

然而,比被曝光的大眾更引起熱議的,是另一個消費者期待上榜卻安全著陸的CR-V機油事件。其實早在2月,CR-V就與長安CS75因為機油事件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幾乎同樣的問題,幾乎同樣的處理方式,受到的待遇卻是雲泥之別。怎麼就一個那麼不受待見,一個就能平安過渡還博得片片掌聲呢?筆者妄自揣測原因有三:一、CR-V開創了城市SUV市場,可謂傳奇般的存在,將這樣一款神車從神壇上拉下來做個平民,是眾多競品和不堪加價重負的群眾心之所向;二、東風本田近年漲勢過猛,難免遭人眼紅,所以才有網上流傳的眾多群眾演員無論工作日還是休息日都冒著嚴寒整齊劃一的到店維權拍好照片上傳到網絡後就走;三、雖說是同樣的問題,但東風本田實屬首次遭遇,而長安早在幾年前就被頻繁爆出,無論是CS35還是CS75幾乎無一倖免,其無論準備時間還是前有出頭鳥的防護,都無疑佔盡先機。

機油事件沸沸揚揚,到底打了誰的臉?

機油事件沸沸揚揚,到底打了誰的臉?

機油事件沸沸揚揚,到底打了誰的臉?

那麼,鬧得這麼兇的機油事件,到底是什麼個情況呢?

首先給大家講一下1.5T發動機機油增多的發生機理。發動機正常使用條件下,因為活塞環與氣缸之間存在竄漏,燃油蒸汽或者未燃盡的液態燃油會少量的從這些地方跑進曲軸箱裡產生燃油稀釋。

機油事件沸沸揚揚,到底打了誰的臉?

燃油稀釋在缸內直噴發動機上會更加突出。缸內直噴,會以極高的壓力將燃油噴射到氣缸中,而視噴射系統的佈置和控制邏輯,會有或多或少的燃油被噴射到氣缸壁上造成“溼壁”。這部分燃油是很難如噴射在空氣中的油霧顆粒一樣迅速汽化的,這些汽油會和氣缸壁上的油膜混合在一起,被活塞環刮進曲軸箱內。

雖然每次噴氣缸壁上的油量看起來量並不大,但是缸內直噴發動機在冷啟動時會噴射過量的燃油製造濃混合氣,如果是在冬季或者氣溫更低的高寒地帶,冷機運行時間更長,直噴發動機會噴入過量的燃油幫助燃燒,而過量的燃油會滲入曲軸箱內稀釋機油。

正常工況下,混入機油的燃油會及時揮發並通過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進入燃燒室重新燃燒掉,就不會導致機油持續被稀釋,不會出現機油液麵升高,機油有汽油味等現象。

汽油竄機油並非該發動機獨有現象,而是內燃機常見現象

燃油稀釋是一個非常非常古老而經久不衰的話題。古老到什麼程度?在SAE的技術文庫裡,可以搜到的專題討論文獻最早出現在幾乎100年前!而它直到今天依然在困擾著消費者和發動機製造商們。

機油事件沸沸揚揚,到底打了誰的臉?

事實上,燃油稀釋問題一直困擾著主機廠,也不併是隻有汽油機——柴油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而且比汽油機更加普遍。部分“放棄治療”的柴油發動機,乾脆在正常機油尺的上刻度線以上,再刻一個燃油稀釋極限。

機油事件沸沸揚揚,到底打了誰的臉?

一些1.6T發動機的機油尺在上限以上還有一條標記,用戶手冊提示超過這個標記才需去4S店檢查。

美國市場也有燃油稀釋的受害者,相關廠商曾通過內部服務通告的方式對出現機油增多、機油中出現汽油味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進行過維修。

機油增多的因素跟低溫、短途行駛有很大關係

在正常情況下,因為發動機的高溫和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的作用,這些少量的汽油會通過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進入燃燒室重新燃燒掉,並不會導致燃油稀釋,機油增多。

但在高寒地區,短途行駛的車子上,這個問題就會變得嚴峻。你可能會覺得不就是熱個機,怎麼會有那麼多汽油跑進曲軸箱裡造成機油稀釋?那麼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計算好了。

4衝程發動機曲軸每轉2圈進行1輪燃油噴射。假設冷機怠速1000rpm(實際更高),每缸每分鐘完成500次4衝程循環,每缸每分鐘噴油500次,每秒鐘噴油約8次。意味著4缸機每秒鐘在1000rpm的轉速下總計噴油約32次,每分鐘2000次!再加上為了提升冷啟動性能,目前的發動機ECU設置在低溫冷啟動是都會多噴油的。

在本來就存在的過量汽油被刮入或滲入曲軸箱的增壓發動機上,短途駕駛在機油溫度還沒升到足夠讓混進去的汽油被排出前,就已經停機了。接著又凍上幾個小時,再來重複一次或者一天好幾次這樣的過程。1分鐘2000次的過量噴油,每天加起來輕鬆上萬次,甚至幾萬次,燃油稀釋就很正常了。

因此,燃油稀釋在缸內直噴發動機上更容易產生,在寒冷的冬天更容易產生,在短途駕駛的車上更容易產生,在頻繁的停車-啟動-停車-啟動的車上更容易產生。

機油增多並不會造成發動機磨損

機油增多會否會導致發動機磨損,可以參考一下美國的案例、和國內目前的狀況一樣,美國市場也有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也同樣存在燃油稀釋的問題,許多車主將自己的機油送去第三方檢測後發現,用氣相色譜法分析的燃油稀釋結果已超5%極限。

機油事件沸沸揚揚,到底打了誰的臉?

本田1.5T機油Fuel Dilution已超5%,但金屬元素含量正常

但是上市時間更久、保有量更大的美國市場,本田1.5T發動機卻暫未出現任何因為燃油稀釋導致的大面積發動機故障的情況發生。另外,海外市場的CR-V機油更換間隔最長達1年,國內市場保養間隔為5000km或6個月,按照國內的保養要求進行保養及時出現了燃油稀釋也不會導致發動機異常磨損。

刷ECU可以很快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會造成動力、油耗的變化

燃油稀釋在低溫、短途行駛的工況下尤為突出,ECU程序的變更只會針對低溫冷啟動工況的程序設置進行優化,不會對發動機的動力、油耗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氣溫和行駛距離才是機油事件的始作俑者,別有用心企圖惡意抹黑、引起消費者恐慌的煽動者,才是最該被請上315晚會現場被打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