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抱怨的嘴,邁開改變的腿

閉上抱怨的嘴,邁開改變的腿

在職場中,一些人總在抱怨:待遇太低、付出太多、管理混亂、領導不體諒下屬……似乎老天爺就是對他不公。可是,抱怨能解決問題嗎?

任何公司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問題,這是發展的矛盾、成長的煩惱。雪松倡導正能量的陽光文化,禁止散佈負能量、怨婦習氣。雪松人陽光無畏,就應該勇敢面對、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成天發牢騷。

正如央視駐拉美記者孫晴悅這篇文章所言,沒有一份工作是如想象一般圓滿的,不要執著於眼下的困境,因為我們知道,有更遠的地方要去。

閉上抱怨的嘴,邁開改變的腿

1

我記得有一個午後,和朋友走在保利斯塔大街上,討論過一個問題。

彼時的我們,被出差壓得喘不過氣來,有寫不完的稿子,剪不完的片子。我們說,如果財務自由,那麼你會想要做什麼工作,從事什麼行業?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啊。事實上在當時,我倆沉默了許久。

那個時候,一個在聖保羅讀研的姑娘問我們,碩士畢業找什麼工作比較好?我們說千萬別來央視。她問使館的小夥伴,他們說千萬別來部委;她問中資公司的男生們,他們說千萬別去企業。

小姑娘就蒙了。她說,為什麼你們都這麼負面,難道不應該是幹一行愛一行嗎?難道現在的工作不是你們自己選的嗎?

路確實都是我們自己選的。

我身邊大部分人都是“求仁得仁”,在自己夢寐以求的行業裡打拼。

做國際銷售的男生說,以前最羨慕的就是拿著公文包,帶著簡單行李全世界飛、全世界談生意的國際精英,後來他真的去了跨國公司做銷售,成為了他。

在使館工作的姑娘說,以前看電視裡播放的總理的記者招待會,最羨慕那些坐在總理身後的高翻姐姐們,後來她真的去了外交部工作,變成了她。

有同事說,以前最羨慕閭丘露薇,看過她的書,聽過她的演講,最羨慕的是她作為戰地記者,後來她自己也做了記者,去了戰地,變成了她。

但是,我們沒有料想到的是後來。

閉上抱怨的嘴,邁開改變的腿

2

後來,那個男生常年和家人分居兩地,第一年在國內的時間是12天,第二年是23天,第三年只有8天。他匆匆回去結婚,又匆匆離開。在每一個南半球的夜晚,加班到深夜,打開冰箱,喝一罐亞馬遜果子做的汽水,繼續寫下一個報告。

有一次家人生病住院,他出差去了一個偏僻的鎮子,沒有信號,失聯好幾天。他說,那些深夜喝汽水的時刻,那些沒有手機信號的時刻,他想過兩百遍,要不要辭職。

後來,在使館工作的姑娘,外派非洲,在戰亂和疾病並存的國度裡,做一名文裝解放軍。

她說自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每每看到朋友圈哪個姑娘又去了馬爾代夫度假,大學同宿舍的姑娘生了二胎,這些時刻,她懷疑了兩百遍,理想究竟值得嗎,而她要不要辭職?

後來,閭丘露薇從鳳凰辭職,去追尋新的人生理想了。那個同樣去過戰地的女記者,在傳統媒體日漸衰落的時代,看著自己微薄的薪水,再看看自己堅守的新聞理想,她猶豫了兩百遍,要不要辭職,要不要轉行。

所以你看,再好的工作都有太多令人崩潰的時刻。沒有一份工作是不想辭職的。

我們有一大堆想要辭職的理由。老闆不近人情,加班比上班還多,我們在每一個委屈的時刻,難過地哭了。我們也不管職場相不相信眼淚了,先哭了再說。

為什麼要讓我們背那個黑鍋?

為什麼總是我們做最吃力不討好的項目?

特別是一些職場新人,每一份付出,都想要立刻看到回報。只要有一點不對,就默唸兩百遍,我要辭職我要辭職。你是不是也是這樣?

閉上抱怨的嘴,邁開改變的腿

3

我們每一個人都被批評,被誤解,受過嘲笑。人在職場,你不是例外。

這些時刻,所有人都是咬牙堅持下來的。而所有人都必須蹚過這些河,內心才會越來越強大,才能不執著於眼下的困境,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有更遠的地方要去。

要趕路的人,沒時間停下來圍觀、琢磨、埋怨、仇恨,心裡憋著大事兒,就容易淡定。

好多職場小朋友會說,是因為這份工作給了我負面影響,所以我想辭職。其實,沒有一份工作是如你想象一般圓滿的。就像劉若英說,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閉上抱怨的嘴,邁開改變的腿

然後你會說,我不想要打工了,我要創業,要自己做老闆。可是,真的會如你所願嗎?

我看過一句話,深以為然——“創業比工作還委屈”。你看到的那些創業者,都還在做著熱愛的事業。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想辭職的,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是不是就能少去那些糾結、迷茫、徘徊的時刻,我們是不是可以少想兩百遍,然後去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畢竟工作的時間佔據了我們三分之一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