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农机行业的这些消息你知道几个?

说到七月份,你是想到了流量取消漫游费?还是想到了我们党的生日?亦或是暑假终于来临了?不过这些都不是今天盘点要说的,我们今天盘点的自然是这半年来我们农机行业的热点事件啦,你知道几个?

盘点:农机行业的这些消息你知道几个?

首个农用无人机行业标准发布

首个农用无人机行业标准——《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标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本标准根据民航和农业部相关法规政策编制,主要涉及植保无人飞机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

标准针对植保作业常见的高温高湿环境、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喷雾量均匀性较差的问题、安全要求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此外,根据主管部门监管要求,明确了作业信息存储和远程监管接入功能。

首次黄河流域性禁渔制度启动

4月1日,首次黄河实施流域性禁渔。黄河小浪底水库举行黄河禁渔期制度暨渔政联合执法启动活动,同时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禁渔巡航。此次活动标志着黄河禁渔期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填补了黄河流域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空白,对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生态修复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黄河流域性禁渔范围包括3个主要通江湖泊,以及13条黄河主要支流的干流河段;禁渔期从每年的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禁止作业类型包括了钓具在内的所有捕捞作业类型。

首座全潜式大型智能网箱“深蓝1号”下水

5月4日,我国首座全潜式大型智能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日照下水。网箱周长180m,高38m,重约1400t,养殖水体5万多方,设计年养鱼产量1500t。可在夏季沉到黄海冷水团中进行三文鱼养殖生产,开创世界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

此外,网箱的设计采用了中国海洋大学发明的浮体捕捞、网箱附着生物清除、鱼类鳔室补气等新专利技术,并将由中国海洋大学的波浪能发电半潜平台提供绿色能源;还采用了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的发明专利技术和中国船级社相关的规范、标准,可实现高海况海域安全生产。

首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启动

5月8日,全国首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在厦门鼓浪屿钢琴码头广场和珠海长隆中华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启动。当天,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

为加强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成立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并商定将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即妈祖诞辰日)作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今年首次在全国各地同步举办,将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

首届“绿色渔业发展大会”召开

5月15日,首届“绿色渔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科技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绿色渔业发展进行讨论交流。

“绿色渔业发展大会”的召开为“政、研、学、企” 的沟通交流构建了学术平台,将在增进多方交流、共同促进绿色渔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个农民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

农民们终于有了首个国家层面意义上的节日,国务院批准自2018年起每年农历秋分将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传承弘扬农耕文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节日举办要坚持因地制宜,鼓励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

首颗农业高分观测卫星成功发射

6月2日,高分六号卫星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国内第一颗搭载了能有效辨别作物类型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

高分六号首次在卫星传感器中配置了能有效反映作物特有光谱特性的“红边”波段、2米全色/8米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卫星的成功发射大幅提高了农业对地监测能力,加速推进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和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此文由本网整理发布,部分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山东省渔业互保协会,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