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雪松在行動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我國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建設美麗中國,天天都應是環境日,人人都應是行動者。雪松控股以“創造·分享·愛”作為企業核心價值觀,不斷建構以“可持續的綠色未來”為主題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目前,雪松控股正在積極行動,助力中國政府打贏“藍天保衛戰”,還世界一點“顏色”。

藍天保衛戰,雪松在行動

能源結構現實:富煤貧油少氣

曾經,煤是“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

如今,由於霧霾等問題,人們把罪魁禍首指向煤。當年的功臣被妖魔化,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把屁股板全打在煤身上,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在一次演講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倪維斗質問,我國能源需求越來越大,2016年能源消耗總量已達43.6億噸標準煤,在缺油、少氣的條件下,靠什麼能源來滿足?

治理環境汙染,不搞簡單的“去煤化”。

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天然氣身上。但目前天然氣的用量是煤的1/20,遠期來看,天然氣的用量仍將只是煤的1/15。

核電方面,2016年核電發電量僅佔全部發電總量的3.5%。中國鈾資源貧乏,依存度已超過90%。鑑於此,倪維斗說:“核電不能成為我國能源發展主要方式,只能是補充方式。”

水電方面:裝機容量已達3.32億千瓦,開發度達到75%,剩下的1億千瓦中包含有雅魯藏布江的蘊藏量,實際開發存在國際問題。

天然氣、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等發電量加起來≈7.0億噸標準煤,這相比2016年我國40多億煤的能源消耗,是個小數。在倪維斗看來,山西內蒙一帶的幾千億噸煤才是我國能源的根本保障。

藍天保衛戰,雪松在行動

煤炭清潔利用成為當務之急

在能源結構短期內無法大規模調整的情況下,推動煤炭的清潔利用成為當務之急。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完全可以實現,美國、歐盟國家(主要是德國)、日本等煤炭消耗量居世界前列的發達經濟體,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主要做法是:長期持續資助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研發和示範,促進潔淨煤技術商業化。

美國於1986年制定了總投資69億美元的“潔淨煤技術示範計劃”,後設立了“煤研究計劃”、“清潔煤發電計劃”、“未來發電計劃”等,對於煤炭清潔利用給予全面支持。

1980年代,歐共體制定了“兆卡計劃”,目標是減少燃煤汙染物,歐盟第五至第七研發框架計劃均包括了潔淨煤發電技術。2013年,歐盟發佈第八個研發框架計劃(即“地平線2020”),繼續支持碳捕獲和封存技術研發。

日本1980年成立了“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從事潔淨煤研發,1995年組建了“潔淨煤技術中心”,1999年制定了“21世紀煤炭技術戰略計劃”,提出2030年前分3個階段開發潔淨煤技術,最終實現煤作為燃料的完全潔淨化。

藍天保衛戰,雪松在行動

擬牽手德企,開啟清潔能源合作新篇章

十九大報告要求:“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從過去的“打好藍天保衛戰”到“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字之變,讓為呼吸而戰的人們備受鼓舞。

為配合中國政府打贏“藍天保衛戰”,雪松控股正在致力於煤炭清潔利用領域的研究和開發。

5月24日,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在北京參加了中德兩國政府首腦共同出席的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座談會。張勁主席在會上特別指出,德國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全球領先,雪松希望與德國煤炭清潔利用領域的優秀企業和研究機構展開深度交流與合作,開啟兩國清潔能源合作的新篇章。

此前,雪松控股與鄂爾多斯市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入股協議,雙方將在煤源、物流、銷售及資本運作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煤炭交易中心。未來雙方將緊密合作,進一步擴充煤源,提升鐵路發運能力,深化雪松煤炭業務在內蒙古乃至全國的佈局。

如何把煤用好?雪松控股一直以來以“可持續的綠色未來”為主題構建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牽手德企開展煤炭清潔利用,是雪松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的又一探索和實踐。

雪松控股旗下各產業板塊也積極響應國家轉型升級的要求,把安全環保作為發展的底線和紅線。比如2017年,齊翔騰達實施技改技措項目472項,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環境效益。據淄博市環保局檢測,2017年齊翔騰達鍋爐的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降低90%,氮氧化物濃度降低60%,煙塵濃度降低80%,運行指標遠低於國家標準。

藍天保衛戰,雪松在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