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時常在想,為什麼人們總是會對初戀念念不忘。

大概除了因為那是我們最初的愛情,也因為那是我們最初的自己。

我們懷念的不僅僅是一段感情,而是自己最難忘最美好的整個青春吧。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先分享一個小故事吧

17歲那年,男孩第一次和女孩接吻,快親上的時候,她突然說等一下,男孩就納悶了,她要幹嘛?

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從兜裡拿出三顆糖,就上好佳那種圓的,草莓味、蘋果味和荔枝味的。讓他挑一個喜歡的,男孩指了一下那個荔枝的,然後問她幹嘛?

她二話不說馬上撕開糖紙,就把那顆糖給吃了,然後一把扯過男孩的脖子,吻了上去,全程一股荔枝味。

後來她跟說,人生那麼長,我沒有自信能讓你記住我。既然你喜歡吃荔枝味的糖,我只能讓你記住,我和你接吻是荔枝味的,這樣以後你吃荔枝味的東西都能想起我,我和你接吻的味道。

如今,他們已經分手好多年了,男孩每次吃荔枝味的東西會想起她,家裡固定有荔枝味的糖,想她了都會吃上一個。

若還有機會男孩真想告訴她,‘人生那麼長我可能要記著你一輩子了’。後來,他有過兩個女朋友,也終沒有結果,時間就這樣沉澱下去。

女孩畢業後找了份不錯的工作,工作幾年後,毅然辭職自己開了家糖果店。

歲月帶走了心中美好的曾經,但是回憶還是很甜蜜的。

就像如果男孩和女孩再次遇到一個喜歡荔枝的人,還是會有特殊的感覺吧。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知乎上有一個如今已經做到外企高管,不到30歲實現財務自由的女生。

曾有人問她,能夠擁有如此“成功”的人生最感謝的人是誰。

她提到了初戀,是初中一年級的男同桌。

那時的她不愛和人打交道,父母和老師都以為她只是性格內向。沒人知道她其實患有很嚴重的閱讀障礙。

從小學開始她最恐懼的事就是被老師點起來朗讀或者背誦課文,因此她拼命削弱自己的存在感。只有像個透明人一樣待在教室裡,才能最大程度地隱藏那個糟糕的自己。

不過這個秘密很快就被同桌發現了,但他不僅沒有嘲笑她,還主動幫助她整理老師筆記,和書本課文一遍遍地讀給她聽,幫助她糾正英文單詞發音……

一開始非常艱難,她急迫得恨不得扇自己耳光。

無數次她覺得自己毫無進步,對浪費男生的時間感到慚愧抱歉,就會說一些喪氣話。但男生總一遍遍地安慰她,沒關係,我們重新再來。

好多次她覺得自己就像溺水的人,被男生一次次地拽上岸。

整整一個學期男生為了幫助她,幾乎沒有在9點前回到家。不過慶幸的是,她真的慢慢好了起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很多。可惜那個時候早戀兩個字就像猛虎,足以讓所有家長老師聞之色變。

他們被老師和家長強行分開,甚至在學校裡也無法正大光明地交流。

沒有了男生的幫助,一切前功盡棄,她再度跌入黑暗之中。自然成績也是一落千丈。最後父母找她談心,她才終於哭著說出了真相。她父母的慚愧同時重新找到男生希望他繼續幫助女兒。

可是男生的爸媽不樂意了,認為兒子的成績會被這個女生拖垮,於是給他辦了轉學。

臨走前,男生把網上搜到各種治療辦法做成筆記送給她,告訴她永遠不要放棄。

像所有初戀一樣,他們最終失去了聯絡,但男生耐心和溫柔的形象一直被她記在心裡。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南風錄”上也分享了一則類似的事

從她出生開始,父母就在鬧離婚。家裡要麼冷冷清清,要麼唇槍舌戰。她聽過父母用最殘忍難聽的話攻擊彼此,她站在硝煙中卻無能為力。

數不清的夜晚都是在眼淚和掙扎中度過,久而久之,她開始害怕夜晚和黑暗。

父母雙雙出去浪的日子裡,她需要打開所有的燈才敢睡覺,並且要用被子矇住頭,才能感到一絲絲的安全。

念初中的時候,她開始展露出繪畫和作文天賦。爸媽給她報名參加了一個比賽,需要隻身去另一個城市,由於賽程關係要呆一晚才能回來。在去的路上爸媽又吵了起來,她一怒之下決定獨自前往。

可能是爸媽看慣了她偽裝的獨立,竟然也沒有追過去,反而就趁著這個空檔去民政局辦了離婚。

她得到消息,在異城哭得撕心裂肺。實在難受得厲害,只好給當時暗戀的男生打了個電話。她沒想到的是,男生聽說了這一切竟然連夜買車票趕過去陪她。

那是她第一個跟異性共處一室的夜晚,可他們沒有擁抱,沒有親吻,只是一個躺在床上,一個窩在沙發聊了一夜的天。

她從來不知道自己和另一個人有這麼多話可說,也第一次感到原來即使關上了燈,心也能夠如此安定。

那次以後男生就經常陪在她身邊,送她回家,陪她上課。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再婚的那天,她哭到站不穩,還好男友及時抱住了她。他說了很多安慰的話,還鼓勵她要和繼父好好相處。

她住進媽媽和繼父家的第一晚,男友為了讓她安心,在樓道里站了整整一夜,還一直給她發消息安慰,沒關係,我在呢。

小回說,後來她交了好幾個男友,也愛上過一些人,但再也沒有誰給過她這樣盛大的溫暖,足以包裹她整個貧瘠的青春。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看到一篇特別的初戀講述:

時隔一年,跟初戀出來吃了飯。我主動約的他。

還是精心打扮過,髮型,服飾,口紅顏色。我幻想過無數跟他再次相遇的場景,結果,他就站在路口,白t,短褲,帆布,揮了揮手,我等待穿越而過的車,帶著笑容。

我一見到他就笑,我以為還會像少女一樣緊張亂跳,結果,心好靜,沒有一點波瀾。

他問去哪兒吃,我說去商場吧,他說好。

就並排走著,他走車多的一側,好像變得會體貼了,好像變的成熟了。好像我就放下他了。

像老朋友,聊實習,聊工作,聊朋友。我們各自經歷了太多的事,從未交叉,然後愉快分享。

我們甚至雲淡風輕的聊起了分手,不帶任何感傷。

原來,一切都會過去。當初哭過的淚,說過的話,都隨風散了,烙印被風沙給掩埋,沒有人知道。就連久的自己忘了。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偶然間聽到一首特別小眾但很好聽的歌

——《給Lyon的歌》

你是三月的鶯飛草長

溫柔的風穿過斜窄弄堂

是捉摸不定咫尺天涯的微光

你是六月的烈日驕陽

粗曠的雨灑在炙熱小巷

是觸手可及沉默不語的城牆

你是情詩幾行 低吟淺唱

你是忘不掉的舊事一直在心上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按照正常邏輯來說,分享完別人的故事後就是編者自述環節了,不過我真的沒有很豐富的感情經歷可以分享出來。

越來越發現自己很難喜歡一個人了,因為太忙?因為太懶?

因為什麼自己都編不出來的理由,就是不想隨隨便便再把自己感情交出去,不想給自己一個機會。

如果有女孩對我說“我喜歡你”,只會反問一句”臥槽怎麼可能“。

並不是說自己怎麼不自信,只是單純的覺得自己在外漂泊沒有安全感,又怎麼可能給未來的她安全感呢,這種感情的事情還是清醒些比較好。

身邊朋友們總說看那誰誰誰挺好,你去追肯定有戲,然後懶懶的交差打個哈欠說回去睡覺了。

”人家表白時都小鹿亂撞,你的呢?”

“可能撞死了吧”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其實可以想一下,你身邊所謂的“情感大佬”可能很多都沒有談過戀愛。

道理誰都能張口既來,雞湯情感文現在很普遍,互聯網的發達使得社會平均情感大幅提升。

關於初戀其實經歷過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故事,沒經歷的人也會有自己的看法

記得有位近代思想家說過“初戀是不應該存在於這個社會上的”,大概是這意思不過具體忘了,可能與原話有些出入。

如果由自然界趨利避害的本能來看,在自然選擇的結果下,動物通常都會避開對自己不利的食物與地形。

倘若“斑鳩食桑葚”確有其事,那麼為何斑鳩還會一代代地醉下去,直至被好事的詩人歌者發現?難道前輩們不曾告誡過後輩嗎?

或許是因為,喝醉的感覺實在是太妙了吧,明知將醉而暢飲。

鳥之飲醉,誠如人之初戀。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回到標題吧

初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個人擇偶標準完全建立的過程

有的人喜歡魁梧的,有的人喜歡嬌小的,正如有的人喜歡喝咖啡,有的人喜歡喝白開水——為什麼呢?

說起來,大都與“第一次經歷”脫不了干係。

第一段正式戀愛,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倒未必佔據著多重大的地位。

然而第一次喜歡的那個人,大都會在心中化作模板,影響著往後數年的審美與擇偶標準吧。

對於"初戀"你有什麼想分享的感悟或者想說的話,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