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谁最大

我们先来看看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的关系。在《西游记》中,虽然老君是道教教主,如来是佛教教主,似乎二者分不出大小来。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过程中,老君可以说是闹天宫的受害者——先是五葫芦金丹被孙悟空偷吃,再是孙悟空从八卦炉中跳出,老君“赶上抓一把”,却被孙悟空“捽了个倒栽葱”。作为受害者,老君对待孙悟空,可以说欲除之而后快,一旦出手绝对毫不留情,不会留着什么法术不用。

但是,在天宫捉拿孙悟空的战斗中,老君惟一的一次出手,就是用手中的金钢琢打了孙悟空一下,属于物理而非法术攻击。捉住悟空之后,太上老君自告奋勇将悟空放到八卦炉中锻炼,没想到没有烧死悟空,反而炼出他一双火眼金睛。正因为老君法力不高,所以玉帝在无奈之下,才派人去请如来前来降妖。

反观如来,见到孙悟空仅仅一个回合,就五指化山,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又贴上了“唵、嘛、呢、叭、呢、吽”的压帖,彻底降伏了孙悟空。二者法力谁大认小,一目了然。

《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谁最大

当然,也有读者会说,太上老君的法力并不弱。如在金角、银角相关的故事中,老君一个盛丹的葫芦、一个盛水的净瓶、一把炼魔的宝剑、一柄扇火的扇子、甚至一根勒袍的带子,都让悟空几次被捉,伤透了脑筋。他的那个金钢琢,不仅在花果山暗助二郎神打了悟空一跌,而且后来被他的坐骑青牛精偷去,在金兜山,竟然连悟空的金箍棒、众神的武器和火具、乃至佛祖的金丹砂,也都被套去,吓得佛祖也不敢说出妖怪的来历,害怕妖怪“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佛祖连老君的一个坐骑都如此害怕,岂不说明老君“大”于佛祖?

《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谁最大

其实不然。佛祖不向悟空说出妖怪的来历,也未必是真的害怕青牛精和太上老君,只是不想因区区一个妖怪,而引起教派冲突罢了。最后如来不还是通过降龙、伏虎二位罗汉,“教孙悟空上离恨天兜率宫太上老君处”寻找妖怪的踪迹,仍得以降伏了妖怪?

《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谁最大

我们再来看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的关系。虽然道教徒认为玉帝只是三清手下的“四御”,但是在民间信仰里,人们并不承认老君或三清的至尊,而把玉皇大帝认作万神之王。《西游记》显然正是按照民俗信仰来安排天界佛国众神秩序的。

《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谁最大

在《西游记》中,老君只不过是一个炼丹的老道,居于兜率宫中,每日除了炼丹,就是讲道。见了玉帝,他要口称“陛下”,还要向上“朝礼”。他炼制九转金丹,是要“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他想要把被捉的孙悟空放在自己的八卦炉中烧炼,还要先向上“启奏”,得到玉帝允可才“领旨去讫”。观音菩萨朝见,要先“与玉帝礼毕”,才“与老君、王母相见”。由此可见,老君只不过是玉帝手下的朝臣,远远比不上玉帝的权势和地位。

可以说如来佛祖在法术上大于玉皇大帝。玉帝这个形象,显然是作者根据世俗帝王的形象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法术和治理天宫的谋略,有的似乎只是众神之王的地位。

孙悟空出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玉帝知道后,掉以轻心,认为“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孙悟空闹龙宫,闹地府,后来又嫌官小不做,反下天宫,声言要作齐天大圣,玉帝两次都是先要派遣神将下界收伏,而当太白金星提出招安时,他又马上同意招安,似乎毫无主见,只想息事宁人。

孙悟空偷蟠桃,盗御酒,偷吃老君仙丹,他“闻奏,悚惧”,“越发大惊”。捉住孙悟空后,见悟空“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他竟然束手无策,大叫:“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

《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谁最大

第31回玉帝派兵帮助悟空收伏了黄袍怪,悟空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众神还有不忿,玉皇大帝却说:“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相对于玉皇大帝,如来佛祖的法术就要大多了。别的不用多说,仅从大闹天宫来看,老君、玉帝及普天神祇,都对孙悟空无可奈何,是如来佛祖于谈笑之间,制伏了妖猴。青牛精作怪,到处都查不到其根源出处,如来佛祖仅“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假猴王变化为悟空的模样,观音、天庭、地府都辨认不出真假来,又是如来佛祖将妖怪的出处说得清清楚楚,并帮助悟空剿灭了假猴王。

《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谁最大

总之,玉皇大帝在权力上要大于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在法力上要大于玉皇大帝。至于太上老君,不论权力和法力,都要小于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