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爲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鎮海石,

相傳命名於明代,

是民間流傳已久的永寧十八景之一。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鎮海石所處的小山叫朝陽山,因面對大海,每天最早沐浴陽光而得名。它南距永寧衛東瀛門兩公里,所處的位置曾經也有一座衛城門,俗稱大東門,是古代永寧衛的五大城門之一。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鎮海石是一塊略顯方形的巨石,坐落在朝陽山的岩石基礎上。在現代城市建築興起之前,這裡是永寧海岸帶的一個制高點。鎮海石巍然挺立,經風沐雨,堅定穩固,方園數里可見,就像傳說中的衛城守護者,給這裡的百姓帶來信心和勇氣。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的臨海一面有“鎮海石”三個遒勁有力的楷書大字,傳說與明代抗倭有關。明代嘉靖年間,有倭寇進犯永寧,福建總兵俞大猷率兵抗倭,殘寇劫船逃海,忽有狂風捲起附近鰲山上的一塊巨石,將倭寇木船砸得粉碎。人們把巨石豎立在朝陽山上,俞大猷特意題寫“鎮海石”三字,從此,巨石成為永寧人民的護佑石。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傳說寄託的是百姓心願。其實據清代學問家陳棨仁考證,這幾個氣度不凡的大字是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所書。巨石朝向陸地的一面,還分別刻有“驟龍珠”“水端臺”六個大字,也是對巨石的形意化描述,極可能也是王十朋的手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在鎮海石一側有一塊船形岩石,上有摩崖石刻一面,以“吟風弄月壇”為題,題詩兩首,為明代隆慶年間泉州府同知(郡丞)丁一中所作所書。抒發了作者為官泉州的心情和感懷。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鎮海石周邊,還有數處石刻古蹟。從“吟風弄月壇”往前數十步,幾塊岩石堆疊處,有一個“觀海臺”石刻,其側後的岩石上還有明嘉靖年代的題詩一首,是當年泉州書畫家的行草作品;向前還有“趺跏巖”題石一塊;在“吟風弄月壇”北側,又有“漸入佳境”巖刻一幅。在“吟風弄月壇”附近還立有三塊字跡模糊的石碑,為明代永寧衛指揮史(萬戶侯)干將軍的德政碑,只可惜字跡已很難辨認。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鎮海石、它的題名以及周邊的摩崖石刻遺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永寧的歷史和文化。每當來到這塊巨石前,就會產生幾百年前永寧人民抗擊外來匪患的聯想。當進一步細觀這裡的山石、詩詞、書法,又會為古泉州文化的豐富和山河的壯美感動。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鎮海石南去不遠,是前些年復原修建的永寧衛東瀛門城樓和城牆,再向西去,便是名揚海內外的永寧城隍廟。今天,永寧人為這個古廟修建了一座寬闊的廣場,並在傳承城隍信仰文化上做了很多。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永寧的歷史文化遺存非常豐富,以城隍廟、東瀛門、鎮海石串起的城隍大道一帶及其向腹地延伸的永寧老街,是它們最典型的代表。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石獅最風光的一塊石頭!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情!一波美圖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