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歼7真的能改成无人机?设想很美好,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歼6、歼7这些老型号的战斗机,都是传统的机械控制方式,是飞行员通过操作杆和脚蹬,牵拉金属连杆、钢索等“传动”设备,来控制尾翼、襟翼的运动,进而实现对飞行姿态的控制。而现在我们常说的电传飞控,是将飞行员,或无人机操作员对操作杆、脚蹬的操作,由飞控计算机解读成信号,再将信号发送给各个舵面的控制设备,从而控制飞行姿态。

歼6、歼7真的能改成无人机?设想很美好,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对比这两种飞控我们就会发现,电传飞控改无人机很简单,都是采集信号,飞行员在遥远的控制台上,和直接坐在机舱里,区别并不是很大。但老式的机械飞控改无人机就要命了,机械飞控的飞机操作,不是你想往左飞,就使劲蹬左边的脚蹬,或者向左边摆摆操作杆。这些控制机构只能保证你飞机上的舵面做出你想要的动作,但并不能确保飞行姿态的变化是你想要的。比如米格21和早期的歼7,在亚音速时向左翻滚的操作,在超音速状态下会让飞机向右翻滚……这些在电传飞控上,由飞控计算机搞定的事,老式飞机上,只能凭飞行员自己来进行分析、解读。这可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在老式飞机的操作杆上,装上一套遥控装置就能搞定的。

歼6、歼7真的能改成无人机?设想很美好,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换句话说,使用老式机械飞控的飞机,如果想要改装成无人机,需要花费极昂贵的成本去设计、生产一整套电传飞控。而这样的一套电传飞控,再加上能反馈飞行环境、飞行状态的传感器,以及双向数据链,算上研发费用,搞不好能买上三、五架全新的歼7战机……而且这东西的技术难度很大,比如印度号称有全球前列的软件工业,却写不出来靠谱的“飞控软件”,毕竟想做飞控,还需要大量的风洞实验和试飞。

歼6、歼7真的能改成无人机?设想很美好,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把老歼6改成“彩虹4”那种正经的无人机。如果单纯的改装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依靠无线电指令制导的那种“巡航导弹”,还是没问题的,虽然成本也不低。只不过……改成那些落后的垃圾巡航导弹有什么用?而且,那也不叫无人机!

歼6、歼7真的能改成无人机?设想很美好,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其次,“歼6无人机”的存放和保养,也是得不偿失的事。咱不说日常使用之后的保养,就算把这些“歼6无人机”按照“可在短时间内使用”的封存标准进行维护,无论是费用,还是所需要的地勤团队,也都是非常夸张的。战斗机,哪怕是封存,也要定期启动电子设备、发动机,并进行保养;而这些工作,也不是街上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干的,需要很专业的地勤技师。上千架“歼6无人机”,还要随时能使用,费用和工作量,与维护数十个装备歼6的“歼击航空兵师”都快差不多了……而且还是持续投入,有这钱,“东风洗地”的装备都能搞出来好几套。

歼6、歼7真的能改成无人机?设想很美好,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哦,忘说了,新型的无人机、巡航导弹,甚至是战斗机,降低维护需求都是设计时的一个关键要求。甚至巡航导弹可以在充满惰性气体的发射管中存放10年而不用任何维护。

第三,“歼6无人机”的作战使用更不靠谱。这个原因很简单,在全球范围内,无人机编队的技术还有很大的问题,短期内还无法实际应用。就像抗战阅兵时,我军的无人机,只能像印度那样,装在车上接受检阅。

歼6、歼7真的能改成无人机?设想很美好,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具体说来,一旦打仗,“歼6无人机”这种只能使用标准军用机场起飞的大家伙,准备怎么用?不能编队,也就不能像有人战斗机那样,几架甚至十几架一起起飞、降落。而前线机场的跑道,会被有人驾驶的各种飞机占满,甚至都忙不过来。哪来的“火星”时间去让“歼6无人机”一架接一架的慢慢起飞?

歼6、歼7真的能改成无人机?设想很美好,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更重要的是, “歼6无人机”在空中也不能编队,这样飞机之间就要留下足够的距离,占用大量的航线和空域,甚至可能导致空军的有人战斗机、轰炸机无法同时参战。毕竟大规模机群的组织、调度能力,往往是评价一国空军战斗力的重要标准,像某些南亚大国,是否能一次出动超过50架的战机进行作战,都是被很多人怀疑的事。

歼6、歼7真的能改成无人机?设想很美好,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