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时常在想,为什么人们总是会对初恋念念不忘。

大概除了因为那是我们最初的爱情,也因为那是我们最初的自己。

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一段感情,而是自己最难忘最美好的整个青春吧。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吧

17岁那年,男孩第一次和女孩接吻,快亲上的时候,她突然说等一下,男孩就纳闷了,她要干嘛?

只见她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拿出三颗糖,就上好佳那种圆的,草莓味、苹果味和荔枝味的。让他挑一个喜欢的,男孩指了一下那个荔枝的,然后问她干嘛?

她二话不说马上撕开糖纸,就把那颗糖给吃了,然后一把扯过男孩的脖子,吻了上去,全程一股荔枝味。

后来她跟说,人生那么长,我没有自信能让你记住我。既然你喜欢吃荔枝味的糖,我只能让你记住,我和你接吻是荔枝味的,这样以后你吃荔枝味的东西都能想起我,我和你接吻的味道。

如今,他们已经分手好多年了,男孩每次吃荔枝味的东西会想起她,家里固定有荔枝味的糖,想她了都会吃上一个。

若还有机会男孩真想告诉她,‘人生那么长我可能要记着你一辈子了’。后来,他有过两个女朋友,也终没有结果,时间就这样沉淀下去。

女孩毕业后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工作几年后,毅然辞职自己开了家糖果店。

岁月带走了心中美好的曾经,但是回忆还是很甜蜜的。

就像如果男孩和女孩再次遇到一个喜欢荔枝的人,还是会有特殊的感觉吧。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知乎上有一个如今已经做到外企高管,不到30岁实现财务自由的女生。

曾有人问她,能够拥有如此“成功”的人生最感谢的人是谁。

她提到了初恋,是初中一年级的男同桌。

那时的她不爱和人打交道,父母和老师都以为她只是性格内向。没人知道她其实患有很严重的阅读障碍。

从小学开始她最恐惧的事就是被老师点起来朗读或者背诵课文,因此她拼命削弱自己的存在感。只有像个透明人一样待在教室里,才能最大程度地隐藏那个糟糕的自己。

不过这个秘密很快就被同桌发现了,但他不仅没有嘲笑她,还主动帮助她整理老师笔记,和书本课文一遍遍地读给她听,帮助她纠正英文单词发音……

一开始非常艰难,她急迫得恨不得扇自己耳光。

无数次她觉得自己毫无进步,对浪费男生的时间感到惭愧抱歉,就会说一些丧气话。但男生总一遍遍地安慰她,没关系,我们重新再来。

好多次她觉得自己就像溺水的人,被男生一次次地拽上岸。

整整一个学期男生为了帮助她,几乎没有在9点前回到家。不过庆幸的是,她真的慢慢好了起来,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可惜那个时候早恋两个字就像猛虎,足以让所有家长老师闻之色变。

他们被老师和家长强行分开,甚至在学校里也无法正大光明地交流。

没有了男生的帮助,一切前功尽弃,她再度跌入黑暗之中。自然成绩也是一落千丈。最后父母找她谈心,她才终于哭着说出了真相。她父母的惭愧同时重新找到男生希望他继续帮助女儿。

可是男生的爸妈不乐意了,认为儿子的成绩会被这个女生拖垮,于是给他办了转学。

临走前,男生把网上搜到各种治疗办法做成笔记送给她,告诉她永远不要放弃。

像所有初恋一样,他们最终失去了联络,但男生耐心和温柔的形象一直被她记在心里。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南风录”上也分享了一则类似的事

从她出生开始,父母就在闹离婚。家里要么冷冷清清,要么唇枪舌战。她听过父母用最残忍难听的话攻击彼此,她站在硝烟中却无能为力。

数不清的夜晚都是在眼泪和挣扎中度过,久而久之,她开始害怕夜晚和黑暗。

父母双双出去浪的日子里,她需要打开所有的灯才敢睡觉,并且要用被子蒙住头,才能感到一丝丝的安全。

念初中的时候,她开始展露出绘画和作文天赋。爸妈给她报名参加了一个比赛,需要只身去另一个城市,由于赛程关系要呆一晚才能回来。在去的路上爸妈又吵了起来,她一怒之下决定独自前往。

可能是爸妈看惯了她伪装的独立,竟然也没有追过去,反而就趁着这个空档去民政局办了离婚。

她得到消息,在异城哭得撕心裂肺。实在难受得厉害,只好给当时暗恋的男生打了个电话。她没想到的是,男生听说了这一切竟然连夜买车票赶过去陪她。

那是她第一个跟异性共处一室的夜晚,可他们没有拥抱,没有亲吻,只是一个躺在床上,一个窝在沙发聊了一夜的天。

她从来不知道自己和另一个人有这么多话可说,也第一次感到原来即使关上了灯,心也能够如此安定。

那次以后男生就经常陪在她身边,送她回家,陪她上课。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再婚的那天,她哭到站不稳,还好男友及时抱住了她。他说了很多安慰的话,还鼓励她要和继父好好相处。

她住进妈妈和继父家的第一晚,男友为了让她安心,在楼道里站了整整一夜,还一直给她发消息安慰,没关系,我在呢。

小回说,后来她交了好几个男友,也爱上过一些人,但再也没有谁给过她这样盛大的温暖,足以包裹她整个贫瘠的青春。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看到一篇特别的初恋讲述:

时隔一年,跟初恋出来吃了饭。我主动约的他。

还是精心打扮过,发型,服饰,口红颜色。我幻想过无数跟他再次相遇的场景,结果,他就站在路口,白t,短裤,帆布,挥了挥手,我等待穿越而过的车,带着笑容。

我一见到他就笑,我以为还会像少女一样紧张乱跳,结果,心好静,没有一点波澜。

他问去哪儿吃,我说去商场吧,他说好。

就并排走着,他走车多的一侧,好像变得会体贴了,好像变的成熟了。好像我就放下他了。

像老朋友,聊实习,聊工作,聊朋友。我们各自经历了太多的事,从未交叉,然后愉快分享。

我们甚至云淡风轻的聊起了分手,不带任何感伤。

原来,一切都会过去。当初哭过的泪,说过的话,都随风散了,烙印被风沙给掩埋,没有人知道。就连久的自己忘了。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偶然间听到一首特别小众但很好听的歌

——《给Lyon的歌》

你是三月的莺飞草长

温柔的风穿过斜窄弄堂

是捉摸不定咫尺天涯的微光

你是六月的烈日骄阳

粗旷的雨洒在炙热小巷

是触手可及沉默不语的城墙

你是情诗几行 低吟浅唱

你是忘不掉的旧事一直在心上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分享完别人的故事后就是编者自述环节了,不过我真的没有很丰富的感情经历可以分享出来。

越来越发现自己很难喜欢一个人了,因为太忙?因为太懒?

因为什么自己都编不出来的理由,就是不想随随便便再把自己感情交出去,不想给自己一个机会。

如果有女孩对我说“我喜欢你”,只会反问一句”卧槽怎么可能“。

并不是说自己怎么不自信,只是单纯的觉得自己在外漂泊没有安全感,又怎么可能给未来的她安全感呢,这种感情的事情还是清醒些比较好。

身边朋友们总说看那谁谁谁挺好,你去追肯定有戏,然后懒懒的交差打个哈欠说回去睡觉了。

”人家表白时都小鹿乱撞,你的呢?”

“可能撞死了吧”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其实可以想一下,你身边所谓的“情感大佬”可能很多都没有谈过恋爱。

道理谁都能张口既来,鸡汤情感文现在很普遍,互联网的发达使得社会平均情感大幅提升。

关于初恋其实经历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没经历的人也会有自己的看法

记得有位近代思想家说过“初恋是不应该存在于这个社会上的”,大概是这意思不过具体忘了,可能与原话有些出入。

如果由自然界趋利避害的本能来看,在自然选择的结果下,动物通常都会避开对自己不利的食物与地形。

倘若“斑鸠食桑葚”确有其事,那么为何斑鸠还会一代代地醉下去,直至被好事的诗人歌者发现?难道前辈们不曾告诫过后辈吗?

或许是因为,喝醉的感觉实在是太妙了吧,明知将醉而畅饮。

鸟之饮醉,诚如人之初恋。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回到标题吧

初恋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择偶标准完全建立的过程

有的人喜欢魁梧的,有的人喜欢娇小的,正如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有的人喜欢喝白开水——为什么呢?

说起来,大都与“第一次经历”脱不了干系。

第一段正式恋爱,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倒未必占据着多重大的地位。

然而第一次喜欢的那个人,大都会在心中化作模板,影响着往后数年的审美与择偶标准吧。

对于"初恋"你有什么想分享的感悟或者想说的话,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